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秋华 周泽芹 黄智伟
摘 要: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取得巨大成就,但是我国依然存有贫困地区和人口没有脱贫,各省市政府都安排了驻村干部帮扶贫困村和贫困户。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走访和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广东省派驻清远市精准扶贫驻村干部的工作状况和困境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精准扶贫;驻村干部;困境;对策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重要指示精神,加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帮扶力量,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广东省扶贫开发办公室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广东省贫困村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兼任第一书记。那么精准扶贫背景下广东省驻村干部的工作现状是怎样的呢?他们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会遭遇到什么困境?这些都是非常值得研究和探讨的。
对于扶贫干部的工作已有一些研究,比如于雪晶(2016)基于江苏淮安某村庄的调查,指出农村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着政府的扶贫政策缺乏广泛而有效的宣传、驻村干部没有从根本角度帮助当地贫困户脱贫等问题。欧阳静(2012)认为从历史上来看,驻村制是由解放初期的农村“工作队”演变而成,是一种反官僚化运作的运动式工作方法,更是中国共产党“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化运作机制。许汉泽(2017)指出“驻村帮扶”制度,也称“驻村制”或“包村制”,是指上级政府对行政村配备专职干部,负责推动中央相关政策在基层的执行与落实的一种工作机制。陈诺(2015)估计目前全国各地已向贫困村派出12.79万个工作队,派驻干部48万人。李周(2014)指出驻村帮扶是做好各项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保障、是做好内源扶贫的重要手段、为帮扶人员提高能力创造了机会。张丽霞(2012)认为驻村帮扶工作中存在着工作队有厌战情绪、帮扶工作失衡、工作绩效悬殊、管理有失规范四个方面问题。高云才(2016)认为“精准扶贫”最早起源于2009年广东省在扶贫开发中实行的“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双到”扶贫战略,之后在全国推广,试图解决“谁去扶贫”、“扶谁的贫”以及“如何扶贫”等一系列的问题。
从国内已有的研究来看,主要集中于对精准扶贫战略提出的来源,驻村帮扶制度的意义,对于精准扶贫干部队伍的素质的要求也有学者做了相关的研究,但是对于驻村干部队伍在驻村工作中的工作状态和面临的工作困境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对于填补这方面的空白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调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及访谈等方法获取第一手资料,选取调研对象为英德市横石水镇溪北村、江古山村、青塘镇石联村和阳山县七拱镇和平村的精准扶贫工作驻村干部、乡镇干部、村干部、村民以及相关政府部门。本次问卷调查總共发出调查问卷1190份,其中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13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4.96%,问卷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一、调查结果分析
(一)对驻村干部帮扶工作实施效果的评价分析
从图1可知,受访对象绝大部分都认可驻村干部在扶贫过程中的效果,93.33%的受访对象认为帮扶计划效果是不错的。
从图2看出,受访对象认为驻村干部给村里带来的最明显的变化是各项基础设施得到完善,认可度达到52.94%,其次是“村级班子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认同“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改观”的占17.65%。由此可见,驻村干部在村里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都有很大贡献。
由图3得知,受访者认为驻村干部在农业、教育、医疗、科技等几个方面会进行帮扶,但是对于农业、教育和医疗方面的引领作用较大,这证明扶贫干部们能够结合农业农村的特点进行帮扶。
(二)驻村干部本人、乡镇干部、村民对与扶贫队伍的作用评价分析
从图4可以看出,驻村干部对自己驻村帮扶工作所发挥的作用进行自评,很满意自身的作用所占比例为46.67%,满意自己发挥作用所占比例为20%,对自身基本满意的占比例为20%,由此看出,绝大多数驻村干部对自己在帮扶工作所发挥的作用做出了充分的肯定。
由图5可知,100%的乡镇干部对驻村干部表示满意,证明扶贫驻村干部们能在村级班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访谈过程中,乡镇干部、村干部均认为驻村干部对推动乡村稳定发展、扶贫攻坚的作用非常显著。
从图6可以看出,将近一半的村民对与驻村干部的作用表示肯定,认为对本村的乡村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25.93%的村民觉得在驻村干部参与本村工作以来,对村的影响程度很大;17.28%的村民认为影响程度大,当然也有6.17%的受访村民认为没影响,这说明我们的当地村民对与驻村干部的工作绝大多数是给予积极评价的。
(三)驻村干部与村民的帮扶关系的分析
从图7可知,将近60%的村民接受过驻村干部的帮扶,有40.74%的村民没有接受驻村干部的帮扶,经访谈,驻村干部主要帮扶对象是贫困户,对与富裕家庭的农民,一般情况下是不主动进行帮扶的。
根据图8,我们可以得出,村民对驻村干部的工作态度和能力满意程度较高,不满意的村民只有12%左右,证明我们的驻村干部们工作态度和能力都得到村民的肯定和认可。
(四)设立驻村干部一职必要性的分析
由图9和图10可以看出,受访的村干部均认为设置扶贫驻村干部是很有必要的,大部分的受访村民认为有必要设立驻村干部这个岗位,专人负责扶贫脱贫工作,帮助老百姓解决贫困问题,助力帮扶贫困村民。
二、驻村干部的工作困境分析
(一)驻村干部因语言不通,难以融入到当地群众当中。广东省的粤东西北地区的语言多种多样,有潮汕话、雷州话、客家话,粤语等,驻村干部们面临语言障碍是首要因素,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与人进行沟通的直接桥梁。作为一名来自外地的驻村干部,往往因为受到语言这一客观因素的限制,而导致在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内都难以融入当地群众。驻村干部只有充分掌握当地的语言,与村民无障碍沟通,才能真正融入到当地村民中,了解贫困户的详细情况。
(二) 驻村干部制定的帮扶计划注重短期效应,效果一般。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驻村干部的基层工作经验不足,他们只能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发放农资,如化肥、鸡苗等给贫困户,帮助贫困户在短期内靠自己的勤劳解决暂时的生活问题,这只是一个短期的效益,很难从根源上帮助贫困户脱贫。
(三)驻村干部自身可调动的资源有限。驻村干部由派出单位选派,到贫困农村进行帮扶,从根本上来说是派出單位与驻点村之间的对口帮扶,单位应为派出人员提供持续的智力、资源、项目资金支持,充分发挥单位的“后盾”作用。但是调研发现,由于派出单位的性质不同,对驻村干部及其负责的扶贫项目所提供的支持有很大的差异,比如省直机关单位等部门能为所派出的驻村干部提供充足的资金或者项目资源,因此驻村干部也得到所帮扶村庄的重视;但是大部分普通单位,比如学校等由于本身资源有限,单位资金紧张,很难为驻村干部帮扶工作提供项目资源等进行支持,经常需要驻村干部自己利用个人关系到社会进行整合资源,难度较大。
(四)村民对驻村帮扶制度的认识不到位。精准扶贫是帮助那些真正贫困的家庭和村民,有部分村民不了解驻村干部的职责,自己家里不属于贫困户,却依旧希望驻村干部进行帮扶,否则就主观片面地认为扶贫制度不好,驻村干部不好等错误思想,导致驻村扶贫干部工作难度加大,由此导致的陌生感、不信任可能会对驻村干部开展工作带来了干扰。
三、对策与建议
(一)相关单位派遣驻村干部时,需考虑其语言和地域背景。选派懂得当地语言和风俗人情的干部,能够快速融入当地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同时,扶贫办等相关部门在组织驻村干部岗前培训时,除了业务能力上的培训,还可以采取分组(即分地区)的形式,对派驻市、派驻区的驻村干部进行文化风俗、方言的培训,以便驻村干部更好地开展工作。
(二)制定长效机制并定期反馈,听民声知民情。为帮助贫困村民尽快脱贫,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户因人因地制宜,建立长期机制,倾力帮助贫困村民解决生产生活问题。例如,横石水镇是清远市英德市的农业大镇,历来是黑皮甘蔗的主要产区,产品销往全国各省市。在新的时代,要实现产业致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科技与农业相结合是重要途径。所以加大科技支撑,增强镇域特色农业竞争力,毋庸置疑是解决贫困村民产业问题的一个方法。要注重构建特色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包括特色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特色农产品的储藏保鲜、特色农业品牌开发经营、水肥资源高效利用、休闲观光农业模式等方面的合理组建与综合开发。
(三)利用好单位内外资源,发挥单位的特殊优势。派出单位资源、资金有限是对口帮扶中常见困境之一,驻村干部应充分挖掘单位的其他资源,将单位的特殊优势与派驻村的特点和需求结合起来。比如,高校在扶贫工作中,要发挥其在文化、旅游、教育等方面的软实力,利用专业知识建造一个具有当地特色、承载文化精神的村庄,丰富村民精神生活,提高人文素质,真正带领广大贫困户脱贫致富。
(四)加大对精准扶贫、驻村帮扶政策的宣传力度。贫困村所在镇扶贫办、村“两委”应加大对精准扶贫、驻村帮扶的宣传力度,制作相应的宣传单,加强对当地村民的思想引领,正确认识和理解扶贫政策。同时要支持和配合驻村干部的工作,期召开交流会,促进驻村干部与贫困户的交流,为贫困户精准脱贫做好工作。
参考文献
[1] 于莉,邓恩远.社会调查方法与实务[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 于雪晶.农村实施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基于江苏淮安某村的调查[J].延边党校学报,2016(06):69-71.
[3] 欧阳静.乡村驻村制与基层治理方式变迁[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111-115.
[4] 许汉泽,李小云.精准扶贫背景下驻村机制的实践困境及其后果——以豫中 J 县驻村“第一书记”扶贫为例[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03):82-89.
[5] 黄昕欣.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02):209-210.
[6] 陈诺.全国驻村帮扶工作队基本实现对贫困村的全覆盖[D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
[7] 李周.驻村帮扶的意义和作用[N].人民日报,2014-6-22(005).
[8] 张丽霞.驻村帮扶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N].焦作日报,2012-06-20(011).
[9] 高云才.切断“贫困之链”——来自广东清远市的扶贫调查[N].人民日报,2016-05-22(10).
[10] 翁伯琦,黄颖,王义祥,等.以科技兴农推动精准扶贫战略实施的对策思考——以福建省建宁县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11):166-169.
基金项目:文章为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新时期精准扶贫背景下驻村干部的工作困境及其对策研究——以清远溪北村为例”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pdjhb0845。
作者简介:刘秋华(1982- ),男,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