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教育技术政策简析及启示

2019-11-29 06:28:52
中小学电教 2019年11期
关键词:公平政策信息化

(安徽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各个国家都重视具备信息素养人才的培养,并且高度重视教育技术的发展。新加坡是最早制定教育信息化政策的国家,相关的政策都提出把开发人力资源和教育发展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心[1]。欧盟也推出多项有关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改革的政策,加快教育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2]。而我国在2018年颁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开启加快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由此可知,为了顺应新时代的教育变革,各个国家纷纷制定教育技术相关的政策,目的是改善教学条件,优化教学环境,增强技术教育,从而培养适应信息社会的创新型人才。目前,教育领域的信息化浪潮全面推开,使整个社会呈现出智能化的信息时代。

一、核心概念解读

(一)教育技术定义的演变与解读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对教育技术下了多种定义,具体如表1所示,我国学者对教育技术的定义都是以此定义为基础进行探究的,现对美国的三版定义进行解读。AECT1994定义主要研究“教”和“学”两个方面,重视学习资源建设和学习过程,同时注重信息技术环境下新型的教学模式。AECT2005定义强调教育技术的研究宗旨是促进学习,目的在于提高整体的绩效水平。AECT2017定义也是以促进学习为核心目的,进一步提升学习和绩效。通过以上的解读与对比发现,每一版定义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每版的修改都是为顺应教育变革,紧跟信息时代的步伐。总体而言,随着教育技术的推进,相关学科得到了迅猛发展,并产生新理论和新课程,如大规模在线学习、创客教育的开展以及人工智能教育等。教育技术实质是采用技术满足教与学的需求,从而达到更深层次的认识。

表1 教育技术定义

(二)教育技术政策定义的解读

从研读文献和资料发现,教育技术政策是站在国家层面,按照教育技术发展的方针、任务、目的而颁发的法令、计划以及教育机构发布的政策性报告的总称。教育技术政策是一些教育机构依据信息社会的发展情况而研究发布的一些指导性报告[3],包含国家层面对教育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的规划、决定、条例等,也是各个国家的政府机构促进智慧教育的重要参考和前提条件。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提出大量教育技术政策,促使教育技术得到高度重视并取得相应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推动智慧教育的兴起和建构,为未来的教育规划描绘蓝图,使未来的学习者在技术支撑的便捷环境里朝着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方向发展。

二、中美教育技术政策解读

(一)美国教育技术政策

美国是最早把教育技术作为一个专门领域研究的国家,它引领世界教育技术发展的潮流。美国政府是第一个在教育部设立专门的教育技术办公室,出台各种政策和措施积极主动地发展教育技术[4],美国此项决定使得教育技术迅速在各个国家推广,发展至今,美国教育技术政策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和特征。下面主要从这几十年发布的法案、项目和美国教育技术计划等角度展开教育技术政策的分析和解读。

1.项目法案:多项措施解读

美国政府对教育技术高度注视,并通过立法颁布一系列促进教育技术发展的措施,使得教育技术专业的领域应用逐渐成熟。笔者通过文献分析总结相关政策,发现美国教育技术措施方案涉及重要法案、方案、项目、计划、会议等,随着多种政策的提出,广度和深度都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使得教育领域具有指导性的规划。《美国学校改进法案》为教育技术相关政策的提出勾勒出了一个总体框架,同时也促进一系列教育技术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比如《让每个学生都成功》[5]中提出以信息技术运用为支撑的混合式学习方式,注重提升教育技术在教学、学习、评价和优质教育输出中的有效使用。从多项政策中分析发现,互联网技术是推动各种措施实施的基础,教育技术政策是给教育实践提供导向策略,促进学校教育发展,提高师生信息素养,使现代教学呈现完善、细化、创新的过程,加快创新型社会的建构。

2.教育技术计划:系列规划解读

美国作为技术强国之一,十分重视借助技术推动教育的发展,而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以下简称“教育计划”)正强调了技术的重要性。从1996年到目前为止,美国先后制定了六次教育计划(如表2所示),为不同时期美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应对策略。第一、二次教育计划都对教师信息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目的是帮助学生达到高层次的学业标准;第三次教育计划主要注重共同发展的理念,强调学生的变化与需求;2010

教育计划提出利用技术推动21世纪学习的模式,主要通过新技术构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学习模式。前四次的教育计划都给教学指明方向并提出策略解决棘手问题,对教学领域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教育公平相关问题并未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所以,教育公平是后期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基于此,2016教育计划利用技术创建全方位的教学与学习环境,让学习随时随地发生;2017教育计划提出由有经验教师利用技术提升教育效能观念,旨在实现教学与技术相互融合。从多版计划中发现,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中心主体地位,但技术依然不可或缺,应该利用以技术为工具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学习,从多个教学平台获取学习数据,根据实时反馈,以进一步指导和提升学习效果。

表2 美国教育技术计划表

(二)国内教育技术政策

为响应世界信息化发展趋势的要求,我国发布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法规以规范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笔者整理了20世纪90年代至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政策(如表3所示)。主要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和教育资源共享阶段展开分析。

表3 国内教育技术政策列表

1.基础设施建设阶段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政策的重点是关注基础设施建设,为受教育者平等享用优质教育资源提供物质基础,实现公平教育,给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总体方向规划。随着教育政策的推出,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注重师资培养,逐渐体现公平价值。《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要建设教育软件开发基地,构建网络环境,给教育教学提供信息化环境[6]。《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出从国家信息化层面对教育信息化进行统筹与规划,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重大推动作用。虽然目前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已初具规模,但还需不断地优化建设过程,而且与国外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较大差距,所以,还需要继续关注教育信息化建设。总而言之,这些政策为实现教育公平提供了技术支持,创设信息化环境,注重教育公平,重视信息化人才培养,使我国开放性网络环境已基本构成。

2.教育资源共享阶段

纵观教育信息化政策的发展脉络,可以看出我国教育信息化政策是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这方面开始的,但随着相关政策接连出台,国家层面开始注重教育资源共享的问题,如《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解决城乡教育资源的共用共享问题以改善农村教育的环境[7],从而促进区域共同发展。《2010年工作要点》提到要建立与终身学习相匹配的网络体系与平台[8],其实该项政策的重点是为农村学校提供网络学习平台,使学生共享网络学习资源,从而促进城乡共同发展。2018年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教育信息化必将成为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该项政策成为构建泛在学习环境和实现全民终身学习的有力支撑,能给学习者提供有效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空间[9]。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应努力适应信息时代的教育变革,使校园呈现网络共同的状态,加快教育资源随时随地共享从而实现真正的智慧校园。

三、国内外教育技术政策总结以及给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启示

通过中美发布的教育技术政策发现,大部分政策都清楚地标明技术的重要性,强调基础性设施建设,注重如何使用技术改善教学并实现公平教育。在近期的报告中,又再次强调自主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注重运用技术优化学习过程,笔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如下启示。

(一)基本目标:构建网络环境

为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中美极其重视信息技术的发展,政策中都会涉及基础设施构建的策略,以便构成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的网络环境。美国主要利用国家科学资金会来研发基础设施环境,而国内由教育部门主推网络环境建设,教育产品公司以及高校研究院则研发网络教育资源,国内外现已具备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我国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是从城市区域向偏远地区和薄弱学校深入推进。《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中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从经济发达地区转向薄弱地区,使薄弱地区的学校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构建和发展信息化环境是信息化教学的第一步,目前,各个学校的硬件设施、教学媒体、网络环境都已基本具备,促进了教学过程和教育资源的丰富化。从大量文献中发现,政策的发布都注重教育基础环境构建,旨在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和学习以及提高教学效率,为教育变革提供环境基础。

(二)过程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教育质量是每个国家发展的过程目标,从教育部门发布的教育技术政策上看,都是想运用技术来促进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优化教学的过程和细节,从而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在教育技术政策的推动下,各大高校和教育机构开发丰富的学习资源,利用技术平台实现随时随地学习,满足学习者的各种学习需求,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信息化环境与服务,使得每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得以实现,从而更加趋于整体学习目标。为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开设网络课程,实现教育资源的跨时空共享。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教育技术政策都从不同的出发点规划教学的目标和方向,优化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从而提升教学过程的质量。

(三)整体目标:教育公平

教育信息化有关政策的发布还有一个整体性的目标,那就是促进教育的公平,几乎每一项政策都涉及教育公平的理念。如美国布什的NCLB法案以及奥巴马的ARRA法案,都是促进弱势群体教育。另外,美国1996、2010、2016以及2017版国家教育技术计划都提出了缩小数字鸿沟的问题。说明数字鸿沟至今还未解决。促进教育公平首先要缩小地域之间的差异,其次,要使薄弱学校获得同等的教育资源,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教育公平的本质是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以学生个性化发展为中心,使所有学习者均衡地使用学习资源,主要体现在教师平等对待学生、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学生享受公平教育机会等。可见,教育公平一直都是国家教育改革措施的焦点,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

(四)长期目标:教育变革

每个国家根据当代的信息发展前景,颁布一系列计划,但很多计划的实质都是在进行教育改革,只是在现有的政治体制之内实行变革,并没有改变事物的本质,所以,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效果。各个国家的教育机构,都开发适宜于本国教育发展的教育技术计划、项目、行动,使一切发展有规可循,同时也根据教育技术政策的实施效果对计划、项目措施进行修正,如美国NCLB法案,经过实践的推敲,就需要对其进行修正,从而取得短期的目标效果。《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变革的内在力量,改变教学模式,重构教学体系,获取创新理念,从而推动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该计划从事物的本质上出发,引领教育信息化的升级,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从而需要不断地实现教育变革。

四、总结

近几十年来,中美教育技术政策发展迅速,教育机构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行动指导,兼顾教育公平与教学效率,并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促进教育理念的更新。目前,美国教育技术政策已具备完善的研究报告体系,而我国教育技术政策的制定和研究还处在发展阶段,在某些方面存在一些不足,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改革。

猜你喜欢
公平政策信息化
不公平
公平对抗
政策
房地产导刊(2022年8期)2022-10-09 06:19:34
政策
房地产导刊(2022年6期)2022-06-16 01:28:40
怎样才公平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2
助企政策
政策
华人时刊(2019年21期)2019-11-17 08:25:07
公平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