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研究

2019-11-28 14:22刘文英宋雅言余佳姬厚旭于绍星沈毅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7期
关键词:团体辅导积极心理学创造力

刘文英 宋雅言 余佳 姬厚旭 于绍星 沈毅

摘 要:为提高大学生的创造力水平,本研究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与团体心理辅导相结合,以吉林农业大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对实验组进行为期两个月的“享受创造力心流”团体辅导,与对照组比较后发现,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团体辅导在培养大学生创造力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创造力;团体辅导;大学生

新时代下,我国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就要求高校培养具有高水平创造力的大学生。林崇德(2009)教授研究认为:“创新人才=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要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不仅要重视培养创造性思维,而且要特别关注对创造性人格心理倾向等的训练[1]。

Barbara Fredrickson 和他的同事(1998) [2]的研究认为:积极的情绪不仅能抵消注意力和创造力、生理的消极影响,还能提高危机应变能力。激发心理潜能,培养积极人格,可以通过学习课程、参加团体活动等形式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协调进行,即形成正确合理的信念、增强积极体验和发展人的积极行为能力[3]。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团体心理辅导可以通过集体的力量和积极的观念助人实现改变,是一种使消极因素祛除促使积极心态的不断完善的过程[4]。并且团体辅导以趣味性的集体活动为主体,促使成员积极参与,强化成员创造力培养过程中的心流体验。

本研究以吉林农业大学本科生为例,探究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方式,以期为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提供借鉴和思路。

一、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吉林农业大学,通过贴海报、现场及网络宣传的方式发布招募信息,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进行面谈筛选。最终确定实验组 15 人,其中男生 4人,女生 11 人。对照组 15 人,其中男生 3 人,女生 12 人。

(二)研究工具

选用由骆方编制的 《典型行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测验》 以及经台湾学者林幸台、王木荣(1994)修订的 《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 作为测评工具,将各个维度得分作为思维及人格的观测指标。以上量表在国内被广泛应用且经过验证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三)研究设计

对实验组进行“享受创造力心流”团体辅导,每周一次,共八次,每次120分钟左右。整个活动过程分为导入阶段、实施阶段、结束阶段。对照组不作处理。

(四)数据处理

采用 SPSS22. 0 进行数据处理。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前测数据比较

由表1、表2看出,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各维度的P 值均大于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差异不显著,可以视为同质被试。

(二)实验组前后测数据比較

由表3、表4可以看出,实验组在干预后创造性思维的综合整理、联想力、独创性维度没有明显差异,其他维度P 值均小于 0. 05,存在显著性差异;创造力倾向的四个维度没有明显差异,但均值较前测有所提高。

(三)对照组前后测数据比较

由表5、表6可以看出,除创造性人格的洞察力维度有明显差异外,创造性思维及创造性人格的其他各维度P值均大于0.05,对照组前后测差异不显著。从数据上看,在自然条件下,大学生创造力特质的变化情况不大。

三、讨论

(一)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创造力干预成效

从数据结果分析中可见,实验组在实施干预后,创造性思维特质中的把握重点、通感、兼容性、洞察力、概要解释、评估力、投射未来有显著改变,主要原因在于积极取向的团体活动促使成员在认知和行为上发生了积极的改变。创造性思维特质中的综合整理、联想力、独创性以及创造力倾向的好奇心、想象力、挑战性和冒险性四个维度差异不明显,可能的原因有两个。首先是团体辅导干预时间较短,活动的核心部分即实施阶段只有六次活动,所以针对各个创造力特质所设计的活动数量有限,若活动持续推进,效果会更明显;再者是成员的参与度方面,由于特殊情况的出现导致成员缺席活动,其中有一位成员4次缺席,在涉及分组进行的团体活动时,会对其他成员产生影响,使活动效果不明显。总体来看,“享受创造力心流”团体辅导在培养大学生创造力特质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团体辅导活动方案的分析

创造力培养的团体辅导方案包括八个相互衔接单元,分别对应不同的主题和目标,整体上分为导入阶段、实施阶段、结束阶段,并且每个单元都包括热身活动、主题活动、讨论分享。首先是导入阶段,通过签订团体契约来建立团体规范,并通过“个性名片”、“滚雪球”活动使成员相互熟悉,建设有利于创造力成长的支持环境,为使其在类似于现实情境的团体中积极投入打下基础。实施阶段为该方案的核心部分,即第二单元到第七单元,从认知、人格、社会(环境)三个层面进行干预,针对创造性人格及创造性思维的各个特质组织相关的活动。通过“搭钉子”、“T字之谜”、“头脑风暴”等活动突破思维定势,使成员从多角度认识事物,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落难月球”的活动中,充分发挥成员的评估思维。“玩具公司”、“环保时装”活动的目的是启发成员学以致用,运用联想力和想象力全面构思,团队合作进行创意。通过“偷天馅饼”、“建高塔”、“气球大赛”等活动使成员勇于面对挑战。通过“自画像”、“优点轰炸”活动增强成员的自我效能感。第七单元的主题是“插上积极的翅膀”,通过“情绪万花筒”、“放松训练”活动,目的是引导成员学会适时调节自身的状态,以积极的态度看待问题。通过“给未来的自己写封信”活动,使成员积极探索人生期望,思考自己的生涯规划。结束阶段的活动主题是“扬帆起航”,通过“圣诞老人”、“真情告白”活动使成员回顾成长历程,分享感受和收获,最后由领导者总结,本阶段目的是处理好分离焦虑,从而安全友好地结束团体。

四、结语

本研究采用实验法,通过对“享受创造力心流”团体辅导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

(一)积极心理视角下的团体辅导对提升大学生的创造力水平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二)积极心理视角下的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创造力思维特质的干预有效,把握重点、通感、兼容性、洞察力、概要解释、评估力、投射未来均有显著改变,主要原因在于积极取向的团体活动促使成员在认知和行为上发生了积极的改变。创造力倾向的四个维度即好奇心、想象力、挑战性和冒险性差异不明显,但与干预前比较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三)在积极视角下团体辅导中,促使成员创造力水平提高的因素包括创造性思维、积极的认知风格、内在动机、团体合作等。

(四)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人知识经验的积累,对照组在各变量上也有所改变,但属于自然发展;实验组通过积极心理取向的团体辅导改变了其自然发展趋势,实验组的团体辅导干预对提升大学生创造力水平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创新人才与教育创新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27-28.

[2] Fredrickson, B.L&Levensom.Positive emotions speedre cover from the cardiov ascular sequel of negative emotions.Cognition and Emotiom,1998.

[3] 寧顺颖.高职院校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表和模式.当代教育科学,2011,17:55-57.

[4] Kennan M.Sheld on Laura King.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1,56(3)216-217.

基金项目:本项目为 2018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创造力的发展状况及培养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810193015。

作者简介:刘文英,宋雅言,余佳,姬厚旭,于绍星,吉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应用心理学系本科生。

*通讯作者:沈毅,女,吉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应用心理学系讲师,研究方向:记忆心理学、中小学心理问题。

猜你喜欢
团体辅导积极心理学创造力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