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达则兼济天下

2019-11-29 04:24李洪波
太空探索 2019年8期
关键词:考克斯寒门航天员

□ 李洪波

6 月12 日,在联合国外空委第62届会议期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联合国外空司共同宣布了联合国/中国围绕中国空间站开展空间科学实验的第一批项目入选结果,来自17个国家、23个实体的9个项目成功入选。

此举是中国航天国际合作的重大开创性举措,意味着中国空间站向世界打开了太空合作的大门。对此,今日俄罗斯网站评价说:“美国曾经禁止中国使用国际空间站,而如今的中国却尤其热衷于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发展其空间技术。”

事实上,回顾一下中国空间站的孕育历程,那就是一部“寒门出贵子”的逆袭史。

1983年,美国总统里根首次提出了建造国际空间站的早期设想——自由空间站计划。自由空间站计划是当时美国“星球大战”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本质上纯粹是为了军事目的而服务。然而,直到苏联解体、俄罗斯加盟,国际空间站才于1993年完成设计。国际空间站的实施是以美国、俄罗斯为首,包括加拿大、日本、巴西和欧空局等共16个国家参与研制。

当国际空间站开始进入实施阶段之时,适逢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启动阶段。

1992 年9 月21 日,我国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航天员还从未进入过太空,更别说建设空间站了。资金不充裕,技术水平与美俄相去甚远,中国曾积极想要参与到国际空间站的合作中。然而,美国称:中国研究空间站技术有军事用途,所以不能让中国参与。但极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似乎忘了,自己的国际空间站才是真正起源于军事计划。

1998 年11 月20 日,由美国出资、俄罗斯制造的国际空间站第一个组件——曙光号功能货舱发射成功,标志着国际空间站正式进入初期装配阶段。也是这一年,美国众议员克里斯托弗·考克斯等人开始蠢蠢欲动,并于次年5月抛出了《考克斯报告》。自此,中国加入国际空间站之路彻底断绝。

从此,中国航天开始扎实干好自己的事情,载人航天连战连捷:

2003年,中国第一名航天员进入太空;2008年,中国航天员完成了首次太空行走;2011年底,天宫一号发射,并实现了与神舟飞船的首次空间交会对接,掌握了建设空间站的关键技术。

巧合的是,也是在2011年底,国际空间站最后一个组件发射上天,完成组装工作,历时18年,终于完成了建造。国际空间站建成仅仅5 年后,2016年的9月15日,中国天宫二号顺利上天,一个多月后与神舟十一号成功对接,成为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2020年,中国将开始建造空间站,预计在2022年前后建成。

回顾过往这段历史,中国被国际空间站拒绝的真正原因在于——当年中国的航天实力还处于弱势,无法像俄罗斯一样进行技术入股、具备交易的价值,但中国的航天人又非常有志气且潜力无穷。因此,那些想要保持自身绝对优势的航天强国,既看不起中国,又始终将中国视为潜在的巨大威胁。

而如今,“寒门正在逆袭”。最难能可贵的是,中国宣布:中国空间站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建成中国空间站将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多“中国贡献”、提供更优“中国方案”。

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中国空间站的“逆袭”是一如既往地承载了中华文化的济世情怀——出身寒门,但心怀天下。在丛林法则的逼迫下强大,但强大后却能惜弱怜贫。这就是不同于西方丛林法则的中华文明。

猜你喜欢
考克斯寒门航天员
测一测,你是哪种航天员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的天宫之旅
春节前写给航天员的一封信
我是小小航天员
让寒门出“贵子”也出“人才”
刘墉 从寒门子弟到“华人之光”
如何实现从寒门学子到寒门贵子的华丽变身?
教育观察:“寒门出贵子”缘何越来越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