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斌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范县供电公司 河南濮阳 457500
供电企业在规划配电自动化的基本思路与步骤之前,需要先行明确开展配电自动化工作的目的。基本目的是增强配电系统的可靠性,核心目的是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的统一。由于配电自动化在我国尚处于发展阶段,提高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性,还需要有关人员继续深化研究。实现配电自动化并不意味着建立一个完全不会停电、断电的配电系统,而是在系统可承受范围内降低故障发生概率,这就需要规划人员找到自动化与系统之间的平衡点,在实现配电自动化的基础上将费用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1]。
我国存在配电自动化物质基础严重缺乏的问题。配电自动化的实现需要计算机技术的辅助,因为计算机技术的更新具有不确定性,技术类设备更新短则1年,开关类设备更新长则20年,所以配电自动化只能分区域实现。第二,部分供电企业受经济因素影响,配电网络发展规划不健全,各项资源配置不科学,相关设备组件较落后,没有做好配电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升级优化工作。第三,供电企业对供电可靠性的调查工作不重视,平均停电时间占比、平均断电频率、计划性停电率、故障性停电率等数据不明确,使得配电自动化规划设计缺乏理论数据支持。
首先,供电企业所购置的配电自动化相关设备、移动终端质量检测不合格,将性能不达标的设备应用于配电自动化研究,会导致研究数据缺乏真实性与可靠性,而且劣质设备终端还会给配电系统带来安全风险,影响整个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与可靠性。其次,尽管我国在配电自动化设备、终端的研究方面取得一定成就,但是当前市场上所出售的设备、终端仍然采用蓄电池,由于蓄电池储存的可用电量较少,无法满足配电自动化长时间运行,限制了配电自动化规划的研究发展进度[2]。最后,国家与市场针对配电自动化相关设备、终端、组件的出厂测试与性能测试,并为给出完善的标准规范,使得供电企业无法全面开展并落实上述测试,这会给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运行造成较严重的安全隐患,制约着配电自动化的实现与发展。
首先,为了缓解资金压力,供电企业在规划配电自动化时,可以采用分阶段投资的方式,从深化研究开始,逐步开展建设工作。其次,企业要构建一个相对完善的配电自动化管理控制系统,利用该系统对供电工作进行管控,预先培养、聘请一些计算机技术水平高、自动化控制能力强且工作经验较为丰富的专业工作人员,为后续配电自动化工作提供基本人员保障。再次,供电企业需要建立具备科学性、时代性、新颖性且容量大的数据库系统,做好信息搜集、分析、整理等前期工作,并增强配电信息管理的系统性与规范性,确保配电自动化系统与用户实际需求相一致。最后,要制定合理有序的配电自动化信息更新流程,这对提高配电自动化实现效率、降低系统运行危险具有积极影响,有利于推动供电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实现配电自动化有利于增强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能够有效降低供电故障发生概率,因而供电企业要全面分析实现配电自动化的可行性[3]。配电系统的内部组成相对繁复,分支回路、网络节点、组件元件较多,相互之间的作用关系复杂,如果不提前做好可行性分析,必然会降低配电自动化实现的成功率。
只有提高配电系统的可靠性,降低故障发生率,才能增强配电自动化的可行性,真正实现配电自动化,因此供电企业在规划配电自动化时,需要设计科学高效的系统故障处理程序,从而为增强供电安全与稳定提供保障。配电自动化设备与终端是自动化系统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设备与终端能够对配电系统进行实时监测与管控,目前应用性较好的设备终端主要是三遥和二遥,前者具有遥控、遥测、遥信与故障即时上报功能,后者只具备遥信、遥测与故障即时上报功能。
不同的系统开关匹配不同设备终端,所发挥的作用不同,例如将系统开关与三遥终端相结合,会形成三遥开关,其功能是调控供电线路的永久性故障,具体匹配方式需要根据区域类型与实际情况科学配置。比如,对于A+类故障处理区域,终端配置方式可以采用三遥开关,能够提升99.99%的故障处理可靠性;对于A类区域,终端配置方式应使用二遥开关或三遥开关,可以提升99.98%的故障处理可靠性;对于B类区域,终端配置方式需要将二遥开关当作主要组成,其他类型开关进行辅助,能够提高99.97%的故障处理效率;对于C类区域,终端配置方式需要选择二遥开关,可以有效增强99.96%的故障处理可靠性;对于D类区域,应以基本型二遥开关为主,如此便可提高99.95%的故障处理效率。配电系统故障处理功能对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是供电企业实现配电自动化的重要内容。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配电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供电企业必须对配电自动化深化研究,科学规划执行思路,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标准步骤开展工作。在设计自动化方案时应结合实际配电情况,并且采取先进的科学技术与规划理念,如此才能进一步提高配电自动化规划水平,保证规划成果与实际要求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