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海云 编
疼痛这种感受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单是看到、听到身边的人承受痛苦,就足以让我们自己也感觉不适,类似的现象在其他的社会性动物身上也能观察到。这种对其他个体疼痛的“感同身受”可以引发共情,同时也能够帮助社会成员逃离危险。
而最近一项新的研究又为我们提供了有关疼痛“传染”的新知:其他个体的痛苦不仅能看到、听到,它还可以被闻到——至少在小鼠身上是如此。研究者们发现,承受痛苦的小鼠可以通过某种气味线索将疼痛“传递”给其他共处一室的小鼠们,只要嗅到“痛苦的气味”,其他小鼠也会变得对疼痛格外敏感。
“痛苦的气味”其实是一个意外发现,研究人员们原本是想要进行酒精戒断的相关研究。在酒精成瘾之后,戒酒就会变得相当困难。在戒断酒精时,人们常会出现自发性的疼痛,并且变得对疼痛更加敏感。结果,这往往让意志力薄弱的酒鬼又重新端起了酒杯。
为了找到更好的戒酒方法,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的研究人员们用小鼠进行了研究。他们希望在老鼠身上复制出戒酒者会遇到的疼痛敏感问题。但一开始,结果看起来却令人失望——同处一室的酒精戒断小鼠和对照组并没有什么显著差别。
然而,当研究者把一组对照小鼠放到其他房间饲养时,意想不到的结果出现了:这一回,经历酒精戒断的小鼠们与其他房间的对照组相比疼痛敏感度明显增加,而与此同时,那些与实验组待在同一个房间的对照组也变得“疼痛过敏”了起来——它们没有接触到任何增加疼痛的因素,但疼痛敏感性却增加了68%。
在此之后,研究者们换用了好几种导致“痛觉过敏”的方式来处理实验组,并且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机械刺激、热刺激和化学刺激)来测量疼痛敏感性的变化。结果,这些实验都得到了类似的结果:只要和承受痛苦的实验组小鼠待在同一个房间,原本安然无恙的对照组小鼠也会变得对疼痛更加敏感。研究人员排除了应激反应和酒精气味的影响,也就是说,“疼痛”确实在同屋小鼠之间“传染”了起来。
那么,这是因为对照组小鼠看到了同伴痛苦的样子吗?视觉和听觉线索确实对感知其他个体的痛苦很重要,但这些小鼠都住在不同的笼子里,彼此也很难看到对方的情况。研究者推测,可能是其他感官线索发挥着作用——比如嗅觉。
为了验证推测,研究者们取出了一些承受痛苦的“酒鬼小鼠”笼内的垫料,把它们放进了住在其他房间对照组小鼠的笼子里。结果发现,接触到酒鬼小鼠的铺盖卷后,与它未曾谋面的对照组小组对疼痛的敏感性又次明显增加了。
由此看来,至少在小鼠身上,“疼痛”的信号确实可能通过某些气味线索传递。
闭上眼睛,疼痛也可以通过气味“传染”,这听起来挺有意思,不过目前在人类身上还没有发现这样的现象。
这一发现能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疼痛共情,而它更直接的现实意义其实在于动物实验——如果小鼠们确实会嗅到同伴“痛苦的气味”,那么有关疼痛的动物实验在设计时就需要认真考虑如何避免这一因素的干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