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松
海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合肥 231202
BIM技术的可视化是指应用BIM技术的三维立体展示功能,能清晰地显示建筑工程模型所涉及的全部图像和工程信息。有效避免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的不合理,提高建筑设计方案的可操作性,保证建筑设计科学合理[1]。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应用BIM技术能快速识别危险源信息,让施工管理人员全面了解在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类安全隐患,便于工程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及时处理危险源,优化建筑工程空间布置,全面提升施工现场的使用效率。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是一个动态化管理过程,其信息管理要满足数据完备性、关联性及一致性需求。BIM技术是一个具备信息集成功能的数据处理平台,能满足建筑施工管理的动态化信息处理的需求,保证建筑工程信息的时效性。
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应用BIM技术,不仅可以实现施工现场环境的优化配置,提高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而且可以在传统安全管理基础上快速识别危险源、及时处理管线交叉碰撞、做好安全交底和应急演练,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BIM技术对传统施工安全管理的优化分析。
以某市中心商务区某一商务大厦为例,该商务大厦总建筑面积17万m2,地上12层,地下1层,建筑高度51m,建筑体积大于50000m3,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属于高层公共建筑,兼具商业、商务办公、公寓使用功能,首层为商铺和停车库,地下室和二层为汽车库,三层及以上为商务办公区,设备房主要设置在地下室。该建筑与城市大型公共配套设施紧密连接,地下室管线布置杂,在设计过程中出现管线交叉、碰撞的情况。其设计过程中没有采取穿梁套管的做法,导致设备管线必须整理下移到梁底敷设,从而导致地下室的净空大大减少。为优化设计,可利用BIM技术对建筑工程各方面进行深化设计,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
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对危险源的有效识别是最为重要的内容,通过有效识别危险源能提前做好各类危险因素的管理控制,保证施工各环节的顺利进行[2]。
BIM技术的动态化跟踪可以模拟整个施工过程,通过识别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结合BIM技术的可视化功能,对不同程度的危险源区域进行等级划分。其中,绿色标记区域表明安全、红色标记区域表明存在安全隐患,各种不同颜色标记将安全隐患清晰直观地展示在施工安全管理人员面前,便于其根据不同程度的危险标记预警及时制定不同安全等级的施工安全管理措施。该商务大厦建设工程中,在进行基坑开挖施工期间,施工安全管理人员根据不同安全危险程度的颜色标记,了解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危险区域,通知设置“禁止入内”标志加强控制,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建筑工程施工场地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在施工场地中通常会摆设大量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材料等,加上施工人员流动性大,建筑工程施工内容众多,施工工期较短,容易给施工现场带来安全隐患。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应用BIM技术,可以对施工现场中各类冲突进行静态检查,优化施工空间管理,提高施工现场不同工种作业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防止因施工作业安排不当引发安全事故[3]。在该商务大厦建设期间,利用BIM技术动态模拟不同工作面、施工操作所需空间大小、施工进度安排等,实现施工优化,促使各个施工环节的顺利开展。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措施的制定要以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为基础,并利用BIM技术建立的工程信息集成安全管理系统,不仅可以根据施工现场的安全需求提出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措施,还能根据BIM技术的动态化功能掌握和及时更新建筑施工进度,便于施工管理安全人员制定科学合理地调整施工方案。此外,传统的施工技术交底主要采用纸质文本记录形式,而BIM技术则能通过3D动漫、动漫模拟等将施工风险、安全管理措施以生动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帮助施工安全管理人员充分掌握施工技术要点,把握好施工安全管理要点,提高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质量。
施工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与技能培训质量会直接影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因此,在正式开始建筑施工前,必须对入场施工人员进行严格的三级安全教育,安全教育内容应包括施工操作规范要求、施工技术要点、入场安全操作要求等。在建筑施工安全教育培训中应用BIM技术,可使安全教育工作变得生动形象、动态直观,让施工人员更好地掌握施工安全教育重点,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安全意识。另外,运用BIM技术还能针对不同施工阶段的施工内容进行针对性的安全管理培训,明确不同施工阶段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提高安全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总之,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应用能够降低建筑施工的安全隐患,为施工人员提供安全保障。每一个建筑公司都需要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的认识,并且充分的发挥出BIM技术的帮助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