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解读

2019-11-30 14:12白雪
文教资料 2019年25期
关键词:课程理念教学要求

白雪

摘    要: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一框的内容,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该课进行课程标准解读:第一分析该课课程标准体现出哪些课程性质;第二分析该课课程标准体现出哪些课程理念;第三分析该课课程标准提出了怎样的教学要求;第四分析该课课程标准的构成要素及其在教学中的功能,以加深教师对该框题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关键词: 课程标准解读    课程性质    课程理念    教学要求

一、该课课程标准体现的课程性质

本框题是高中“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九课的第一框,课程标准关于本框题的规定如下表: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及其中国化成果教育为核心价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及文明建设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培养学生的现代公民思想政治、道德法律素质和生活认识、参与能力为根本目标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素质教育课。共性包括:思想性(价值导向性)、人文性、科学性(德智共生性)、多维互动性、(生活)实践性。上述课标集中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性、多维互动性、生活实践性。

(一)思想性

在内容目标中,我们可以看出该课课程标准提出:“运用生活中的事例,说明事物自身‘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理解矛盾分析方法的普遍意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问题抓住主要矛盾。”该课内容着眼于学生辩证性思维的培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中“对立统一规律”作为核心价值,具有思想导向作用。例如:讲“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强调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讲“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强调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讲“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强调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等等。因此,在安排具体教学内容的时候,要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统率该课的知识点,用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等知识点支撑、说明该课的观点——“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让学生通过该课的学习学会用矛盾的分析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尽可能地把学到的马克思主义矛盾观点和思想方法运用到生活和实践中,达到思想上的认同。

(二)多维互动性

课标指出要“运用生活中的事例”,以此“说明事物自身‘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从而“理解矛盾分析方法的普遍意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问题抓住主要矛盾”。即在课堂教学中,应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及感悟,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与书本互动,在情义相通的基础上,使学生内化知识点,达到观点认同,在生活中学会运用矛盾的分析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课标在“提示与建议”栏中建议“学生撰文《矛盾论》读后感”,即通过学生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进行互动,课上还可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探讨的方式进一步理解、内化知识点,等等。

(三)生活实践性

课标提出要“理解矛盾分析方法的普遍意义,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解决问题抓住主要矛盾”。该课基于对唯物辩证法实质和核心的学习,旨在使学生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看问题的观点和方法应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此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促进学生辩证的思想观点和社会生活参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课标内容目标栏中提出“运用生活中的事例”,如在提示与建议栏中提到的“祸福相倚”“得失转化”等有关事例,揭示对立统一关系;用“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讨论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其普遍意义;运用“对症下药”“因地制宜”等生活中的谚语支撑、说明其中蕴含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将生活中的实例、谚语用来统率知识点,用相关知识点支撑观点,强化思想政治课程的生活性与知识性的相互结合、相互融合,引导学生尽可能把学到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思想方法运用到生活和实践中。这些能力的培养,实际是提高学生一分为二辩证看待问题的思维能力,在多种可能的选择中,引导学生学会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此,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这一框题的内容設计中设置“名言感悟专栏”“活动栏目”,给学生自主探究、辨析、选择、实践提供方便,培养和锻炼学生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的实际能力。

二、该课课程标准体现的课程理念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本课通过讲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引申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中国国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努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特殊规律的过程,体现出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主旋律,与时俱进地丰富教学内容,体现出当今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二)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课标中内容与目标栏提出“运用生活中的事例”,提示与建议栏中提出可运用“祸福相倚”与“得失转化”的有关事例等,在该框题课本内容设计中加入大量的名言分析及漫画。例如:在讲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这一知识点时,课本在内容设计中首先插入“悬挂在山崖上的两个人构成一种动态的平衡”的漫画,以及赫拉克利特的名言“相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先形成对“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感性认知,引出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这一知识点,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再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在讲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概念后,通过活动探究——史伯与孔子的名言进一步让学生内化知识点,以此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

猜你喜欢
课程理念教学要求
文艺作品中的化学素材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而明 学而悟 学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