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建雄
【摘要】后浇带施工技术是近几年新出现的一种建筑施工技术,其可以通过在建筑预留缝中填充混凝土,促使建筑施工结构形成一个完整体系,提高建筑稳定性。因此,本文以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为入手点,阐述了建筑施工中后澆带施工技术概念,并从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等方面,对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实施要点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建筑施工;后浇带施工;混凝土
后浇带施工技术是建筑施工中重要的一项技术,其不仅可以解决各构件连接位置沉降差问题,而且可以减少建筑结构件温度收缩有害裂缝。但是在现阶段建筑施工中,由于部分施工人员不了解后浇带技术实施要点,导致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问题频出。这种情况下,对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进行适当分析就变得非常必要。
1、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概述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主要是以预防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收缩不均、沉降不均为目标,依据施工规范、设计要求,在建筑墙、梁、基础底板等位置预先留设的临时施工缝,并在施工缝中进行混凝土浇筑的一种施工技术[1]。一般来说,在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将建筑整体结构划分为若干个部分。随后根据构件内部收缩均匀稳定后进行施工缝混凝土振捣,最终获得整体、均匀的结构件。
2、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
2.1建筑后浇带施工前期技术要点
首先,在建筑施工前期,施工技术人员应严格依据施工设计图纸规定,在接缝位置恰当设置堵头板。并结合接口形式,在堵头板适当位置进行凸条安装,避免接缝位置堵头板支模缺失而导致的混凝土施工缝浇筑作业无法顺利开展。
其次,在接头位置堵头板及凸条安装完毕之后,为保证后期浇筑作业顺利开展,施工技术人员可将整个截面上多余的软弱混凝土层、表面松动砂石、水泥薄层逐一清除。并根据施工缝施工要求,利用高压水,将两侧混凝土凿毛位置清除干净。随后持续洒水维护,保证后浇带两侧混凝土在二十四小时内始终处于湿润状态。
最后,在材料选择时,根据后浇带位置特殊性,施工技术人员应选择标号在425号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者粉煤灰质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同时选择品质在II级以上的粉煤灰作为掺合料。石子粒径应在四十毫米以下,砂含泥量应在3.0%以下,水应为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除此之外,施工技术人员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膨胀剂、减水剂、加气剂、防水剂。一般后浇带施工需采用无收缩且掺有适量微膨胀剂的混凝土。
2.2建筑后浇带施工中期技术要点
由于普通混凝土构件存在开裂问题,因此,为了将大部分约束应力释放,建筑施工技术人员可在后浇带设置时,依据抗防兼备、以防为主的原则,结合具体工程情况,合理设计建筑后浇带间距[2]。一般矩形构筑物后浇带间距应在三十米以上、四十米以下;而在后浇带宽度设置时,则需要考虑后期是工程操作要求,设定后浇带宽度在八百毫米以上,一千毫米以下。通过上述设计,可以促使后浇带贯穿于整个建筑构筑物横截面,并将整个结构划分为若干个独立区段。同时为降低钢筋搭接接头数量,在后浇带设置时,可将其从门洞口连梁位置、梁板分跨部,或者纵、横墙相交位置穿过,促使板、墙钢筋搭接长度在45d左右,且各梁主筋保持一定联系。
在建筑基础垫层后浇带施工过程中,为了便于清除垃圾、处理施工缝、排除积水,可以调低后浇带基础垫层50”100gBm。同时每间隔五十米进行一个集水坑的合理设置,以便雨水的及时排除。
在建筑混凝土搅拌期间,施工技术人员应严格依据配合比通知单,进行物料投放。并在雨季施工期间,每间隔二十四小时对砂石含水率进行测量,以便及时调整用水量,保证混凝土施工强度。在建筑混凝土拌合完毕后,施工技术人员应及时将混凝土运输至浇筑位置,避免混凝土停放时间过长导致泌水现象。若混凝土浇筑前已发生泌水现象,则可以在浇筑前对其进行二次搅拌。
在建筑混凝土浇筑振捣期间,施工技术人员可以在浇筑地点进行抗压、抗渗混凝土试块制作。在确定试块质量与施工要求相符后,可以采用自下而上、分层浇筑、分层振捣的方式,在浇筑层进行分层浇筑。在浇筑完毕后利用插入式振捣器迅速插入、缓慢拔出,持续振动,直至浇筑面泛降不产生气泡为止。一般插点振捣间距应在五十厘米以上。需要注意的是,在面层浇筑时,应立即将混凝土表面找平,并沿对称为止开始抹压,促使面层浇筑面坚实、平整度与施工要求相符。
2.3建筑后浇带施工后期技术要点
在建筑后浇带浇筑完成之后,为避免后期钢筋施工对施工模块造成污染,施工技术人员应在浇筑混凝土周边设置临时防护围栏。并在局部混凝土上覆盖草垫或塑料薄膜,以避免浇筑位置被他人踩踏导致的建筑物被严重污染情况[3]。
在后浇带混凝土初步凝结之后,应在四个小时到六个小时内用苫盖浇水养护;七十二个小时内每天浇水四次到六次左右;七十二个小时后每天浇水两次到三次左右,持续浇水养护,连续养护两个星期。若养护期间施工周边环境温度较低,则可以采用综合蓄热法进行养护。综合蓄热法主要是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利用水泥水化加热,或者原材料加热的方式,延缓混凝土冷却周期,并促使混凝土温度在降低至零摄氏度以前达到受冻临界强度。
在后浇带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可根据工程特点,结合相关规定,将临时遮挡装置拆除。需要注意的是,在临时遮挡装置拆除期间应保证结构表面温度、周围气温间差距在十五摄氏度以上。
总结:
综上所述,为充分发挥后浇带施工技术在预防有害裂缝、解决沉降差等方面的作用,建筑施工人员应严格依照施工图的相关规定,在接缝位置使用堵头板。同时在施工前将整个截面软弱混凝土层、松动砂石、水泥薄膜清除干净,结合施工中临时围栏的设置、施工后期浇水养护作业的科学开展,可以保证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高效实施,提高建筑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金向向.浅谈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版),2016,32(6):125-126.
[2]王东苗.关于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6(8):100-100.
[3]陈大健.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实践探索[J].建筑与装饰,2019(1):15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