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琦,朱恒伟,马洪新,吴延霞
(德州学院 汽车工程学院,山东 德州 253023)
新工科建设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地方本科院校作为地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该积极优化传统工科专业的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全面提升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以德州学院汽车类专业为例,地方本科院校在新工科背景下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新工科建设要求地方本科院校结合地方产业发展规划,加强校企合作,体现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深化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体系的改革,不断推进企业的创新发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工科专业的实践性强,工程意识的培养和工程素质的塑造都离不开不断的实践教学。对于实践教学环节,加强与企业工程应用实际的联系,结合专业领域的发展和特点,提高实验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设计性,让学生多参与工程训练并从中营造创新实践的氛围,以此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德州学院汽车类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将实践学分占总学分比例提高到了30%以上。以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为例,本专业实验实践学分为51.5 学分,其中公共基础平台18 学分,专业基础课程0.5 学分,专业集中实践环节33学分,占总学分的30.29%。实践模块的课程紧密与企业专业需求结合,分成了专业基础实践课程、专业能力实践课程、综合应用实践课程等三个部分。开设了金工实习、驾驶实习、电子实习、汽车拆装实习、汽车维修实习、汽车勘查与定损实习、汽车营销与商务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创新创业实践等课程,具体实践课程体系如图1 所示。
图1 实践课程体系框图
实践教学基地是新工科背景下工科专业校企合作的重要载体,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通过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形成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行业、企业为依托的校企合作、社会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校企双方建立组织机构,负责制定学生实践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机制。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形式是多样的,遴选时要综合考虑行业特点、教学内容和区域资源等几个方面的因素,以能够完成实习教学任务,保证实习效果和教学质量为基础,以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原则,实践教学基地依托单位必须运营正常,有接纳实习实践教学的能力,能配备相应数量专业技术水平较高和教学现场经验较丰富的指导教师。校企实践教学基地开设的教学项目由校企双方根据实际情况商定,企业要能提供满足实习教学的岗位和场所,参照职业岗位任务要求,共同开发与实施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以教学大纲为主,企业可以根据生产运行情况和企业特色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和完善。
德州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根据实践课程体系的需要,积极与汽车相关企业联系,几年来建立了二十多家实践教学基地。例如,汽车驾驶实习教学基地建在了专业的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安排专业教练和老师共同指导学生实习;汽车营销商务和汽车维修实习教学基地建在了汽车4S 店,勘查定损实习教学基地建在了车险公司。学院根据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将毕业实习教学基地建在了汽车制造企业、车险公司、汽车销售公司和汽车零配件公司等,学生毕业实习前可以根据自己将来的就业方向灵活选择相应的教学基地去实习,企业采取轮岗实习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在实习期间熟悉企业生产操作和运行的基本流程,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学生实习结束后,企业可以优先录用表现优秀的学生,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才招聘的周期和成本。
校企合作坚持“产、学、研、用”一体化相结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工程素质和工程意识,有利于推进校地协同育人机制的建设。坚持校企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平等互惠、共同建设、共同发展的原则,构建全方位、立体化、覆盖实践教学主要环节的校企合作保障体系,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模式的规范化、制度化。
校企合作协议书应包括校企合作的目标与内容、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实践教学基地中实习师生的食宿、学习、交通等的安排,协议合作年限等重要内容。实践教学基地建立后,校企双方保持长期友好合作关系,经常进行科研和实践教学等相关活动的交流,巩固基地建设,同时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实习、实训档案,确保校企合作的整个过程有制度遵循。
建立学校、社会和企业三方为主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教育和管理质量进行客观公正的综合考查,为后续培养计划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保证校企联合培养工程人才的质量。学生实习过程中依据实习大纲对实习内容、实习场所、实习形式、实习资源等情况做出客观的评价,学校对合作企业定期进行评估和检查,对不能满足实践教学要求的,应会同合作企业进行整改或调整;企业根据学生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做出评价,为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供重要参考。
培养有创新能力、有较高工程素质的复合型应用人才离不开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包括学校的专业老师和企业的指导老师。汽车类专业应用性强,动手操作环节多,学校的专业老师大多都是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没有企业工作的经历,缺乏对工程实践前沿的认知与思考。企业的指导老师动手能力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灵活,经验丰富,但是企业指导老师大多学历层次较低,专业理论知识功底不扎实。校企合作下的师资队伍应该是双方互相取长补短,学校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交流,积极参与企业课题,不断更新专业实践知识;企业指导老师在校企合作平台下走进学校,充实专业理论知识。因此,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是实践教学效果得到保证的重要基础。
新工科建设和发展需要地方高校汽车类专业立足自身区位优势,积极拓展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新模式,努力在校企合作的平台上把实践教学基地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提升学生的工程认识和工程素质,为培养高水平复合型工程应用技术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