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炤洋
根据电网集团公司关于全面推进“十三五”改革发展的工作部署,各地电网公司均制定了低压集抄全覆盖、配网自动化全覆盖的项目实施方案,以求抓住电改发展新机遇,提升电网装备水平和运营管理能力,建设智能、高效、可靠、绿色的现代化电网,并作为拓展竞争性业务的战略准备。
笔者作为社会第三方审计中介机构,受某电网公司审计部委托,对两个全覆盖项目实施的规范性、结算增资及时性、项目投资有效性、项目物资管理、工程造价控制等方面开展了专项审计,注重揭示可能存在制度性缺陷和管理漏洞风险,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总结有效的管理经验,从机制、制度、流程层面提出审计建议,促进四个全覆盖项目管理水平、工程成本管控水平提升,助力被审计单位推进精益管理、提质增效,保障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两个全覆盖项目”建设任务量大、进度要求紧、涉及业务系统多、专业技术要求高。低压集抄、配网自动化每年完成工作量是以前年度近5 倍。开展该类型项目全过程审计,如何保障项目不仅要“做得快”,更要“做得好”就显得非常重要。
本模型采用三个维度(项目属性指标、被选单位风险指标、投资额指标)对所有的建设项目按照设定的规则,进行加权评分,项目得分高者,说明存在问题风险高,风险高者设定为审计重点抽查的样本。
通过大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异常,然后结合现场核实问题。
(1)通过大数据对比分析发现低压集抄项目调试费的异常。
首先从系统导出项目信息表,此信息表包含项目名称、项目编码、项目立项建设内容等,低压集抄项目的建设内容主要集中为Ⅰ型集中器、Ⅱ型集中器数量、采集器、载波表、485 表等,根据建设数量套用定额单价可以测算出施工费,测算施工方与从造价结算中心导出的实际结算数据进行对比,差异越高,风险就越大,则作为审计关注重点,锁定目标后再进行现场验证核实。
(2)根据配网调度自动化系统、配网调度运行管理系统获取数据,分析查找配网自动化项目未及时投运问题。
(3)根据计量自动化系统、电能量数据管理平台和营销管理系统获取数据,分析查找低压集抄项目未及时投运问题。
(4)通过4A 统一平台中的资产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以及造价核算中心获取数据,分析并查找项目完工、结算、增资及时性问题。
(1)配网自动化终端未及时投运并发挥效益。
根据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记录,结合项目名称、终端标识、终端名称、所属责任区、终端通讯模式、终端功能、投运日期、终端地址、终端类别、建设状态等字段信息,比对分析发现:截止审计日,已建设完成6 个月以上的配网自动化终端未投运占比为25%。
(2)分低压集抄台区未及时投运。
根据电能量数据管理平台导出的“低压集抄项目验收工单”,有50 多个台区,完工时间截止审计日已超过6 个月仍未有效投运(其中部分存量台区投运后因未达标又退出投运)。这部分台区由于技术存在缺陷,集中器与表计兼容性较差,造成数据读取不稳定,抄表成功率不达标,未能有效投入远程抄表。
低压集抄调试项目包括:主站与Ⅰ型集中器调试、Ⅰ型集中器调试、Ⅰ型集中器与采集器调试、采集器调试、采集器与电能表调试,主站与Ⅱ型集中器调试、Ⅱ型集中器调试、Ⅱ型集中器与电能表调试、载波表调试等。
审计发现,由于招标时未对低压集抄调试工程量的计量标准进行明确,导致结算时各区局对低压集抄调试工程量签认标准不统一,具体情况如下:
(1)主站与Ⅰ型集中器调试。
结算时,相同的调试工作内容,部分项目按1个项目给予1 套调试进行签量,部分项目按Ⅰ型集中器安装数量签量。
(2)主站与Ⅱ型集中器调试。
招标时,招标清单中无“主站与Ⅱ型集中器调试”。结算时,部分项目不给予签量,部分项目按1个项目给予1 套调试进行签量,部分项目按Ⅱ型集中器安装数量进行签量。
(3)安装485 表的调试费。
招标时,招标清单中只有“485 表安装”,无“485 表调试”。结算时,当项目出现更换485 电表时,部分项目给予“485 表调试”签量,部分项目不给予“485 表调试”签量。
(4)只安装集抄设备情况下的电表调试费。
结算时,当只安装集抄设备、未更换485 电能表的情况下,部分项目给予“集抄设备调试”签量,又给予“485 电能表调试”签量;部分项目只给予“集抄设备调试”签量,不给予“485 电能表调试”签量。
已完工的工程项目中,从完工到结算超过集团公司制度规定时间的项目比例为39%。其中:
(1)低压集抄项目结算超过集团公司制度规定时间占比为21%。
(2)配网自动化项目结算超过网公司制度规定时间的占比为64%。
(1)“485 接线端子”工程量不实,导致多结算施工费。
审计发现,多个实施单位的低压集抄项目,均存在“485 接线端子”工程量不实的问题。部分项目重复计取“485 接线端子”与“通信电缆终端安装”(两者是同一实物的不同称谓)工程量,部分项目现场未安装“485 接线端子”却计取了工程量,部分项目多计取“485 接线端子”工程量。
(2)现场工程量与结算工程量存在差异。
审计组现场勘查发现:现场PC 表箱、BVV-16mm2导 线、BVV-35mm2导 线、BVV-70mm2导 线 及接地未按图纸施工,实际安装数量均少于结算数量;集中器及采集器箱型号及数量、通信线型号等都存在差异;部分工程现场顶管、破复行车道路、破复彩色人行道砖均少于实际结算工程量。
按照“消除浪费、创造价值、持续改善、精益求精”的精益管理理念,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管理提升:
合理安排两个全覆盖项目投资计划,尤其是对于新增配网自动化全覆盖要与配电网光纤项目同步规划建设,对于配网自动化终端已建成、尚未覆盖光纤的线路要优先考虑光纤建设,并强化可研评审和项目审批把关,提高投资有效性,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
职能部门应组织造价中心、各实施部门、设计院、监理单位共同讨论研究,结合目前施工现场实际调试工作内容,制定统一的调试项目结算标准,指导现有项目结算工作,同时作为后续项目招标限价的参考依据。工程造价审核机构,应针对不同实施单位提交的同类型项目,对审核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查找异常,控制造价风险。
(1)建议各职能管理部门认真落实“结算完成率”、“增资完成率”等指标的考核,引导各项目实施部门(单位)在当前电力体制改革大背景下,及时将完工项目办理结转固定资产手续,形成有效资产,并准确计提折旧费。
(2)实现项目全过程闭环管理,从项目计划下达、开工建设、完工结算到决算增资事项全过程信息共享,在信息系统支撑方面,打通4A统一平台中资产管理系统各个子系统(投资计划、项目管理、物资管理)与财务管理系统的接口,做到数据同一来源及共享,减轻不必要的手工操作工作量,从技术层面为项目顺利结算、决算、转资提供保障。
(1)项目实施的职能管理部门,应组织优化验收工作要求,针对不同类型全覆盖项目分类制定验收标准及签证规范,明确验收过程签证管理要求,并不定期抽查一定比例的项目参与验收检查,落实职能管控职责。
(2)项目实施单位应持续完善项目工程量验收把关工作,落实责任到人,严格履行验收签字手续,做好签证验收,形成闭环管理。
(3)项目实施单位应进一步加强对参建单位的管理。通过对勘查设计单位的合同考核促使其提高可研、设计深度和精度;通过加强对施工单位管理促使其严格按图纸或项目既定内容施工、及时履行变更手续;通过加强对监理单位的管理促使其严格工程量签证、严格履行全过程跟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