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娟
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 301700
在中医文化的发展进程中,中药炮制在我国具有很长的历史发展,同时在技术上也具有独特性。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可以对药物的性能进行有效的发挥,进而使药效达到临床上所需要的效果。为了提高药物疗效在炮制过程中对药物自身成分的溶出速度和本身的成分的改变进行提高。复方药物构成的重要炮制,依据复方要求来确定炮制的方法。所以,方剂的功效是饮片的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中药的炮制的不同方法以及疗效的影响进行详细的阐述,对经验的总结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进行调整部分适应症的方剂并对其应用范围进行扩大,药方对的药物在复方药中组成不变,不同的药物炮制加工,也会对药方的功能进行改变随之部分适应症也进行改变。例如伤寒邪入阳明由寒化热证使用自虎汤进行治疗[1]。由于寒邪不仅对阳气进行损阳也伤中,因此,应注意保留阳气在用药的过程中,同时还需对脾胃进行保护。有如知柏地黄丸以及知母生用药后使其苦味保留,虽然质润但不会造成恋湿。黄柏使用后取其苦寒的药性进行清热降火。
修制法炮制是一种比较简单的中药炮制方法,属于中药炮制的制备阶段。它主要采用修制方法去除药物中的杂质,使大块中药材成为一小块,进行加工和炮制,通常在修制过程中,具体方法是挑、刮、捣碎以及切碎等方式。炮制之后,可以保证药物中杂质的去除,加工方法方便,同时可以去除非药物成分,提高中药的纯度,并增强纯净度。
制火方法主要是将中药材直接或间接置于火上进行加热处理。目前,这些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使用,使中药材质地更加坚硬和酥脆,以便于开展炮制工作,充分发挥药物的有效性,防止变质和霉变的问题。同时,在火制的过程中,还可以降低药物的毒性,提高中药炮制后的疗效。
水制法在一定程度上采用水洗方式或浸泡的方法进行处理工作,确保药物的干净性与整洁性,使植物类型的药材质地柔软,为炮制工作提供便利。经过水制处理,可以促进矿物质药物更纯净,降低药物的毒性。一般情况下,水制法应用主要涉及水洗处理、浸泡处理以及水飞处理等,实现快速洗涤,促进药物对漂浮物的清除[2]。
在中药炮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水火共制,主要以煮沸和蒸馏为核心处理。在蒸煮的过程中,使用清水或液体作为热处理的敷料,进行加热处理,例如:煮沸的酒或醋来处理黄岑。在清蒸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加热时间。同时,在软化药材的过程中,透心蒸制的方法可以促进药物质地的软化,比如对茯苓的处理,并且可以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
在临床使用中,药物在复方中的一些作用可能影响或降低整个处方的效果。因此,有必要调整药物的功效,以更好地发挥其药性,对治疗效果进行临床上的提高。
对患者疾病的不利因素进行方中主药的消除,如调胃承气汤部分复方药中的主药在治疗上具有很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不良反应等一些副作用,因此,可以将甘草等辅助药物加入处方中以对主药的副作用进行限制或减少的,该药在热结阳明治疗上具有良好的功效,方中的大黄和芒硝寒性极大容易对脾阳产生损伤,而加入甘草复方就是为了对其速下之性进行缓解,而不是为了腹泻、排毒。
比如干姜等部分中药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会由于其中的某个药效与临床病症不一致,对临床治疗效果会产生影响。有必要通过炮制处理来调整功效。干热是干姜的特点,具有主温中回阳、温肺化饮的功效。炮姜主要用于生化汤中以及对孕妇产后身体受寒、恶露较多和小腹冷痛等症状,孕妇分娩后出现的失血身体虚弱使用炮姜后辛而苦温具有温中止痛的效果。干姜被选用四逆汤中则主要是取其能守能走与力猛而速药效,温脾阳、散里寒,以快速挽回受损的肾阳[3]。
成方中每种药物使用哪种炮制品取决于药方的功效。为了确保临床工作的治疗效果,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治疗效果的分析。
为了加强对药方中主要药物功效需对其进行药物的炮制处理,将保留并滤出有效成分,使其药物的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如三子养亲汤这种药方需要爆炒其中的白芥子和紫苏子。对于治痰的治疗在中医理论中认为重要方法是顺气,主要治疗方法是健脾利湿。对气实而喘气严重的病人应以降逆为本,治痰为标。气实而喘重正好是此药方的对症所在,痰多又食欲不振者,因此,该处方的主要作用是减少痰和减少哮喘。爆炒后的白芥子在温肺化痰治疗上具有明显的效果。药方的功效与患者的疾病综合征一致,从而达到减少痰、减少气体和缓解哮喘的目的。同样爆炒后的紫苏子温肺降气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进而达到平喘温肺化痰的效果。
对于方剂的整体治疗效果发挥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是通过净制工序来进行实现的。比如二妙散在清热燥湿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主要治疗湿热下注。药方中的黄柏药性苦寒以及清热燥湿,苍术药性则是苦温可可燥湿和健脾的功效。然而如果不去掉黄柏的粗皮就会对其实际用量进行很大程度的减少。虽然在药方的燥湿方面具有较强的作用,但是很难发挥其清热的功效,这样在用药后在治疗上达不到应有的预期效果,还会导致热邪反增。因此,像黄柏的粗皮、巴戟天的木心、以及金樱子的毛核等这些都不是要用的成分,并且在药方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如果对其不进行去掉,这务必会在全方药效上受到影响[4]。
复方药方对人体多器官和经络有一定的作用,但在实践中,但实际中患者又不一定是多个部位出现病变。在临床治疗中,为了集中治疗部位的综合治疗效果,为了增强对病变部位的影响而不干扰其他器官,增加了更多的辅助材料[5]。
在中药中大多都是一种药物具有多种药效,然而并不需要在复方药方中达到全部的药效作用。比如麻黄在麻黄汤中具有宣通肺气发汗解表的功效。此方在使用时需要进行生用并去节,主要是为了达到取其发汗平喘的效果。柴胡在补中益气汤中的作用是升阳举陷,但是不能有过多的用量。假如在老人和婴儿表征已经具有显现的效果,不是很严重的喘气咳嗽没有治愈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蜜炙、麻黄绒以达药证相符,以及避免出现老人失眠或者孩子哭闹烦躁不安的等不良的作用[6]。有比如柴胡生品在小柴胡汤中具有气味淡薄、轻清升散以及退热的效果,在用量较大并需生用。
总而言之,不同方法的中药炮制其具有不同的药用成分。进行炮制时应对药物的性质、药效以及药物的好坏程度等进行考虑,从不同的途径进行用药时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趋利避害,对药效进一步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