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国绘画史上,吴冠中的艺术思想与实践成就可谓是举足轻重。他借鉴西方绘画技法,融合中国传统绘画,强调艺术创作要“美”,要服务于人的精神与心灵。梳理吴冠中的艺术绘画作品可以发现,形式美一以贯之,但又不失传统,表现出特有的艺术韵味与情调。文章围绕吴冠中的艺术作品,探究其形式美特点,并就其形成因素展开挖掘。
关键词:吴冠中;艺术创作;形式美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专业研究类课题“吴冠中艺术作品形式美特点及其形成因素研究”(KJXJ19435)研究成果。
在中国美术界,吴冠中开创了自律美学的新时代,在其《绘画的形式美》中,他提出“艺术的价值在于艺术自身”。不过,从现代美学范畴来看,形式美与内容美两者存在本质的区别。吴冠中结合自身的艺术实践,对形式美的阐述也受到美术界的误解,如“美”与“漂亮”的争辩。事实上,吴冠中对“美”与“漂亮”的认定,也有严格的表述。是“美”还是“漂亮”,似乎没有必要来咬文嚼字,但在造型艺术领域,两者确实不同。“漂亮”体现在造型的细腻与柔和,侧重于渲染效果;“美”则缘于形式、结构、色彩的艺术化呈现。在绘画实践中,内容美侧重于绘画的对象、材质等,而形式美多是由线条、色彩等构成的外在美,与绘画对象的美丑无关。本文着重从其作品的形式美探究中,挖掘其艺术理念与形成因素。
一、吳冠中艺术作品中的形式美探究
(一)点线面的形式美表现
从绘画形式来看,点、线、面是构成基础,也是艺术创作基本元素。吴冠中艺术作品对用线十分考究,强调“以线造型”,来表现自然形体,传达特有的艺术情感。吴冠中的艺术作品在线条的运用上可谓是丰富多彩,有曲有直,有刚有柔,有粗有细,有滑有涩,不同作品中,线条所传达的艺术性格迥然不同。这些线条的艺术情感,与吴冠中对艺术形式美感的把握有直接关系。疏密有致的线条,正是创作者内心情感的一种昭示。同时,吴冠中洋为中用的艺术造诣,使西方绘画色彩强调鲜明的对比,与传统民间艺术讲究色彩的灵活鲜亮相结合,使其作品在色彩表现上中西合璧。如《紫藤》《松魂》《长城》等作品,线条是构成画面的主要特点,但从画面中很难找到具体的松、藤、长城形象,却能够婉转地表达艺术家对创作对象的凝炼刻画。
艺术创作并非一成不变。对于创作理念的转换,也会影响创作者对点、线、面的表现手法。点、线、面是艺术抽象形态的基本要素,线条的粗细、深浅,点的外形大小变化,给绘画作品带来不同的意境表现。在《中国城》《故乡》《水乡行》等作品中,吴冠中以中国古镇为创作对象,挖掘不同水乡古镇的艺术特色,并采用“点”手法来表现其形式美。在作品中,大小不一、方圆不定的“点”,融汇成一幅幅独具古镇魅力的画卷。这些“点”,可以是楼房的抽象表现,可以是灯火阑珊的凝炼表达。同样,线条在吴冠中的绘画作品中,也拿捏得十分到位。在《花花世界》中,不规则的线条,或飘逸潇洒,或浓重大气,加之闪闪点点的色块,让作品的艺术境界油然而生,原本静态的画,瞬间“动态”起来。对点、线的钟爱,也可以从吴冠中的艺术作品命名中窥见一斑。如《春之线》《点线迎春》等作品。这些点、线、色彩所融合的艺术形式美感,仿佛婉转悠扬的和谐乐曲,令人称奇。
点、线、面作为艺术表现语言,在吴冠中的不同作品中,其视觉表现特色也各不相同。艺术家对艺术风格与艺术情感的把握,往往通过视觉元素的运用,来为作品增色。艺术家自身的创作理性与观念,也要深刻影响其作品的艺术表现魅力。同样,吴冠中兼具西方绘画、东方美术的设计理念,对画面空间架构的多样组合与重建,让作品展现出自身的秩序感、韵律感和节奏。以音乐为例,一首乐曲,往往需要重复一些音节或旋律,实现对音乐主题的再现与强调。节奏是音乐元素,在绘画构成中,节奏表现为艺术创作的形式美,或有规律的、周期性的排列组合方式,使得画面呈现相应的韵律,给作品增添和谐统一的艺术美感。如《窗之眼》《都市》,吴冠中利用彩墨抽象手法,运用点、线、面来构图,并从艺术化渐变、放射、重复、密集等结构表现中来实现画面空间的有序分割,让整个作品画面结构更合理,视觉表现更具美感。
(二)构图的形式美表现
传统绘画中,对构图要素非常重视。吴冠中在艺术创作中,对构图的理解与诠释,重点放在了形式构成法则上。绘画本身具有创作多样性,不同的形式构成,使其在艺术表现上呈现不同的艺术风格。艺术造型中的构成与节奏,对吴冠中艺术创作也带来深刻影响。传统绘画中的画面分割方法过于单一,表现在构图上显得单调,无法融合创作者更多的艺术情感。为此,吴冠中从传统绘画构图中,关注简繁、疏密、虚实变化,并运用西方绘画中的各类修饰手法,来让作品更具视觉表现力。在《双燕》中,除了点线面艺术元素的巧妙运用外,我们从画面构图上来欣赏,中间画面与周围形成的虚实关系,左上角的飞檐,让整个画面更为简洁,轮廓线更为突出。从画面构成处理上,吴冠中从整体上把握结构与布局,并从天空、墙面、水面白色的运用,墙头、树干的灰墨、灰绿运用,不同色调的差异化表现,给观赏者带来愉悦的内心体验。
构图是艺术家表现作品主题思想、处理空间人与物关系位置时的艺术整体设计手法。在《古画品录》中,“经营位置”阐述的就是关于构图的问题。从艺术作品鉴赏来看,构图是带给欣赏者形式美的重要载体,而成功的构图,更有助于突出艺术家的创作意图,表达创作者的艺术审美与情感寄托。从油画创作实践来看,前景是构图最难的地方,特别是风景油画,如果采用透视法,则需要占用更多的前景空间,势必会减少远景的层次性与丰富性。通常,在画面艺术表现上,占据面积最大的地方,也是展现艺术创作效果的重点。如果想要表达引人入胜的中景或远景,则需要设法减少前景的面积比例。吴冠中在油画民族化、国画现代化研究与实践中,对构图的理解,更是融合东西,不拘泥于西方的焦点透视法,再从传统绘画的全景式、长卷式构图中借鉴优点,以移动视点来布局构图。由此,对焦点透视的空间表现虽带来弱化,却让整个画卷的艺术形式美感突出,兼具内容与形式的相得益彰。
形式美感中的造型艺术,往往从作品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来表现。通常,欣赏一幅美术作品,首先要强调审美的独立性,要参照艺术作品,挖掘其形式美感。对照吴冠中艺术作品中的造型特点,其油画《桂林》采用全景式构图方式,对前景、中景、远景进行了统一布局,满足不同视角的多样化审视。整幅画面结构稳定,内涵丰富,情感崇高。同样,在其《长江万里图》中,吴冠中引入传统构图手法,利用长卷式构图,来展现长江多个宏大场面的内容,其形式美与其内容表达形成统一。《长江万里图》包含三段美景,每段都是独立的,而三段连起来又形成整体关联性,使观赏者能够从其形式美中一览长江之美景。
二、吴冠中艺术创作形式美的形成渊源
吴冠中的艺术创作之路是曲折而丰富的。在家国穷困之际,吴冠中西渡留学,学成回国投身于艺术创作领域,从东方走向西方,再从西方回到东方,将西方绘画之文明与中国传统绘画之精神进行了东西合璧,推动“油画民族化、国画现代化”的发展。对于吴冠中艺术创作中的形式美理解,我們将从艺术家的成长历程入手进行分析。
(一)吴冠中开辟了认识世界的新视野
艺术家之所以称为艺术家,必然有其认识世界的新思路。吴冠中在认识艺术、自然、生命过程中,为我们呈现了独特的艺术精神。形式美在吴冠中的眼里是自然的、内在的,更像是一种精神,融合了东西方文化脉络的“美”。早些时候,吴冠中留学巴黎,学习西方艺术文化。彼时的巴黎艺术家对精准模仿式绘画创作给予摈弃,积极探索不由题材内容限定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中国传统绘画里,“虚以待物”正是强调艺术表现形式独立性的一种理念,让中国艺术家,从中感受到艺术创作思想的“自律性”。吴冠中深谙中国传统绘画之特色,又全面梳理西方绘画之新意,提出形式美创作理念。吴冠中认为,在绘画创作主流意识中,“内容决定形式”是一般规则,但却受到质疑,他提出:“三十六行,各行有各行关系到自身存亡的大问题,美术有无存在的必要,依赖于形式美能否独立存在的客观实践。”由此延伸出一系列质疑:对于绘画中的造型艺术,其本身在于表现什么?不同艺术家所探究的艺术创作形式,其目标在于说明什么?吴冠中在对艺术创作深切思考后提出,形式美指向形而上的空间形式与自身关系的美学意义和价值,他还将将形式美概括为“追求美”与“追求意境”两个方面。由此来看,艺术家所创作的作品,不会因题材内容而束缚创作者的表现手法,也不会受功利性干扰,即一切形象或造型的本质在于点线面绘画元素的空间关系构成。
(二)吴冠中“风筝不断线”理念是对传统艺术的继承
吴冠中在创作中讲究的形式美,多源自对自然、对生活的真情实感。结合自身的创作历程,吴冠中认为“好景不等于好画”。形式美的存在,是欣赏者对作品的“直觉、错觉与幻觉”的综合,是对点、线、面的艺术化抽象,更是对传统绘画中自然之“气”、万物之“韵”的生动诠释。形式美所传达的艺术境界,与其“风筝不断线”理念是统合的,形式美更是对传统艺术创作实践的新的观照与表达。晚年的吴冠中,从“诗”与“韵”中挖掘艺术文化,将西方的“形”与东方的“象”进行融合,尽显艺术创作的风骨与神采。《汉柏》《松魂》等作品,彰显了吴冠中“大象无形”的艺术创作思维。从其作品创作趋向来看,吴冠中的社会责任与担当精神,在于推进中国绘画的复兴,而形式美是吴冠中继承传统、走向现代的新征程。
三、结语
吴冠中在其艺术创作中,对艺术语言的不同美学观念与理解,推动了中国绘画实践的不断演变和发展。“风筝不断线”是吴冠中艺术创作中的重要理念,他坚信“美术立国之本在于美”。他提出,“生活中的艺术素材,在运用减法、除法或别的法时,抽象而成的其他艺术形式,仍须有与生活的联系,就好比风筝不断线,不断线才能将作品与观众形成有效交流”。可以说,正是对该理念的坚持与探索,吴冠中艺术作品中的形式美表现也更具精神力量与美感。吴冠中的艺术实践,让我们看到了艺术家的信仰,更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实现艺术梦想的心路历程。
参考文献:
[1]彭锋.吴冠中与形式美[J].美术,2018(12):6-10.
[2]刘巨德.形式美:继承传统,走向现代的另一条路:纪念吴冠中先生一百周年诞辰[J].美术大观,2019(5):8-13.
作者简介:
吴锡平,硕士学历,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视觉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