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涛 倪乐海 刘 朋 赵厚钧 潘秀莲
( 山东省渔业技术推广站,250013,济南 )
自1986年我国确立“以养为主”的渔业发展战略以来,青草鲢鳙等大宗淡水鱼在整个渔业生产结构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1].草鱼以其相对较低的价格与较短的生长周期等优势,成为全国大宗淡水鱼中养殖产量最大的品种.2017年全国草鱼养殖产量534.6万t,占全国淡水养殖鱼类总产量的21%.草鱼也是山东省内陆地区水产养殖的主导品种,其养殖产量、市场份额在淡水经济鱼类中也均占相当大的比例.为全面了解山东省草鱼产业发展状况,组织开展了草鱼产业情况调研,分析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产业发展建议,以期为山东草鱼产业健康绿色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1.1国外研究现状草鱼是我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因其生长迅速、饲料来源广,20世纪60年代以来,被作为拓荒者移植至欧洲、美洲、亚洲等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国外针对草鱼养殖的研究开展相对较多,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繁殖生物学研究.国外学者围绕草鱼性腺成熟度、亲鱼最佳产卵期、繁殖能力、人工催产、杂交育种、人工诱导雌核发育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
2) 养殖技术研究.此类研究主要从养殖规模、养殖理化环境、营养需求、养殖系统、养殖病害及防治、环境保护、产业持续发展等多个领域,为生产实践提供指导意见.
3) 供需市场行情研究.此类研究主要研究相关区域草鱼的生产供应量、需求量、不同规格鱼的价格变动,在该方面的研究中主要对草鱼养殖供给与市场需求之间关系进行研究分析.
1.2国内研究现状作为淡水养殖四大家鱼之一,草鱼在我国的养殖历史悠久.国内学者针对草鱼的研究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较大变化.国内草鱼养殖技术的研究,已经逐步从如何提高养殖产量、以不同养殖模式提升养殖规模等“数量经济”,向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升养殖效率、以生态绿色养殖模式提高草鱼品质等“质量经济”目标发展.
2.1草鱼养殖分布情况根据《2016山东渔业统计年鉴》数据,山东省2016年草鱼养殖总面积近3.3万hm2,养殖总产量25.7万t,养殖主要分布在济宁、滨州、东营、菏泽、济南、德州、聊城、临沂、枣庄和泰安10地市(表1).按区域看,山东省内草鱼养殖主要集中在济宁和滨州两地市,二者产量约占全省总产量的35.8%(图1).
图1 2016年山东草鱼主产区分布
表1 2016年山东省草鱼主产区养殖产量情况
表2 2016年山东草鱼养殖产量前5名的县(市、区)情况
2016年山东省草鱼养殖产量超过1万t的县(市、区)共有5个(见表2).其中,滨州市有2个(滨城区、博兴县),济宁市有2个(鱼台县、微山县),泰安市有1个(东平县).5个县(市、区)的草鱼养殖总产量为66 234 t,占山东省草鱼养殖总产量的25.7%.
分年度看,山东省草鱼养殖产量在2011至2016年总体呈递增态势(图2),从2011年的21.5万t增长到2016年的25.7万t,年均增长率为3.6%。其中,山东省草鱼养殖产量在2015年达到最高产量,为25.8万t。与同期全国草鱼总产量相比,2013年占比达到最高值,为4.93%(见表3).
表3 2011-2016年山东省和全国草鱼养殖产量情况表
2.2养殖苗种全年养殖苗种年需求量约为12亿尾,其中小规格苗种(体长3 cm左右)需求量约占70 %,大规格苗种(体长10 cm及以上)需求量约占30 %.省内企业自繁自育苗种数量较少,90%以上苗种购自安徽、天津、河南和江苏等省市.价格依据规格,乌仔(体长<3 cm)100元/万尾,寸片(体长>3 cm)200元/万尾,大规格鱼种(10~200尾/斤)15~20元/斤.销售企业以草鱼原(良)种场和渔业专业合作社为主.临沂郯城成为大规格草鱼苗种生产基地,部分苗种外销福建.
图2 2011-2016年山东省草鱼养殖产量(t)
2.3养殖模式养殖方式因地制宜,各地以池塘养殖为主体,兼用采煤塌陷地大水面、中小水库和小塘坝网箱养殖,黄河故道、黄河滩区规划开发草鱼池塘养殖.养殖品种相互搭配,主要有草鱼(80%)+花白鲢(20%)、草鱼(50%)+鲤鱼(50%)和草鱼(15 000 kg/hm2)+中华鳖(7 500 kg/hm2)3种模式.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逐渐兴起,济宁已建设61条流水养殖水槽.南四湖地区养殖户经长期探索,形成了明显的区域集中的分级养殖模式,即鱼种养殖、统级草鱼养殖、大级草鱼养殖和脆肉鲩养殖分段养殖模式[2].大规格苗种(150 g/尾)当年养成模式在济宁和临沂等地逐渐成为主流.池塘浮动草床、微生态制剂和微孔增氧有效改善养殖生态环境.草鱼搭配花白鲢(60∶20∶20)能够有效调控生态环境,应用广泛.
2.4饲料及质量控制投喂以沉性饲料为主(蛋白含量在26%~30%),搭配苜蓿或野生芦苇(占比20%~30%),饵料系数在1.7~1.8∶1,投喂饲料坚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原则.
2017年,抽检草鱼苗种和养成草鱼均符合山东省水产品苗种质量安全抽查和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监督抽检要求.全省121家企业(渔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养殖草鱼获批无公害食品认证.滕州市嘉利康有机渔业养殖基地,养殖草鱼获批有机认证(北京五洲恒通认证有限公司).聊城茌平县建立无公害水产品监测站,实施草鱼无公害生产.
2.5养殖病害及防控根据病害监测数据,2017年草鱼共发生12种侵袭性和2种非侵袭性病害.草鱼病毒性出血病和赤皮、烂鳃、肠炎四病发病持续时间较长,为危害草鱼主要病害.烂鳃病5~10月发生,月均发病率0.6%;肠炎病4~10月发生,月均发病率0.53%;赤皮病在4~7、9~10月发生,月均发病率0.3%;草鱼出血病在6~8和10月发生,月均发病率0.06%.非侵袭性病害主要为肝胆综合症,在7~8和10月发生,月均发病率0.25%.
对于草鱼的养殖病害,目前养殖户大多根据“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采取相应措施.通过放养前彻底清塘、鱼种消毒、饲料消毒、池水消毒等消毒措施加强草鱼疾病的预防.为减少抗生素的使用,不少养殖户使用三黄粉等中草药来防治草鱼的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等疾病[3].
草鱼疫苗注射(浸泡)、生物护料在山东多地逐步推广应用,草鱼病毒性出血病和赤皮、烂鳃、肠炎发病率显著下降,成鱼养殖成活率在85%以上.免疫养殖效益成本比在6∶1,平均每公顷收入增加近15 000元.
2.6市场销售市场销售分小规格鱼种、大规格鱼种和成鱼三种类型.小规格鱼种以外地(安徽、江苏等)流入为主,大规格鱼种以本省(郯城、任城等)培育为主,鱼苗和大规格鱼种购销以渔业专业合作社为主体.成鱼以各类型集散市场销售为主,济宁京杭农贸市场(草鱼日交易量60 t)、临沂华东淡水鱼批发市场(草鱼日交易量14 t)已发展成区域性草鱼物流配送中心.鱼经纪人建立全国销售网络,山东省草鱼主要来源于本地或周边省市(天津、河南),外销市场集中在江苏、北京等省市.
2.7科技支撑依托山东省财政重大应用创新课题、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等项目,突破草鱼人工雌核发育诱导技术,建立育种技术工艺,建立F1代人工雌核发育草鱼家系20个,繁育良种苗500万尾.设计磁珠富集文库微卫星引物,筛选出高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完成亲本基因型组成分析,标记草鱼生长显著影响基因[4].建立“鱼+菜”生态种养[5]和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6](跑道式)模式,优化草鱼水环境调控技术,实现养殖节水、节饵、节能.
3.1养殖苗种方面在草鱼良种选育上,虽然在人工雌核发育诱导、基因型组成分析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力度不够,苗种选育相对滞后,缺少突破性草鱼养殖新品种.从调研中发现我省草鱼自繁自育苗种数量少,大多数从其他省市购买,育繁推一体化苗种企业培育不足,种业企业呈现多散弱的发展态势.
3.2产业结构方面近年来为进一步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内陆河流、湖泊实施了网箱围网退养行动,草鱼养殖区域和模式发生了较大变化.然而当前我省草鱼缺乏产业结构调整总体规划,第一产业比重过大,产业链条短,产业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草鱼消费市场开发和产销对接较为薄弱.
3.3公共服务方面我省已建设济宁京杭农贸市场、临沂华东淡水鱼批发市场等区域性草鱼物流配送中心,但仍不能满足全省草鱼产业需求,草鱼物流运输、分级分类和信息服务等产业配套设施需要进一步跟进.尚未制定鱼经纪人从业准入和规范管理制度,管理的规范性有待提高.我省的十大渔业品牌大多为海水养殖品种,草鱼也不在其列,省内目前没有叫得响的草鱼品牌,而我省草鱼养殖主体多数为小散个体户,草鱼的品牌建设亟需引导和加强.
《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要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产业链主体,促进农业生产、加工、物流、研发和服务相互融合.草鱼产业将呈现规模化发展趋势,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在延伸整合产业链条,推动产业化经营,实现草鱼产品多层次、多环节增值发挥关键作用.区域化、社会化的产业发展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接二连三”、多产业链融合支撑引导产业发展效应更加突出.
《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导则(2018-2030年)》提出要研发绿色生产技术,重点推进新型疫苗及诊断制品生产、动物重要疫病综合防控、水产健康养殖及清洁生产和新型高效疫苗规模化生产等技术攻关.在绿色发展技术支撑下,“海上粮仓”内陆淡水渔业发展将逐步实现养殖技术体系化、环境调控生物化、病害防控综合化和养殖产品绿色化,草鱼养殖抗生素使用量将有效降低,产品质量安全明显提升,养殖尾水排放合乎标准,内陆现代渔业园区实现“升级版”发展.
《关于加快全省智慧农业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各环节和农村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应用,着力培育新型智慧农业产业体系.草鱼作为临沂、济宁、德州等智慧农业发展重点区域的渔业养殖主导品种,将会结合现代渔业园区建设,打造一批智能、精准、高效和绿色的智慧渔业应用基地和示范工程,产业发展综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有效提升产品物流运输、批发市场建设、“线上”营销等领域的智能化发展水平.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越来越强,对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能买到吃得放心的草鱼”,成为今后草鱼产业发展的一大目标和方向,这也是市场和草鱼产业绿色发展的要求.我省草鱼产业今后将逐步应用新型疫苗生产技术、病害综合防控技术、水产健康养殖及清洁生产等绿色生产技术,形成产业化联合体,整合延伸产业链条,草鱼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升,实现草鱼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5.1建立苗种供应体系开展草鱼良种选育技术研究,满足多样养殖模式和多元市场消费主体对优质苗种需求.依托草鱼省级渔业增殖站或原良种场,培育育繁推一体化苗种企业,区域化建立草鱼优质苗种供应基地,满足省内草鱼养殖苗种市场需求.结合苗种产地检验检疫,建立省内外主要草鱼苗种生产企业肯定列表.链接“渔业通”平台与国家水产“优种网”,引导养殖单位(户)购买优质苗种.
5.2提升产业发展能力落实农业科技“展翅”行动,实施草鱼绿色养殖示范工程,体系化集成渔业科技创新资源和创新成果.建立渔业创新团队+渔技推广体系+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的产业科技服务模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积极参与农业大数据应用工程建设,注重产业全链条信息采集与分析,拓展“渔业通”服务功能,实现大数据在草鱼养殖、质量安全、市场预判和精准服务等方面的辅助决策功能.
5.3开拓草鱼销售市场
1) 与山东省大数据研究会合作,开展全国草鱼集散市场调研,细分养殖和消费需求,做好目标群体产品供应.
2) 与山东省烹饪协会合作,开发区域特色饮食品牌,挖掘草鱼市场消费潜力.
3) 规范经纪人队伍建设,纳入新型职业渔民培训范畴,提升市场开拓能力和法治意识,搞活草鱼市场流通.
4) 引导养殖主体与电商平台和终端消费企业合作,拓宽销售渠道,拓展销售空间.
5.4建设区域公共品牌兼顾经营规模和区域分布,苗种生产和成鱼养成企业分类建立2~3个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区域草鱼公共品牌.学习福建海带养殖,开展草鱼有机产品产地认证[7].强化区域内草鱼各类经营主体职业技能培训,夯实公共品牌建设技术基础.依托现代渔业园区和现代渔业发展平台项目,建立草鱼养殖标准化示范推广平台,做好公共品牌发展基础.发掘和培育草鱼消费文化,丰富公共品牌内涵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