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梦敏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城市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目前,高校校园环境绿化设计,往往侧重于构成景观环境的硬质景观,忽略了绿地林荫类植物景观的规划设计。从长远考虑,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应以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建设生态校园。校园环境应以自然为主,注重植物的立体搭配。绿化植物配置应选择适合当地生长,有益于身心健康,凸显四季变化,具有艺术美感的绿色植物。通过合理的绿化配置,进而提高整体校园环境的质量。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建设用地位于昆明市以北嵩明职教基地内,已有建设用地421.86亩。校园规划用地外形呈不规则的多边形,地貌特征为西南高,东部和南部低,中间为山地,最大高差32 m,原始土质为红壤土。校园所属杨林镇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典型的亚热带、暖温带气候。校区整体布局,采用“二环两轴五片三中心”的景观布局。“二环”是由校园周边道路围合的外环道路和中心花园形成的内环道路;“两轴”是由校园入口到图书馆的文理大道和由学生公寓到教学区的道路组成的两条景观轴线;“五片”,即校园功能空间划分为体育运动区、教学功能区、图书馆区、中心花园区、学生生活区(后勤服务区);“三中心”是指以体育馆为主运动中心,教学楼前的红旗广场为主的教学活动中心和以后勤广场为主的学生生活中心。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杨林校区植物较单一,近几年因极端气候的景响,所种植的小叶榕、天竺桂等植物几乎全部内遭受冻害而死亡。植被校内保留原有用地植被资源的松树及果树,后期建设主要为人工林地。 现有树种主要有日本樱花、雪松、香樟、女贞、加拿利海枣、桂花、广玉兰、紫薇、银杏、复羽叶栾树、云南樱花、蓝花楹、小叶榕、乐昌含笑、天竺桂、无患子、银桦等10多种乔木,原生的云南松、桃、李、柿子树、栓皮栗、板栗、合欢、杨树、柳树等,地被植物与灌木主要有红叶石楠、红花继木、南天竹、紫柳、金叶女贞、毛叶丁香、金森女贞、黄冠菊、毛鹃、清香木、鸭脚木等。在植物组景方面比随意,比如用雪松、加拿利海枣做主干道行道树,银杏、日本樱花等成片种植等景观效果很差,再加上长势不好,给学校景观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在生态方面,校园内部还存在大量没有植物被的裸地,在植物被的地方层次也比较少,往往只有乔木、绿篱和草坪。
校园位于滇中高原的昆明市嵩明县杨林镇,天然植被为北亚热带常绿阔叶与针叶混交林为主,常与落叶阔叶林混交。在设计中以常绿树种为主,加上色彩层次丰富的落叶树种,达到“四季常青”、“四季花香”的校园景色。学校的规划设计中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校园绿化标准规定的绿化用地指标,划定绿化用地面积、范围和控制线,力求使校园绿化面积占校园用地面积的50%以上。在不同的活动交往空间中,在体现人文关怀的前提下,植物的选择和群落的配置与校园功能应保持一致。如体育活动区旁的休憩场地,应栽植生长迅速,职业浓密的树种。注重植物竖向配置效果,通过植物层次的营造,形成观花、观果、观叶的效果。
目前校区现有大量的人工林:云南松、桉树、板栗、苹果林、梨等。在设计中,掌握坚持以现状为基础,以协调为具体方针。对先有良好的植物景观进行保留,促进绿化景观的迅速成形。改善原有的植物群落配置,如景观大道上的行道树雪松进行移植。
空间结构上做到点、线、面结合。即重要节点绿化设计、道路绿化设计和周边绿化设计结合;室内与户外,平面与立体之间,即坡坎、挡土墙、围墙,建筑侧立面山墙的垂直绿化设计与地面绿地设计结合,充分发掘绿色空间,丰富植物种类。
乔木是绿化中的主要躯干,具有良好的改善、保护与美化环境的作用。当然,只单有乔木会显得单调,也不能充分施展其生态效益。在设计中由灌木、乔木、藤本、地被模拟出自然植物群落,构成有层次、有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丰富绿化景色,增加自然美感,并且也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间,增加单位面积的绿化量,有效提高生态效益,也更好地体现校园景观环境的多样性。
作为新建校区,第一要利用快长树快速形成绿化面貌,但因为快长树寿命较短,一旦长大成荫后,很快便会进入衰败需要砍伐,因此,在设计中必须规划一定的慢生树,便能形成一个相对长的稳定期。
在设计中大力保留维护校园的半天然生境。如遗留的果林、草地等,这些具有地带性特征的植物群落,含有了丰富的乡土植物,是校园植物物种多样性丰富度的标志。
校园文化是高校环境建设中的永恒话题,利用植物体现校园文化是校园植物景观设计的重要方式。例如桃李的组合,表达学校桃李满天下;竹林、竹径,象征教师谦逊的胸怀,学生志向的远大;白玉兰、秀丽高雅、清白如玉、暗示老师、学生不怕风霜、孤标独放;紫薇夏季开花,华而不艳,体现文理学生的校园生活丰富多彩,符合时代特色。适当在疏林绿地中孤植一些形态较美观,具有教育意义的名木,从而产生生态及文化效果。
基调树:以云南的常绿乡土植物为主的基调树种,形成校园的整体绿化基调。拟种树种为云南樟、蓝桉、复羽叶栾树。
骨干树种:通过校园内各类型绿地的重点树种,展现校园文化特色。拟种树种为香樟、广玉兰、云南松、桂花、鹅掌楸、紫竹。
一般树种:可以秋色叶及观花乔木为主丰富校园层次色彩,促进校园植物多样性。拟种树种为银杏、黄连木、滇朴、清香木、枫香、川滇无患子、冬樱花、云南樱花、山玉兰、三角枫。果树:桃树、苹果、柿、梨。
行道树:圣诞树、香樟、云南樟、广玉兰、桂花、鹅掌楸。
灌木:平枝栒子、火把果、野蔷薇、八仙花、迎春、云南含笑、茶梅、火焰南天竹、夹竹桃、毛叶杜鹃、山茶、紫薇、垂丝海棠、红叶石楠。
攀缘植物及地被植物:紫藤、炮仗花、鸢尾、葱兰、蜘蛛、兰常春藤、美人蕉、桃叶珊瑚、地石榴。
(1)中心景观区,植物景观充分体现校园文化与校园精神,可以云南樟为骨架植物,注重植物的秋色景观,以银杏、川滇无患子为主要的色叶植物,体现校园文化底蕴。设计中注重生态营造,结合地形设计并以群落组合为重点,注重观果植物的利用,如火棘、山楂、大叶黄杨等,为鸟类增加栖息地。
(2)疏林草地景观区,位于图书馆两侧,以孤植树构成整个景观的骨架和主体,改造中首先需要确定孤植树的位置、名称规格和外观形态,这并非最终的结果,在详细阶段可以进行调整。该区域种植一株孤植树,它应该是高大、美观的,树叶飘落四周,营造图书馆为主建筑的疏林草地景观。
(3)隔离绿化区,校园在规划中的建筑组群在布局上是远离了城市道路的,建筑沿各边用地红线退让规划要求距离内预留的空地,应当考虑布置绿化隔离林带,形成围绕校园的林荫绿环。林荫绿环内种植密树林,让校园与城市道路之间形成天然屏障,并可以阻挡来自城市道路的喧闹。
当代社会是信息与环境的结合体。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是人类生存的永恒主题,所以在大学校园植物景观中,应该着重以景观植物配置等入手,充分展现新世纪生态的环境特征。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和专业理论知识,提出相应植物景观改造设计原则及方法,以寻求既生态又美观的大学校园植物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