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发展*

2019-11-29 14:29:58贺洁颖陈鹏飞朱玉洁
科技与创新 2019年6期
关键词:认证工作气候农产品

贺洁颖,陈鹏飞,朱玉洁

(1.山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600;2.中国气象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081)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产品量的要求上升为质的要求,农作物的优质高产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大部分农产品对气候条件依赖性较强。为适应气候变化和现代农业生产优化布局发展需求,提升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的技术水平,气象部门创新开展了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服务。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是从天气气候对农产品生长影响的角度间接评价农产品品质优劣等级。通过气候品质认证不仅可以帮消费者鉴别优质农产品,也可以为农产品“戴上奖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从而提高农产品企业和农民收入,因此,开展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工作现实意义巨大。

1 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国内外发展情况

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体系完备,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标准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规范[1]。自2007 年起,瑞典开始倡导食品气候认证,目的是减少不良气候对食物生产的影响以及给予消费者主动选择环保食品的机会,增强食品生产者的竞争力。瑞典气候认证体系是建立在已经存在的生态食品生产标准的基础上,而且只能用于和其他认证体系结合起来使用,并作为生态食品生产认证的主要组成部分[2]。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已由“量”转为“质”,对农产品的生长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正是适应这种要求,深入挖掘气候资源的价值,针对农产品各个生理发育期,天气气候对其影响的利弊程度进行判断分析,以确认当年总体气候条件对该农产品气候品质等级的影响,从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相对国外而言我国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起步晚,2012年起,浙江省气象局积极探索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工作,稳步推进打造浙江气象为农服务品牌,分析茶叶品质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建立了茶叶气候品质评价模型[3],至今相继完成茶叶、杨梅、葡萄、柑橘、梨、水稻等8 类49 个批次的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有效提高了当地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在气象部门的推动下,其他省份也继而纷纷探索开展气候品质认证工作,陕西省气象局利用GIS 技术对区划指标进行空间化和指标分区,结合气候区划对当地猕猴桃、柑橘等进行了果品气候品质认证。四川气象局将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与农产品溯源有机结合在一起,累计为20 余家企业生产的茶叶、猕猴桃、银耳、无花果、葡萄、柑橘等优质农产品提供服务[4]。云南省气象局基于集成电路和RFID 射频技术研发了普洱茶饼数字芯片,为每个普洱茶饼提供融合了普洱茶生产生态环境数据、普洱茶品质报告、普洱茶产品生产溯源信息的唯一加密身份证。河南省拟通过《河南省气候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条例》,规范加强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工作。

2 现有业务成绩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气候品质认证工作开展以来,已呈现出重点突破,全面开花的局面,受到了各地的重视和广泛的好评,为企业及农户带来可观的效益。浙江建德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现在农业发展实施意见》(市委办发〔2014〕105 号)政策性文件明确规定,通过省级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的,给予一次性10 000 元奖励,有效提升农业经营主体的积极性。素有“鱼米之乡”美誉的德清县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开展晚稻气候品质认证工作,“孟家漾”牌大米成为浙江首个通过气候品质认证的大米品牌,为农户每斤增收0.5 元[10]。2013 年,安吉县10 个茶叶种植大户主动申请开展茶叶气候品质认证。当年,安吉县天荒坪天池茶场生产的安吉白茶通过气候品质认证,当年茶农收益新增20 余万元。据不完全统计,通过气候品质认证,农产品附加值平均提高10%.认证开展以来累计为认证农户增加效益8 000 万元[11]。国外对茶叶品质要求非常高,好的气候环境是优质茶叶的保障,浙江绿野仙踪公司贴有气候品质认证“特级”标志的紫笋茶和红茶,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国外市场的青睐,获取了欧盟500 万元的首批订单[12]。从整体业务构架和发展的角度来看,目前的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业务工作尚存在着一些问题。

2.1 业务管理有待规范

从业务管理的角度来看,各省均出台了相关的业务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但在全国范围内,管理体系仍不完善。各省认证流程、认证标准、认证标识、认证编号格式等均各不相同,甚至存在着同省出现不同的认证标识、标志的现象。这不仅影响业务的后续发展,更影响着消费者对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有效认知。在国家层面尚未有相应的专门机构或部门对管理过程进行协调,难以从国家层面推动认证工作,也未专门出台相关的管理制度或流程规范,难以落实认证工作的事中事后监管。现阶段气候品质认证的开展仅存在于部门内部,尚未形成社会广泛参与监督的发展局面,存在着“自说自话”问题,需进一步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共同推进认证工作有效开展。

2.2 尚未融入质量认证标准体系

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正处于起步阶段,尚未融入我国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我国农产品质量认证领域目前正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即“三品一标”建设工作。

与“三品一标”不同的是,气候品质认证是从天气气候对农产品品质影响的角度进一步对更高品质的农产品进行的认证,且只针对当年批次的产品,相对“三品一标”而言更加严格。因此,气候品质认证不仅是对“三品一标”的有机补充,更是对我国农产品质量认证机制的完善。

2.3 认证的知名度不高

气候品质认证工作开展以来,受到各地政府的广泛关注,但仍存在认证的知名度不高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气候品质认证正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各地各自为政,存在着“散、乱”的特点;另一方面是由于缺乏品牌营销管理理念和意识,缺乏有效的品牌宣传和推广,使得农业企业及消费者对认证的认识不足。这不仅不利于维护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的“权威性”形象,更不利于“国家气候标志”品牌建设。

3 我国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工作的建议

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是建设气象为农服务体系,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气象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针对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建议当前阶段工作中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3.1 加强顶层设计,建立认证标识

调整业务布局,构建国省两级认证业务体系,国家级气象业务部门建立统一的认证制度,设计和管理统一的认证标识和认证编号,针对不同农产品研发建立对应的认证标准,指导省级气象部门开展认证工作。省级气象部门负责组织认证报告的编写和验收,并通过统一的公开认证平台向国家级业务部门申请标识和编号。通过立法和建立制度、标准等措施,完善认证的监督管理体系,规范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工作,做好事中事后监管。

3.2 开放合作,提高认证权威性

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是一个跨学科的工作,需要协调多部门共同完成。因此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与农业、质检、工商等部门合作,共同推动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纳入农产品质量认证标准体系,增强认证的权威性,提高农产品进出口竞争力,切实发挥气象服务在地方质量标准化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和完善意见反馈收集渠道,完善申诉、投诉处理制度和程序,对企业、消费者的建议及反馈意见做到处理及时、按章办事。

3.3 加大宣传,提高认证的知名度

面向政府、农产品企业、消费者,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融媒体平台,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全方位宣传,做好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工作的科普与推广,用好“国家气候标志”品牌,提高认证工作的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

猜你喜欢
认证工作气候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11-09 23:18:44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07-28 07:07:10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西畴县“三品一标”认证工作现状及对策探析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法国养老服务认证工作的实践经验
福利中国(2017年4期)2017-02-06 01:18:22
做好贯标认证工作 全面提高档案质量
农产品争奇斗艳
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