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群文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阅读教学形式,主要通过围绕议题、组合多个文本的形式,实现课内和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逐步引导学生形成发现、质疑与探索的学习模式,把语文课堂变成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交流与分享的课堂。本文分析了群文阅读的组织形式以及当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现状,对提升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水平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25-0028-02
引 言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对群文阅读教学的认识不全面,认为群文阅读就是多篇文本的简单组合,结果呈现出一篇篇文章罗列的现象。此外,一些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主体地位关注甚少,教师主导地位过重,学生独立阅读、合作交流的空间小。因此,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发挥群文文章内容的多样性优势,帮助学生建立对文章内容的不同体验与理解。
一、群文阅读教学的组织形式
1.课内多篇整合
课内多篇整合是指选取教材中富有代表性的文章,基于教材中的文本进行的文本的组合过程。这种组合文章虽然是最简易的方法,但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教材,筛选出满足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的文章[1]。例如,教师可以选取课内《让我们荡起双桨》《不愿长大的小姑娘》《丑小鸭》三篇以成长经历为主题的课文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先重点引导学生精读《丑小鸭》这篇课文,再引入剩余两篇进行对比教学,分析不同个体在面对成长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是怎样克服的,他们身上有怎样的共同品质。利用课本内题材和表达思想类似的组合文章进行阅读教学,是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学习的基础内容。
2.课外多篇整合
课外多篇整合的群文阅读教学形式,一般从经典优秀的文本中选择,教师可从多角度、多标准选文,如选取文章作者,分析同一个作者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作品所传达出的主体思想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也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选择富有趣味性和实用性的课外文本,这既能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这需要教师具备学识渊博的语文素养和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融入的课外知识内容要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并与学生的认知能力相匹配,如果文本选择不当,不但达不到教学的目标,学生的阅读水平也得不到有效提升。
3.课内外多篇相结合
将教材中的文章和课外优秀的文本相结合是群文阅读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这是扩充教材学习资源并对教材内容开展深入学习的有效途径,一般以一篇课内教材为例,列举其他几篇题材相似的课外读物,分析课外文本与课内教材内容、结构及表达方式的区别,锻炼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2]。此外,还有多篇课内文章结合多篇课外文章的方式,无论哪种方式,选择的前提是文章可以达到促进学生学习、展现课内外文章内容的效果。例如,教师在讲解课文《惊弓之鸟》时加入了课外的《亡羊补牢》《杯弓蛇影》《盲人摸象》三篇成语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寓言故事中主体思想的表达技巧。
二、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建议
1.把握阅读课型特征
群文阅读是多个文本之间进行交互融合,并由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探究的教学过程,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某一类文章的结构或主题思想的表达方式。所以在进行群文阅读之前,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切忌为了群文阅读而将各类文章杂乱无章地堆砌,要以阅读议题为核心,注重所选取文章之间的互通性与创新。例如,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对于《小小的书橱》这一文章的教学,教师可以结合《山沟里的孩子》《珍贵的教科书》两篇文章,引导学生思考这几篇文章的主体思想。这三篇文章都是主人公表达对读书的热爱,那么各自又通过怎样的方式来体现作者的思想呢?文章的主线结构是否相似?再如,《美丽的小兴安岭》和《失踪的森林王国》两篇同样是写景的文章,前者是对东北小兴安岭风景的描绘,后者虽然也是写景,但写景中包含了对环境破坏的思考。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能只关注表面意思,还要通过两篇文章的对比,对文本进行整体性解读,注重文本间的内在逻辑与结构。教师应根据这样的课型特征,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比较阅读,加深学生的阅读印象。
2.自主与集体阅读相结合
群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能力,使学生掌握阅读学习的方法。学生在群文阅读中的学习不能闭门造车,教师应鼓励学生先进行独立自主阅读,自己总结几篇文章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再与班内同学集体阅读,最后在教师总结时,找到自身不足,查漏补缺。例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礼物》时,先要求学生自主精读文章,感受作者在描绘一件件家人送的礼物的过程中,流露出的对亲情的赞扬以及对家人的感恩之情,然后对比课外读物《难忘师恩》《孔子与他的学生》两篇文章。这几篇文章都是表达感情的,学生对文章形成初步认识后,教师接着引导学生进行集体阅读,使其分享自己在独立阅读中发现的表达方式及主题路线的相似点,待学生进行充分讨论后,教师来做最后总结。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返回文本,吸取知识信息,体会到自身的理解偏差所在并及时补充,从而不断提高自身阅读能力和素养。
3.挑选合适优秀文本
群文阅读的文章数量一般为两篇及以上,如果教师对每篇文章都做到非常细致的讲解,课堂时间显然不够用,所以教师对阅读文本的选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保留代表性强又适合学习的典型文章或段落,以保证学生不会因阅读数量多而失去兴趣,并能够积极融入课堂学习中。对课内的代表性文章,教师要做到单篇精细讲解教学,让学生不断品味文章中的字词意思并推敲语句含义,课外引入的文章可以只选取其中用来作对比的部分,做到短小精悍。例如,在教学《田忌赛马》时,教师要在学生精读的过程中,不断给学生抛出问题,如读到“马有上、中、下辈”一句时,教师可以问学生:如果自己有三匹马应该怎么做才能赢?读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时,教师应让学生思考这一方法和自己的想法是否一致。对作为群文阅读的文章《包公审驴》,教师只需讲包公是怎么样运用智慧,从毛驴身上找到突破口巧妙破案的,从而在短时间内有效激发学生对阅读文本的兴趣,使其产生对文本、问题的探究心,进一步深化学生思考的层次。
结 语
更多、更快、更好地提升小學生的阅读能力是广大一线语文教师的工作重点,阅读能力是写作能力的基础,也是提升语言表达、逻辑思维能力的条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群文阅读的理念不仅能够有效弥补传统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而且能够发展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素养以及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蒋军晶.从“课堂”走向“课程”我的语文之路[M].吉林:长春出版社,2013.
蒋军晶.和孩子聊书吧让孩子爱上阅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张云华(1976.12—),女,四川成都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