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水利类专业校外施工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2019-11-29 15:58贺荣兵高玉清杨如华毛羽飞
绿色科技 2019年13期
关键词:场所工地水利

贺荣兵,高玉清,杨如华,毛羽飞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1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等技能人才。它既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又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它是根据企业生产、服务任务的人才需求来针对性培养高等职业技能型人才。因此,对于水利类高职院校,其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实训、实习等生产实践性教学培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校外施工实习目前面临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2 高等职业教育水利类专业校外施工实习的重要意义

高职教育是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技能型人才,且高职生的特点—较弱的理论研究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但有较强的实践主动性和吃苦精神。对于水利类的高职学生而言,基本上在校内学习了两年多,即将毕业走向工作岗位的他们,迫切需要一次较长时间的企业生产实践锻炼,即毕业施工实习。以将书本专业知识与企业生产实际良好对接,以便毕业工作后尽快胜任企业生产角色,对工作后任务提前进行强有力的锻炼,熟悉工作环境,释放自己的实践主动性,从而找寻到自我和自信,培养投身土木工程行业的热情,为今后工作打下及时的坚实基础。

2.1 培养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关键

水利等土木类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受许多外部条件的限制和影响。在课堂教授知识相对是比较抽象的内容。很多时候高职高专的教学借用了本科的方法,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教条性,学生掌握知识困难且生硬呆板,学生难以具备独立作战的实践能力,容易造成高分低能,更加不谈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大量的校外实习基地的实践锻炼,则可以解决理论课解决不了的问题,达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让学生全程参与到一个工程项目的实际生产,可以较容易地将日常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在一起,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与理性理解,灵活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知识应用自然认识过程,巩固和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为学生的学习、创新、工作打下了基础。

2.2 提高学生就业率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校外实习基地是高职院校与生产企业沟通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是高校人才培养和企业用人需求的主要通道,是校企共建的重要平台。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实习期间可以达到以下目的:一是让学生更加广泛而真实地去参与工程项目的实际建设和管理,同时尽快地去接触社会和融入社会,形成良好的求职心态,做好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二是通过校外实习基地的学习,学生可以充分而全面地了解企业的经济状况,管理水平和薪资待遇等问题,了解和掌握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便于学生自觉地及时调整学习重点,便于学生比较清楚地找准定位,避免盲目择业或等待安排就业。三是可以通过校外实地的学习,可以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的人才需求,了解行业内的更多就业信息,增加了更多的选择和就业机会。同时也让企业了解了学生的实际水平,近距离地去选择和安排学生就业。

2.3 产学研相结合提高了老师的业务能力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和使用,推动了产业经济发展“产学研”相结合,一方面满足了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又实现了高职教育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高职学校老师走出学校校门,在校外带队实习。并利用实习的机会加深和企业的沟通交流,了解企业的实际要求,充分组织高职院校的教师和企业生产人员一起,钻研和创新技术,解决企业的实际生产困难。实现把实验室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高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竞争力—既培养了青年教师,提高了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又提高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从根本上推动了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校企合作,产学研共同发展壮大。

3 高职水利类专业校外施工实习目前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校外施工实习工地十分难求

高等职业教育水利类专业校外施工实习因学生人数众多,企业生产实习工地现场环境非常复杂,企业生产工地实习危险程度较高,使得普遍在建的水利工程施工企业为了明哲保身,怕承担不必要的较严重后果风险而拒绝与实习院校合作。使得校外企业生产实习工地非常难求。校外实习即使校方十分有心也难以进行。这样,使得现在的大部分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流于形式,而难以起到真正的作用。

3.2 院校的对校外参与企业生产实习教学环节重视程度还很不够

高职水利类专业院校普遍采取的方式是:能在校内实习基地实习尽量在校内,能不开设实习的尽量不实习。校方考虑一是实习企业十分难求;二是校外实习安全风险较高,怕出问题也怕担责任;三是对学生去企业生产实习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较淡薄。在这种思想指导下,高职院校大量兴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让施工实习尽可能在校内进行。这种考虑和做法虽然使实习更加安全和节约了成本,但是效果却相去甚远,远不如实际工程现场的全面、多样和深刻性等。

3.3 严重缺少必要的工程实践社会培训场所

并不是所有的水利类专业学生施工实习都适合在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对于这种情况,就很有必要建设工程实践社会培训场所。这样的社会培训场所是尽可能地模仿企业生产劳动现场,贴近实际,体现主要的工种工序来建设,以尽最大可能实现高职生的部分施工实习。这样的培训场所的利用率较高,作用也是很大的。也能有效避免同一地区的水利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的重复建设。

3.4 缺少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力支撑

现在的高职水利类专业施工实习普遍的采取校内实训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在这些方面缺少有力的支撑。法律法规在这些方面的缺失,就会出现校外企业生产施工实习工地的紧缺和难求。施工单位普遍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心态来对待,因为他没有这个义务和责任来给有实习需求的院校提供施工实习条件。

4 解决问题的途径

(1)应清楚高职办学校外施工实习难的问题所在,高度明确必要的、较大比重的校外企业生产实践锻炼对于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它也是符合高职的民生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应及时制定必要的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以法制的形式,来规定施工单位对高职人才的培养应尽的相关义务,以提供生产实习条件来完成高职人才的培养。以相关法规来约束施工单位与高职院校合作,共同来培养水利类专业高职人才。让目前大部分流于形式的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真正落到实处,起到实实在在的作用。

(2)要高度重视、负责地开展校外去企业施工实习人才培养工作,大力创造条件实现校外施工实习,尽可能让学生在安全的良好的校外企业生产工地进行施工实习锻炼,无法在企业锻炼的,就在社会培训场所完成实践性实习。让学生跟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实践知识,得到及时有效的工地锻炼,早日成才。

(3)对于不适合在企业生产施工工地现场实习的实习内容,应该由地方政府协调相关单位来建设专门的社会实习培训场所。这样的社会培训场所一般建设在校外,而让相关院校共同使用。这样既提高了施工实习场所的利用率,也避免了实习场所的重复建设。

5 结语

高职水利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在我国水利事业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还面临这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让高职教育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高职教育还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场所工地水利
工地上的一对夫妇
低碳经济下水利行业的发展
信息技术对水利规划的作用研究
水利预算绩效管理问题分析
波比的小工地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2019年12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水患变水利 保护安阳“母亲河”
2019年11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