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历史文化悠久,有着丰富的文物建筑遗存。随着近年国内外文物旅游逐渐兴起,不可移动文物作为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日益受到关注,不可移动文物在旅游开发实践中已开始作为资产进行经营和管理,但不当经营与缺乏监管的无序资产化进程使文物旅游逐步成为威胁不可移动文物安全的重要因素。2018年春节期间,北京故宫办起了庙会,对于在故宫这个相对严肃的文物建筑环境内是否应该举办庙会,社会各阶层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本文通过对故宫庙会案例的分析,探讨文物建筑是否能做资产经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文物建筑;故宫“庙会”;资产化
据媒体报道,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国家文物部门现已就加强文物资源资产管理的制度、机制建设等问题展开调研,并着手研究解决建立文物资源资产报告制度的重点、难点问题。笔者认为,若能从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与文物资源管理的现实情况出发,辨明文物资源资产的涵义,理清文物资产化的实质要义,问题的讨论则会趋于理性,也更贴近实际。
1、我国文物的资产属性、资产管理状况及相关问题
资产一词,从资产的所有权看,《物权法》第五章将物权分为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私人所有权,由国家所有的财产就是通常所说的国有资产。根据资产的管理、支配主体不同,又可分为企业国有资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和行政单位国有资产三种类型。从资产的经济性质看,国有资产可划分为经营性国有资产、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和资源性国有资产。其中,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主要由各级党委政府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监察机关、公检法机关、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以及军队、事业单位等依法管理和使用。从我国文物领域国有资产管理的历史和现状看,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居于主导地位的特征,决定了行政事业性单位依法管理和使用的国有文物资产占据主导地位,多数不可移动文物、可移动文物处于各级政府文物部门(如文管所、博物馆等)和其他行业行政事业性单位保护管理、收藏保管之中,这部分国有文物资源在资产分类上,应当划入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范畴。《文物保护法》第二十四条关于“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不得转让、抵押。建立博物馆、保管所,或者辟为参观游览场所的国有文物保护单位,不得作为企业资产经营”1。
2、故宫“庙会”简介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北京庙会起源于元代,但如今的庙会已与佛法无关,由拜神进香等宗教活动逐渐演化出集市交易与种种游戏项目。2019年春节,故宫推出了“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活动,故宫将全国各地150多家老字号请进故宫,在慈宁宫外广场办起了“庙会”。整个春节假期,故宫每天游客都达到限流上限8万人,大年初一故宫游客同比增长42.9%。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日前介绍,春节前的周末,故宫参观人数已经突破7万人,相比往年增长70%以上2。
图1故宫“庙会”景象
3、对故宫文物建筑作为资产经营的利弊分析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为发挥不可移动文物在文化文物旅游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防范化解旅游开发潜在的破坏风险,探索如何将不可移动文物纳入国有资源性资产范畴,促进不可移动文物有序“资产化”,进行资产化管理已势在必行。但是文物建筑资产化有利也有弊,下面就故宫庙会简单谈一下我的个人观点。
3.1故宫文物建筑作为资产经营的利
(1)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
故宫是古代的皇权中心,此次春节的故宫庙会活动让普通老百姓也体验到了古代春节紫禁城热闹繁荣的生活,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满足了公众的文化需求和心里需求。
(2)拉近博物馆与公众的距离
平时我们到故宫旅游都是参观为主,但是此次庙会活动的策划,加入了较多游客体验活动,让游客更加真实的体验了古代春节故宫的热闹生活,拉近了普通展览式博物馆与公众的距离。
(3)促进冬季淡季旅游业的发展
北方的冬季气候寒冷,因此冬季也是北方各个景区的旅游淡季,通过此次活动的策划,打破了旅游淡季对故宫旅游业的影响,春节期间,故宫“庙会”的门票一票难求,甚至比平时游客还多很多。
(4)为其他文物建筑作为资产经营提供经验
国内的文物建筑有很多,但是把文物建筑作为资产经营做的很好的案例却并不多见,此次故宫“庙会”活动的策划内容可以为很多文物建筑的保护利用提供经验。
(5)旅游带来的收入用于更好的保护文物建筑
文物建筑的保护需要有资金的支持,缺少资金的支持,文物保护就是空谈,而旅游带来的收入则可以用来更好的保护文物建筑。
3.2故宫文物建筑作为资产经营的弊
(1)可能对文物建筑造成一定的破坏
故宫“庙会”期间的游客量大大增加,如果发生突发事件,大家你拥我挤会对古建筑造成一定破坏。
(2)管理不当可能会破坏文物建筑环境
由于人人都想体验在故宫里面过大年,因此故宫“庙会”活动期间博物馆内人山人海,难免会有工作人员监管不到的地方,因此可能会破坏文物的建筑环境。
(3)诱发安全隐患
150多家老字号进驻故宫博物院,由于故宫建筑大多都是木结构,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火灾,对故宫博物院产生无法估量的灾害。前段时间巴黎神母院维修期间突发火灾,对各个文物建筑保护敲响了警钟。
4、文物建筑作为资产经营应当注意哪些
现在国家把文化、旅游部合起来了,就是我们的文化要通过旅游来展示,旅游就会产生收益,为了获得更多的收益,经营者往往会想方设法利用文物,但是文物的资产化之路,需慎之又慎,管理者与监督者须充分尊重其公益性与不可复制性。
4.1确保文物建筑的安全性
文物建筑具有不可复制性,利用文物建筑的最终目的是保护文物建筑,因此在把文物筑建当作资产化经营时必须保证其安全性,避免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4.2文物建筑进行资产化经营之前必须充分做好前期策划
将文物建筑当作资产经营需要充分做好前期策划,分析有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合理的防范措施,确保文物建筑的原真性。
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地方在把国有文物作为资产经营方面,的确出现了不少问题:为追求眼前利益而置文物及其保存环境、历史风貌于不顾,过度开发,以至给地产让路,拆真造假;打着“改革”的招牌,借“发展经济”之名,把文物的保护、利用当作市场、产业来经营等等,不仅未能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带来实际好处,反而阻碍了文物保护及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事实上,文物利用反哺文物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也十分显著,诸多依托文物资源优势推动文化旅游及相关事业、产业发展的成功案例,同样比比皆是,此次的故宫“庙会”活动就是很好的案例。
因此我认为对于文物保护与文物利用,一方面,仅强调文物资源的经济价值,而忽视企业、资本、市场的力量,无视资产化给文物保护带来的危险,是不可取的;另一方面,只看到资产化给文物保护造成的风险,而不屑于探索更多让文物“活起来”的方式方法,排斥文物的合理利用,同样也是不可取的。文物建筑可以作为资产经营,但是资产化的文物建筑必须把“保护”放在首位,把文物安全视为圭臬。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7)
[3]陈曦.中国不可移动文物资产化研究[D].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018.
[4]李耀申.如何科学认识文物资产化问题[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8(03):22-25.
[5]袁浩.让更多的历史建筑“活”起来[N].中国建设报,2019-06-24(004).
作者简介:
刘杨(1993-),女,山西大同 ,研究生在读,广州大学,城市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