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晓辉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医院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诊疗模式、诊疗流程、健康管理等工作都有赖于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高。可以说,在智能化时代,提升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是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可大大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效率。
医院要进行信息化建设,一定要建设完善的信息数据库,将医院全部信息都储存在信息数据库中,方便医院随时应用,促进医院信息化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在使用医院信息系统时,应定期维护检查系统硬件,以确保医院信息系统稳定运行。医院还应运用新信息技术更新系统,定时进行杀毒,确保信息系统先进性和安全性。
医院在开展信息化建设前应聘请专家,根据医院具体情况开展分析调研,聘请有关专家建设和运行信息化系统,同时应建设一支专业的信息化人才队伍。医院加强信息化建设应从两方面入手:
(1)强化内部有关人员的信息化知识培训。对医院员工开展信息操作系统专业知识培训,增强他们的信息化管理意识,提高员工信息化技能和知识水平。
(2)聘用专业的优秀计算机信息管理人员,填补医院缺乏信息专业人才的不足。利用这两方面的办法,提高医院信息专业人才队伍水平,为医院信息化建设提供智力保障。
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1 更加合理
临床数据中心、集成平台、统一门户登录等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部分大型医院已将临床数据中心和集成平台建设作为今后信息化建设的方向。
2.1.2 更加全面
医院在各个环节都已使用信息系统,例如:血透管理、急诊急救等临床专科信息系统,还有一些医院将后勤管理、办公自动化等也纳入了信息化管理系统,医院已专门建设信息化系统。
2.1.3 更加高效
很多医院利用信息系统实现了对资源的充分利用,例如入院准备管理系统、检查全预约和择日住院系统等,大大提高了设备和床位的利用率,减少了平均住院天数。
2.1.4 更加人性化
利用移动互联网和自助设备等技术,采用检查预约和挂号预约等系统,为患者提供的服务更趋人性化。
2.2.1 用户体验有待于提升
一些软件系统未实行统一门户管理,工作效率低下,操作繁琐。部分业务要多次打开、关闭窗口,在多个系统上登录才可完成。
2.2.2 应用程度有待于提高
现在很多系统是以收费业务为中心开展工作,临床应用、决策支持、患者服务、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应用不多。
2.2.3 信息支撑有待于完善
住院医生工作站、门诊医生工作站以及护士工作站等功能需要进一步完善,临床科室难以完整、及时地检查图像信息和检验结果。
人工智能的三大法宝包括算法、计算能力和数据。智能医疗的基础就是医疗数据,假如缺少数据支撑,智能医疗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根本无法发挥作用。目前,很多医院建立了很多信息系统,但未起到良好的应用效果,其原因就在于没有有效的数据作为系统支撑。对此,医院要立足自身资源,建立数据中心,实现由“建设系统”向“融合数据”的方面发展。
(1)建立临床数据中心,对临床数据进行结构化、标准化组织、表达和储存,为医院信息化应用提供完整、统一的数据视图。
(2)建立管理数据中心。以管理对象为主索引,例如:岗位、设备、科室、人员、财务等,为全成本核算、辅助决策支持等系统服务。
(3)建立区域数据中心,为远程医疗和网络诊疗提供数据支持。
互联网医院是今后医院发展的必然方向,在未来的互联网医院中,可通过患者穿戴设备动态、连续采集患者信息,更有利于患者电子档案管理。患者可通过医院信息化平台,实现医院预约挂号。借助就诊导航系统,实现地图导航、医院介绍、分诊叫号、楼层导航以及智能导诊等多项功能。患者可通过银联、支付宝进行缴费、记录查询等,也可利用手机端查看检验、检查报告,并能完成自助打印。
3.3.1 构建知识库
知识库系统的处理对象是医院知识,利用人工智能方法、原理、技术,维护和构建知识性系统。把护理常规、临床指南、卫生管理制度和医院管理理论等知识转变成人机能理解、识别、利用的知识存放在知识库系统里。
3.3.2 建立决策支持系统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能为临床医师诊疗提供信息支持,通过主动、智能提醒,减少医疗差错。例如在医生下达医嘱后,可提供药物配伍禁忌、药品使用说明,自动审查处方等服务,减少错误用药概率。
3.3.3 建立人工智能系统
目前国内的讯飞、百度等高科技企业正在加大智能医疗领域投入力度,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医疗行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总而言之,医院的流程、业务、数据都有一些特定规律,在实体医院模式下,医院的医疗数据和核心业务都在医院内部。在智能化时代,医院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创新发展,应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强化信息化建设,不断运用医院现有的数据信息,结合互联网技术,实现智能医疗的更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