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视域下思政课“五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

2019-11-30 03:21吴昊王振宇
新一代 2019年20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五位一体思政课

吴昊 王振宇

摘 要:本文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出发,梳理并分析了当前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面临的困境和原因,探索了“理论讲授、研学讨论、自学指导、拓展学习、综合实践”思政课“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新方法新思路。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思政课;“五位一体”;教学模式

作为应用型人才,应该具备政治素质、自我素质和工作素质这些起码的要求。而当前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面临的困境难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因此,认真梳理当前思政课滞后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的现状,分析导致这些困境的成因,探索出一条有益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涵盖“理论讲授、研学讨论、自学指导、拓展学习、综合实践”的“五位一体”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尤为迫切。

一、当前思政课面临的困境与及其成因

随着中国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越来越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而传统思想政治课教育尚未能适应形势的变化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育人要求,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工作的新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虽然投入不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去, 但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工作仍然面临诸多困境。

(一)思政课的主体性困境及其原因

高校思政课的行为主体主要有四个。它们分别是各级政府、社会各界、高校教师和大学生。

第一,各级政府行为主体。目前党中央和国务院,教育部财经部等有关部委根据中国不断发展的态势,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出台了部分地方院校转型发展的政策方针,对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些文件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8年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2019年2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政府认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等相关部委出台的方针政策,并因地制宜召开教育工作会议,布置制定教育政策,布置教育工作。2013年,广西就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振兴广西高等教育的若干意见》。2019年2月,广西“2019全区教育工作会议在南宁召开”,教育厅厅长唐咸仅同志作了年度工作报告。报告回顾了2018年的教育工作情况,展望了2019年,甚至以后广西的教育工作未来。这些政策方针报告为地方性院校转型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政策指导和办学育人方向,也对地方院校转型发展过程中思政课教育教学提出了希望。尽管如此,从整个国家发展的高度而言,还没有一个完整的有体系的教育政策出台。特别是对包括地方高校在内的高校的思政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还没有一个可供操作的具有意识形态战略高度的长远的可持续的高校教育规划战略。

第二,社会各界行为主体。虽然社会各界的人员在受教育程度上参差不齐,但是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问题的认知上普遍存在一种模糊的认识上,有的甚至认为自己的孩子只要学好专业、技能技巧就够了,而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漠视。一是从认知上来讲,社会上对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目的和意并没有十分清晰和正确的认识,无所谓、不满意的现象比较突出。这具体表现如:有的把思政课和其他的专业课同等对待,认为这类课程就是学校开设的必修课,在是否学习的问题上是没有选择的,选择思政课完全是为了混个分数好毕业;有的认为这类课程在内容上都是些大道理,与现实差距较大,空洞乏味,而且这类课程不能像某些专业课程那样能够带来立竿见影的收获,在短时间内根本体会不到学习的成效,所以觉得要不要都不重要;有的甚至错误地认为这类课开不开无所谓。二是从情感上来说,情感因素是态度的关键,它不仅会影响行为的倾向,而且会影响人的认知和观念。很多研究显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在社会上认可度低,有的一听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学习就反感;有的觉得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教育就是浪费时间等等。

第三,高校教师行为主体。高校从事思政课教育的教师,特别是地方院校从事思政课的教师主体整体素质不高。一是专业背景复杂。有的历史专业背景、有的思政专业背景、有的科學社会主义专业背景、有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背景、有的是理工科专业背景(比如有些学校的校领导)、有的是宗教专业出身等等。二是教师的受本专业的教育程度、学历参差不齐,本科、硕士、博士学历混在一起。因此,由于专业背景不一,学历的参差不齐,导致教师本身对思政课教育认识的很大不同。三是认识态度上,有的对这门课不重视,上课敷衍了事;有的甚至拒绝上课。四是缺乏扎实宗教专业出身,缺乏、甚至排斥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念和信仰,对思政课表现出明显的不屑一顾,只是把这个当做谋生的工具,或者说迫不得已而为之。五是缺乏师生的有效互动交流。有的老师对学生的思想状态充耳不闻,上完课了事,平时也极少和学生交流。六是缺乏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立场不坚定,观点不鲜明,方法粗放单一。个别老师对社会上种种不利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潮和言论缺乏甄别能力,不能进行有力地驳斥,更有甚者甚至在课堂上宣扬发泄一些负面的言论,造成学生的消极心理。八是缺乏创新意识。有的老师上课死板,缺乏教学创新、知识的更新,上课没有自己的研究和对党和国家政策的正确的思想观点,照本宣科,上课效果低下。

第四,大学生行为主体。由于受到社会各界主体和高校教师主体(中小学品德课教师主体也包括在内)的影响和自身因素,大学生行为主体对思政课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存在一系列问题。一是大学生本身的基础差。高校大学生,特别是地方本科院校的大学生,更特别是像广西这样的西部地区的地方高校的大学生,进校前的包括思想政治理论专业在内的基础较差,导致老师在讲授一些思辨性的哲理性的原理和理论的时候听不懂。比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些理论等等。二是是认识态度上的偏差。有的学生认为大学思政课一点都不重要或者不需要开设,只要学好专业、学习专业知识就够了。有的学生认为大学思政课不能给他们带来实质上的立竿见影的东西,所以消极对待。二是在行为表现上。有的学生对老师布置得作业比如预习、复习等消极对待甚至干脆说不会做;有的学生上思政课的时候看别的专业书做别的专业课的作业;有的学生看手机玩手游,听音乐;有的学生虽然想听但却不知道如何做笔记或者不做笔记,一听了事等。

(二)思政课的实效性困境及其成因

思政课的实效性是一个普遍性问题,广西高校,特别是地方院校更是如此。由于主体性的困境,导致了实效性的困境问题。总起来说有以下几点:

第一,思想政治课程的时效性不强,吸引力不大。近年来,为了落实《指导意见》,各高校就思政课教学研究的实效性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很多还是处于实践探索层面,不能系统地从理论上形成完整的体系结构。我们所说的完整的体系,不仅仅是高校思政理论。其中还包括小学品德课、中学政治课以及社会的思想政治宣传工作。因为缺乏一种贯穿一致的从小学、中学、大学再到社会相互衔接的思想政治理论建构体系。因而课程吸引力不大,实效性问题仍然突出。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诸如请假缺课等显性逃课的现象时有发生,出勤率不高;诸如看课外书、玩游戏、打瞌睡的隐性逃课现象更为突出,教学实效性效性不容乐观。

第二,多元价值观导致大学生极端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极端享乐主义等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泛滥。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和不断深入,我国在与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交流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来自资本主义国家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的消极负面影响,特别是西方资本主义国际利用我们改革开放之际,大力向我们输入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想,推行和平演变战略。资本主义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等以极端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极端享乐主义等形式出现,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西方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以及自由化思潮等等对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和身心健康也同样冲击不小。因此,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对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问题提出了极大挑战。

第三,高校思政课协调机制和共建机制不完善。对于思政课在道德建设、人才培养中的重大作用,党和政府历来就非常重视,出台了不少相关文件,特别是今年四月习近平主持召开的思想政治理论会议,既凸显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更突出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对此的高度重视。然而时下思政课在有些高校中还是重视不够,在解决实质性的问题上往往认识不到位,随意性大。各高校德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通常由党委、学工部、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宣传部、党校等单位共同完成, 各部门分工合作,各司其职。然而,这些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并没有进行整体规划并形成合力,由于在人力、物力上得不到保证, 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很容易流于形式,并且存在高、大、空的状况。

二、探索思政课“五位一体”教学模式,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

为适应地方院校转型背景下提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传统的思政课教育教学也不断进行改革创新,提出了自身的新的晕人要求。但是,由于传统思政课教育教学的主体性问题和实效性问题的难以一下子解决,造成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跟不上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现象。因此,进行思政课的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因此,我们从实际情况出发,设置了“理论讲授、研学讨论、自学指导、拓展学习、综合实践”五个环节的思政课教学模式。我们称之为思政课“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五位一体”教学模式之理论讲授

理论讲授是高校思政课“五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五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高校大学生的思政课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四门课程,课程体系庞大,内容丰富、点面繁杂、难易相间、深浅不一,给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和研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沉重的任务。

四门思政课的内容需要阐述的基本理论问题做了如下的概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主要阐述马克思中国化基本问题、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基本问题、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基本问题、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三个代表”思想基本问题、科学发展观基本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问题、“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基本问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基本问题、关于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基本问题、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基本问题和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基本问题等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要阐述以下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辩证法的总特征、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历史创造者问题、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问题、人类社会的发展形态问题、共产主义社会理想问题等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主要阐述如下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体问题、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问题、人生价值的判断标准问题、人生价值的评价方法问题、马克思主义道德起源问题、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和核心问题、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问题、社会公德主要内容、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等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阐述的问题有: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和面临的主要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过程、洋务运动基本问题、辛亥革命基本问题、三民主义基本问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五四运动基本问题、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遵义会议研究、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战争路线问题等等。

我们列举出四门公共政治课中的基本理论问题,并不是说其它理论问题不重要,而是这些带有基础性常识性。这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实效性的理论讲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第一,思政教师理论课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因此,思政课教师首先必须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作家的经典著作、研究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的各种文献资料和党的政策方针、研究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经典著作和文史資料;其次必须研究各门学科的历史发展脉络,掌握各个时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及其产生的背景知识;再次必须了解各门学科的前沿研究和未来的走向。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理论讲授的实效性,才能使理论的讲授具有政治性、学理性,才能把政治性和学理性辩证性统一起来,才能锤炼自身的坚定信仰信念、才能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意识形态安全性。第二,教师必须认真地研究性地通读教材。只有全面系统地研读教材,才能做到把教材体系、内容、观点、知识烂熟于心,做到胸有成竹。从而把自己的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教材贯通起来,做到既遵照大纲,又结合经典结合前沿结合实际提出自己的见解,使的思政课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学理性、现实性、生动性和可听性。第三,教师课后布置任务和学生课前复习预习知识结合起来。教师必须在每次课程结束前布置后面上课的复习预习或者自学的章节内容,学生必须进行课前预习或者自学,做到上课前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同时对预习或者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疑惑做好记号,以便上课听老师解答或者课后请教老师解决。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所听、有所学、听得进、学得好、记得住,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认识能力,才能让学生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历史背景、历史过程,从而提高他们的政治性、思想性、思辨性。

(二)“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之教研讨论

在理论讲述的基础上,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的前提下,各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的支持下,教研室主任召集各教研室专业课教师对所授课程进行集体讨论,研究精心设计出要讨论的各专题论题。讨论专题确定之后,授课教师召集并授意各班班委将本班分成若干专题讨论小组,一般6-8人为一学习小组。学习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论题或是自拟的经教师同意的论题展开讨论,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和充分进行拓展阅读的基础上形成结论,每个小组指定一位同学汇报讨论情况(其他同学也可以对讨论不清楚地进行及时地补充)。教师要对学生小组讨论结果及时进行点评和总结。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起码认知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认识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基本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和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我们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一章“毛泽东思想”的第三节“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的讲授中,我们提出“如何完整准确地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命题,并告知学生可以把这个命题分成若干小命题进行讨论,比如毛泽东是个诗人、毛泽东是个军事天才、毛泽东是个理论家、毛泽东是个战略家、毛泽东是个革命家,毛泽东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毛泽东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和实践、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和建设的巨大贡献、毛泽东晚年的错误等等。通过这些大命题和小命题的准备和分组讨论,让同学们对毛泽东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引导同学们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引导同学们运用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方法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去评价历史人物,看待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从而让同学们对毛泽东有一个客观科学公正地认识和评价,使得同学们能够通过学习、讨论后运用所学的知识理论自觉地抵制并批判那些对毛泽东的诽谤、非议和抹黑的言论。因此,分组讨论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有效应用的落脚点。

(三)“五位一体”教学模式之自学指导

本环节是学生对理论讲授过的内容回顾与小结,并自学下次理论讲授内容,教师通过答疑形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到的每个章节的知识点,掌握重点,解决难点,消除困惑,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做准备。因此,在思政课的教学改革过程中,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得根据客观教学的双边环境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思政课偏重理论而显得枯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差距,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所以,我们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把学生强迫被“灌”,转变为老师指导,学生自主学。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特别强调如何利用导学案进行自学、怎样参与课堂讨论、如何做读书笔记、如何记课堂笔记、如何理解记忆、如何自练自测的听课、学习和读书的方法,真正做到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由老师“要我学”变成學生“我要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为此,笔者就自学指导教学法中几个重要环节谈一谈自己的浅见。

第一,巧用导学案。在讲授课文内容前,教师要首先讲清楚所授章节的教学目标、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布置既定的内容并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带着有关问题进行自学,老师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其基本流程就是老师展示问题、指定有关自学内容、学生自学指定内容、学生讨论、明确讨论的目标、检查反馈。这种巧用导学案的自学方式让学生自始至终在老师编制的导学案的框架内进行。

第二,自主探究讨论。思政课教学中的讨论既有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又有自由讨论,生生互动;也有师生共同参与的师生互动。讨论的主题必须具有针对性、开放性和创造性,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具体来说就是:教师要紧紧围绕教材教学科研,精选出符合学生的思想实际、生理特征和心理特点的案例提出要讨论的主题。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为此,我们在课堂上将设立“提问之星”、“研讨之星”,还有“优秀研讨小组”等,对表现好的同学和小组给与精神或物质奖励;对于观点偏激偏颇的同学要积极引导,摆事实讲道理,使他们认识到自己观点的偏差甚至错误,从而找到真理性的结论。最后组织学生对讨论进行总结,以达到知识的归纳和升华。

第三,引导学生写自学笔记。好记心不如烂笔头。指导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做好自学笔记,就是对自学内容加深理解和加强记忆的种种简便有效的方法。让学生明白,思政课的课堂笔记应该记些什么:标题框架要记、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要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大事件也要记。还要让学生懂得,思政课的课堂笔记应该怎样记:如做索引、眉批、注解、做文件夹、名言录等。通过学生自己看书、讨论、总结,再做笔记归纳知识点,让学生的手、口、脑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做到事半功倍。

第四,巧用记忆方法。良好的记忆力是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条件。要学好必须勤记忆、巧记忆。特别是在当今提倡“减负增效”的形式下,如何指导学生巧记枯燥的政治理论知识、力求让学生花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记住更多的知识,并尽量做到当堂记住,以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显得更加重要。根据思政课的学科特点,我们重点介绍了几种记忆方法:横纵向比较记忆法、归类记忆法、对照记忆法、联系实际记忆法、提纲记忆法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和学习内容的特点选择高效的记忆方法。

第五,自练自检。自练自测是对知识的总结和实践能力提升的关键一环,也是教育要达到的一种目的。所谓自练自检,就是学生自己依据教学目标完成有关任务,而不需要教师与他人的督促。自检是学生自己对所从事的任务进行自我评估自我检测,对所完成的作业自我核对答案,同时,找出任务完成后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加以改正、巩固。因此,我们必须编制出难易皆有的各个章节的自测练习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渐进性的练习、反复地练习,直到对所学的知识巩固为止。在牢记的知识基础上,我们还要求学生能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复述,已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程度,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原理、理论在实际生活中就具体的问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比如调节同学间的矛盾、家庭矛盾、朋友家的矛盾、分析矛盾产生的原因等等,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从而实践能力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得到发幅度提高。

总之,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我们不能满足于使学生掌握现成的知识,而应把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日常生活中贯彻思想政治理论的理念、思维方式,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对待人和事。从而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思政课的实用性实效性有用性,改变学生头脑中的枯燥干涩的思政课的思维定式,从而真正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宣传的威力。

(四)“五位一体”教学模式之拓展学习

在理论讲授时开展拓展性的教学内容,比如讲授中华文明、梧州历史人文等作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拓展性学习内容;中西方文化比较与批判、毛泽东军事理论与国防教育理论等作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拓展性学习内容;中西方哲学思想介绍与批判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拓展性学习内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业课的就业与道德品质要求等作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拓展性学习内容等等。具体而言,拓展学习可以分为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以教材内容为依据,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适当打乱教学章节,进行专题化的编辑,适当组合教学内容、自编章节练习。在专题化的综合性的讲授和练习中,可以是当地增加任务和练习的数量,加大任务的和练习的难度,比如夸章节讲解、复述、练习等等,让学生根据规定的任务或者练习查找资料、阅读资料、消化资料、整理资料,根据自己的需要形成逻辑性的资料汇编,从而达到综合训练的效果。

第二,教师要把拓展训练的任务和学生对任务完成的反馈情况相结合。作为思政课课堂课程外延的拓展训练的教学任务的设置与完成同样是思政课教育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不让教学目的偏离方向。我们对于拓展训练题目的设置十分的重视,先了解学生课后的实际生活、娱乐、休闲、学习、消费、思想等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思想政治理论的新课完成后学生有可能会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问题设置、题目设置,反复设置,然后组织学生对这些问题、题目进行反馈性的训练和练习。在拓展训练的过程中注意收集、搜集有关信息,以对任务、问题进行调整。

第三,从实际出发,拓展训练的内容和方式要新颖多样。拓展训练切记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形式主义。在拓展训练前,老师要精心挑选拓展的内容、设置拓展的形式。我们以遵义会议为例。遵义会议上对王明等第五次反围剿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进行了批判。可以在课外或者野外进行拓展训练的时候就这个议题进行拓展学习。确定议题后,选定四五位同学,分别就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发展、表现、危害、后果等准备有关材料,做好充分的材料准备。然后找好合适的拓展地点,布置会场。然后召集同学等就坐。相关同学可以扮演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王明、博古、李德等人。会上大家就准备的材料对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的根源各抒己见,最后落在左倾冒险主义上来。就此类教材内容作为野外拓展学习的项目之一也不失为一种极好的野外拓展学习形式之一。我们通过这种灵活新颖的拓展訓练,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兴趣,使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的拓展学习中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更好地完成、巩固有关的思政课的教育教学任务。

(五)“五位一体”教学模式之综合实践

思政课既具有思想性、理论性和抽象性,又具有实践性、现实性、实用性的特点。从其思想性、理论性和抽象性特点来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掌握需要进行大量的强记背诵、理解性的记忆背诵熟记;从其实践性现实性和实用性的特点而言,大学思政课的知识又需要在综合实践中进行巩固、加强,让学生在实践中既学习了理论有能感受到理论在实践中的作用和魅力。大学生通过中学的学习进入到大学后既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理论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实践基础,更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他们并不满足于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原理的简单地死记硬背,更注重理解性地记忆,而包括拓展教学活动在内的综合实践的空间和活动内容则可以满足大学生的这种实践求知欲,更好地引导他们在生活、实践、应用中学习,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并服务于社会,成为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综合实践这样的形式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是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课堂、走向自然、踏入社会,亲身实践、学以致用,锻造自我,从而培养大学生们关注国家、民族、社会、环境,乃至全球问题,把自身的发展和国家、民族,乃至世界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增进彼此间的团结互助合作精神。二是通过综合实践各个环节的层层设置,可以提高大学生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能力,提高大学生分析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中的各种问题,提高大学生解决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中的问题的能力,由此而提高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娱乐中的各种能力,以满足大学生心智的成长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三观,更好地适应今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因此,为了满足大学生的需要,更好地加强大学思想政治课的建设,我们对综合实践的途径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课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在学习思政课基础上的一个综合实践过程。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一是调研。学生结合实习、学农、学工和学军等活动,通过深入农村、社区和工矿企业等基层,运用所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并联系社会经济发展重点、热点、难点和疑点等实际问题进行调研。二是观读。包括阅读马列主义经典原著、观看影视视频、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教育展览、参加党章学习班、参加主题班团会、参加形势政策报告会、参观主题教育展览等。三是公益活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参加的公益性质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参加经学校批准成立并注册的学生社团组织所开展的公益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法律法规的宣讲和咨询、义务家教、到敬老院和福利院等慈善机构献爱心、参加公益劳动(公益劳动课除外)、做义工或由学校组织的重要活动。四是竞赛。学生参加学校或市级以上有关部门举办的各种比赛,如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论文大赛、“挑战杯”等。

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课的开设,组织大学生学生开展主题探究式、生活体验式、问题解决式的学习活动,充分利用和开发地方院校的思政课的课程资源,在理论探索和实践中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大学生的家国天下情怀。

总之,通过思政课“五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我们能更好地把理论和实践相统一,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接受实践的检验。这样对于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科学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模式,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一个值得推广的途径。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培养五位一体思政课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应用型人才培养下作物栽培学教学方法改革
基于OBE模式的模具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