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视角下单亲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的影响

2019-11-28 14:22武娟李忠伟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7期
关键词:家庭教养方式单亲家庭社会工作

武娟 李忠伟

摘 要:文章主要是围绕单亲家庭对子女的影响,通过社会工作的视角,进一步研究单亲家庭的家庭教养方式及其对单亲家庭青少年的影响。

关键词:单亲家庭;单亲家庭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社会工作

一、单亲家庭青少年的主要心理及行为偏差

我国对单亲家庭的关注起步较晚, 对单亲家庭的概念也说法不一。单亲家庭的概念主要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含义:(1)只有一种家庭成员关系 , 即只有单一父亲或母亲与子女关系;(2)子女应界定年龄 , 以成年作为标准 。我国在法律上对年满 18周岁者赋予成年人的权利和义务, 因此单亲家庭子女的年龄可以界定在18 周岁以下;(3)子女婚姻状况应是未婚并且不具备独立生活能力。从成因上说,单亲家庭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态:丧偶式单亲家庭、离婚式单亲家庭、未婚式单亲家庭和分居式单亲家庭。其中我国的单亲家庭主要以丧偶式单亲家庭和离婚式单亲家庭为主,即由于父母离异或父母一方死亡,由父母一方作为孩子的法定监护人。从社会工作视角下,处于单亲家庭中的青少年有几方面的问题:(1)心理方面:单亲家庭的产生就意味着家庭的缺损,孩子很难很快的接受家庭的突变,很难接受无夫或者无母的生活,特别是青少年时期是个体情绪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这时会产生认为自己是被抛弃的感受,同时会不自觉的与同龄有父母的孩子比较,如果没有及时的进行心理疏通,可能会产生悲伤、失落感,从而导致他们产生自卑和及其敏感的心理,然后慢慢地脱离同辈群体,喜欢独来独往,产生自闭的情况,或者在他人面前表现得不安,和同伴玩耍时,表现得不真诚,怕自己表现得不好,怕别人因为自己是单亲家庭而看不起自己。也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孤独感和社交焦虑是青少年经常体验到的不良情绪状态,此时由于父母的分离、家庭的破裂,会使得这种情绪加剧,内心不安全感加剧。若是经历父母的争吵和冷战而离婚的孩子,内心承受着无限的恐惧,而且长期生活在压抑的空间中,让孩子产生抑郁的情绪。(2)行为方面:极容易产生不良行为。陈会昌等通过对《离异家庭子女社会性发展特点》的研究发现, 单亲家庭与完整家庭的子女在问题行为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尤其是在人际交往如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等方面表现突出。行为问题的发生率也高于完整家庭,主要表现为孤僻、退缩及社交不良等学业成绩较差,自我意识很消极,在应对压力时采用消极的方式,有着更高的犯罪率及自杀意念。

二、社会工作视角下单亲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鲍姆林德首次提出 Parenting Style 的概念,国内学者对 Parenting Style 有不同的翻译,较为普遍使用的是”父母教养方式”或”家庭教养方式”。在本研究中,为了保证名称的一致性,将其统一命名为”家庭教养方式”。对于家庭教养方式的内涵学术界没有明确的统一的界定,张文新从目标定向行为出发,将父母教养方式定义为:”父母在抚养、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稳定性的行为方式。”卢勤认为父母养育方式是指父母在教育、抚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行为倾向,是其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而国内对于家庭教养方式的分类,学术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划分标准,目前国内较流行的划分是将家庭教养方式分为:民主型、溺爱型、放任型和专制型。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可以发现,单亲家庭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程度受到单亲父母教养方式的直接影响。从社会工作视角看,单亲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就是亲子之间存在的联系,不良的亲子互动可以让青少年产生自闭倾向;亲子之间缺乏往来,单亲父母为了给孩子提供优质的生活,常年在外工作,缺乏与孩子之间的沟通,这虽然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孩子的独立能力,但也会降低孩子对其的依赖性;家庭对子女的约束,严格或者过于宽容的家庭教养方式都会在很大程度上约束孩子,抑制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冲突对孩子所产生的压力,简单的说就是父母之间的婚姻问题会让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对孩子的监管力度与方式不当也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例如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过分关注,对孩子的事情强行干涉,在外人面前惩罚孩子、责怪孩子、不尊重孩子的合理意见等等,都会使青少年难以接受,容易使其产生自卑心理、缺乏安全感,长时间也会导致孩子出现自闭的现象。此外,对孩子的过分溺爱与保护,也容易使青少年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产生自我中心、任性、自大等问题,这都是单亲家庭对孩子教养方面存在的误区。

三、对单亲家庭青少年的社会工作介入策略

(一)個案社会工作介入

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工作方法之一,主要是以个别化的方式帮助遭遇困难的个人或者家庭发掘和运用自身及周围的资源,改善个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状况,不断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福利水平。单亲家庭中的情况各有不同,通过运用个案工作,能够聚焦问题的特殊性,较好的解决案主的问题。应通过同感、真诚、接纳、积极关注等技巧,与青少年进行沟通,建立相互信赖的专业关系,引导案主说出自己的心事,疏导自己的消极情绪,并且愿意协助工作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改变现状。进而引导案主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愿意进行改变、增能。为特别困难的单亲家庭提供个案服务管理。

(二)小组社会工作介入

小组社会工作也称为团体工作。指以团体或小组为对象,并通过小组或团体的活动为其成员提供社会服务的方法。针对于具体的单亲家庭青少年情况,通过社会工作介入单亲家庭教养方式中青少年的问题,根据问题和活动目标设计社会工作小组计划书,根据青少年的特殊性构建特殊性合适的介入模式,根据小组的具体性来指导具体的操作。

(三)社区社会工作介入

社区社会工作是专业社会工作的一种基本方法,它以社区和社区的居民为案主,通过发动和组织社区居民参与集体行动,确定社区问题与需求,动员社区资源,争取外力协助,有计划、有步奏地解决或预防社会问题,调整或改善社会关系。首先,社区应该在社工的引导下加大对单亲家庭思想和心理状态的关心,运用增权理论加强单亲青少年和家长的自我意识和权能感,同时开展一些丰富的社区活动。社区还应该加强对关爱单亲家庭的宣传教育,可以通过单亲家庭子女教育讲座、开展互助会等形式,提高单亲家长的教育素质,促进单亲子女的健康成长,营造和谐融洽的社区氛围。其次,学校应该给予单亲家庭子女更多的关爱和指导,加强行政协调,专门选派具有相应价值观和人格魅力的教师或者社会工作者面向单亲家庭子女较多的班级开展辅导工作,积极营造和睦的班级氛围,鼓励单亲子女多参加集体活动,增强他们对集体的归属感,消除他们内心的孤独和自卑,愉快地融入班级的学习生活中。再次,为了能够提高单亲家庭的生活质量和子女教育环境,应该积极挖掘政府以及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开展单亲家庭的经济救助、教育救助、医疗救助,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利用社会媒体的力量,在开展社会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政策倡导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以及救助制度。最后,社会工作者应通过倡导,打击大众舆论以及传媒对于单亲家庭的排斥和歧视现象,将单亲家庭视为一种正常的家庭状态,让子女从小了解其处境并以正常的心态来看待,为他们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 李娜.单亲、完整家庭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情绪适应的关系研究[J].2010(06).

[2] 陈会昌,许晶晶,等.中国近现代社会创造性人物早期的家庭环境与父母教养方式[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04):17-22.

[3] 盛秋旭.国内家庭教养方式研究进展[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09):13,09.

[4] 张文新.城乡青少年父母教育方式的比较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03).

[5] 卢勤.城乡父母养育方式与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9(04):77-82.

[6] 李娜.单亲、完整家庭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情绪适应的关系研究[J].2010(06).

[7] 彭子胭.论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及行为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J].科教导刊,2015(06).

作者简介:李忠伟(1974.08- ),男,四川安岳人,教授,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教师,博士,研究方向:青少年社会工作、社会治理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家庭教养方式单亲家庭社会工作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职业学校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研究
认知风格、家庭教养方式与图形推理能力的关系
职高生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关于单亲家庭学生教育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