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玲
【摘要】 出版行业不仅包括传统业务领域图书杂志的印制出版发行,还包含一些在原行业基础上新衍生领域的传媒类业务,如新媒体业务、数字出版、數据服务、影视制作等。出版企业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通过逐步实现战略经营方向的转型升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一些出版企业为了增强自身竞争优势,开始逐步探索全面预算管理方法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文章针对出版企业的经营特点与预算管理要求,分析了当前出版企业应用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提升出版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应用效果的有效策略,以期为出版企业同行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全面预算管理;出版企业;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F2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812(2019)20-0084-03
全面预算作为企业增强竞争优势、实现战略经营目标的重要手段,对指导企业的业务经营活动、强化内部控制约束的意义重大。全面预算不仅能够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合理安排经营活动提升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有效防范企业融合转型过程中的风险隐患,还能促进企业内部各部门岗位加强协作交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将企业运营的生产、供给、销售以及后续的各个运营环节都纳入全面预算管理的范畴内,从而统筹企业的全部经营环节,实现经营效益的最大化。同时,也能保证各职能部门在进行绩效考核时有更全面、准确的考核评价依据,有利于企业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从而更好地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确保企业实现稳定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出版企业的经营特征与预算管理要求
(一)出版企业的经营特征。出版企业的业务经营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具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重特征。根据我国《出版管理条例》,出版传媒类企业虽然作为盈利性组织需要强调经济效益,但也必须考虑到一定的社会效益需求。因为其作为大众精神文明建设的传播媒介需要充分地发挥其正面引导作用,传承和发扬文化。二是具备知识以及人力资本关键要素特征。出版企业属于文化行业,主要以内容输出为导向,各类型产品与服务都是依托内容而产生的,因此企业将人力成本关注重点更多放在知识才华和专业素质方面,从而实现知识与人力成本向经济利润的转化。三是具备多元化经营特征。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许多出版企业不断拓展业务发展边界,逐步实现数字化、定制化转型,满足企业多元化的发展需求。
(二)出版企业的预算管理要求。首先,从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特征来说,要求企业的预算计划必须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匹配,或者说企业所编制的预算计划必须以实现其经济及社会价值为根本目标。其次,考虑到知识及人力成本关键要素特征,企业需要着重加强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的融合,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效性。最后,由于出版企业内容形式多样,缺乏标准化、程序化的规范约束,因此在进行预算管理时需要强化预算计划的柔性以及非标性,提高预算管理质量和水平。
二、出版企业应用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目标与经营战略脱节,环境适应性不足。企业的预算目标一般根据战略经营计划量化得到,可由于出版企业正处于产业转型阶段,战略经营计划要根据企业实际的经营情况不断调整,但由于企业并未形成动态的预算调整机制,预算调整的程序繁琐,审批时间过于冗长,可能导致企业丧失最佳调整时机,导致预算目标与经营战略脱节。而且企业在制定预算目标时过于重视财务维度指标的确定,而忽视了与企业经营战略直接相关的非财务指标,使预算管理局限性较大,管控作用有限。目前,企业在进行预算目标管理时仅从成本控制的角度减少不增值作业控制成本支出,使一些企业人员为了完成预算绩效考核目标编制过于松弛的预算计划,导致更严重的资源浪费。加上企业的预算管理人员专业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无法及时对外界内外环境变化做出反应,预算管理的弹性不足。
(二)预算组织结构过度集权。一般集团化的企业预算管理组织常按照金字塔模式进行建构,主要是为了发挥预算的刚性约束作用,但这种过于集权化的预算管理模式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预算管理控制作用的发挥。一方面,审批流程繁琐、费时费力,预算编制周期又相对固定,审批权力太过集中,预算汇总审批需要涉及到财务部门、预算委员会、归口预算部门等多个部门及岗位,预算计划编制在不同的部门岗位之间循环往复,大大加重了预算编制人员的工作负担。而且在编制过程中又需要考虑到预算的动态调整以及编制质量等问题,一旦某个关键环节出现纰漏,就会导致整个预算管理体系失效。另一方面,全面预算管理鼓励全员参与到预算管理的过程中,但是一些员工虽然在传统业务方面经验丰富,但在新兴业务范畴如新媒体业务、数字化出版等领域却缺乏足够的管理经验,可能导致在实际的预算执行过程中产生较多预算外支出,而预算外资金的审批同样也需要遵循标准化的审批流程,如果审批不及时,可能直接影响新业务的开展进度,甚至导致预算外支出无法及时报销,打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影响新业务经营效果,对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也极为不利。
(三)预算编制不科学,存在滞后性。出版企业预算编制不科学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预算编制的方法过于模式化,一些出版企业在编制年度预算计划时仍采用的是单一的增量预算编制方法,在上一年度同口径的财务指标数据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以确定预算数,但实际上企业的历史数据受内外环境多种因素影响。这种编制方法忽视了环境因素的变动影响,无法准确对企业的未来经营状况做出合理的预估。而且由于出版企业近年来开辟了各种数字出版产品和出版平台,传统的增量预算编制方法显然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预算管理需求。二是预算编制周期跨度过长,一般企业在第一年的10月中旬左右开始进行预算编制,经过反复审批到第二年年初才完成。在编制过程中,企业所参考的预算信息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为了提高预算的准确性,企业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提取有效信息,但数据质量也并未得到显著提升。对经营情况的预测本身就是动态变化的,如果企业不能增强预算编制计划的环境适应性,实时更新预算信息,调整预算计划,导致后期预算执行难度加大,与经营实际产生较大偏差。
(四)预算执行力度不强,缺乏过程监管。预算的执行力度不强一方面是由于企业领导人员对全面预算管理缺乏认知,全面预算强调的是预算的“全员参与、全方位管理、全過程控制”。但由于企业领导人员简单地将全面预算等同于财务预算,认为预算管理工作就是有效控制资金支出,导致预算管控作用受限,执行力度不强。而且由于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难以发挥预算执行的联动作用,使预算执行阻力较大。另一方面,由于缺乏良好的预算组织体系保障和执行过程监管,导致预算执行不力。在前期进行预算编制时,除财务部门,企业其他部门人员如生产科、编辑部、发行部等很少直接参与预算的编制。而财务人员由于缺乏对业务环节的深入了解,所编制的预算计划与实际不符,必然导致后期预算执行困难。同时,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企业也没有建立完善的执行过程监管机制,监管大多在事后,对事前事中不够重视。加上缺乏有效的激励奖惩措施,监管的权威性难以树立,导致预算管理出现“重编制、轻执行”的现象。
(五)预算考评制度僵化,反馈效果大打折扣。一方面,当前企业的预算考评指标多集中在财务管理方面,部分非财务指标的设置也多是从财务角度延伸出的衡量企业经营业绩指标。虽然财务指标是企业制定经营战略及计划目标的重要参考依据,但是财务指标并不能全面地体现企业整体的经营状况。由于在进行指标调整时多从纵向(企业内部自我管理层面)的运营、客户及员工维度进行考量,而忽视了横向(同行业其他企业的经营及管理)的学习,使企业缺乏科学的指标修正和改进参考。从预算绩效考核方式来说,传统的业务部门如出版、发行部门往往以个体为基本考核单位,根据个人的预算指标完成结果进行利益的分配。一些企业领导人员将指标倾斜分配,导致产生利益冲突。而生产部门的绩效考评多以项目为基本单位,对于个人对生产所做出的贡献缺乏考量,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另一方面,企业尚未形成完善的预算指标预警制度,难以及时准确地了解预算执行的具体情况,也无法进行动态滚动调整。没有具体的预算执行差异率的预警规定,不能及时发现关键业绩指标的异常情况,反馈也多以报告形式呈现,且反馈多在事后,存在滞后性。如某出版企业报刊杂志和传媒类业务全年的预算执行率只有70%、50%左右,经调查发现,其主要原因就在于预警不及时,导致管理层预算调整滞后,后期产生的预算执行偏差也随之加大。
(六)预算管理信息化程度不足、管理效率低下。由于预算管理信息化程度不足,企业当前预算信息无法实现有效的共享,在预算编制阶段依靠各部门提交的预算编制参考数据进行预算编制,不仅效率低、周期长,而且工作量十分巨大。在预算执行阶段,信息数据难以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复杂的预算审批流程如果没有标准化的程序进行规范,必然在中间环节给一些不法人员徇私舞弊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也难以做到对预算执行过程的实时监督管理。在预算反馈环节,信息的及时性和完整性是保证预算反馈效果的前提基础,但目前企业的预算管理主要依靠财务软件或者ERP系统的相关模块实现,模块的功能有限,难以满足企业实际的全面预算管理需求,导致企业的预算管理效率难以提升。
三、提升出版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应用效果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战略导向下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为了更好地体现全面预算的战略经营导向,企业可通过绘制战略地图,从财务、内部运营、员工等多个维度实现战略计划的融合,设定战略预算目标,将目标分解,落实到各个具体的预算管理流程中,并通过战略目标的实现情况对预算执行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企业的预算管理委员会、财务部门、各业务部门共同就企业的业务发展状况确定战略经营方向,企业的财务人员深入到一线的业务环节,了解各个业务流程的预算特点,确保预算目标与战略计划的协同一致。可利用平衡计分卡(BSC)实现预算与战略目标的衔接,将预算管理从单一的财务维度解放出来,扩大预算管理的维度,找出每个维度的关键成功因素(KSF),并确定关键业绩指标,将其作为预算绩效考核的依据。通过战略导向下预算目标的细化和体系的完善,确保企业经济与社会双重效益的提升。
(二)在全面预算管理中引入柔性管理思想。所谓的柔性管理思想主要是为了消除集权式组织结构下对企业预算管理的不利影响,在管理上适当授权,让管理结构趋于扁平网络化,但也不至于过度分权。建立动态的预算管理组织架构,打通预算信息的沟通壁垒,以授权为基础提高预算管理的灵活性和全面性。可适当给予基层业务人员一定的决策权力,如数字传媒类业务人员,结合企业项目执行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的特点,可给予其一定的预算外资金支出的决策权力,并让其参与预算计划的编制,让预算管理逐步从过去数字性的核算转变为以业务和专业知识为基础的前瞻性、科学性的管理。同时,企业也要积极将柔性观念引入预算管理环境的建设,营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通过授权给予企业员工充分的信任,激发员工的工作潜力和创造力,强化员工的责任意识,让其根据内外环境变化主动进行预算控制和调整。
(三)科学地进行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编制质量。企业首先要保证编制的全面性,要在财务预算的基础上增加经营预算、专项预算、关联交易预算等,尽可能将全部生产经营流程都纳入预算编制的范围内。其次要结合实际的业务经营特点选择多元化的预算编制方法,常见的预算编制方法包括零基预算法、滚动预算法、弹性预算法、比例预算法等。以滚动预算编制为例,该种方法能够将企业的长期与短期目标进行有效的结合,根据滚动的编制周期及时进行预算调整,从而适应环境变化要求。在编制预算时,第一季度按月细化预算数额,各项数额要有严格的编制依据,后三个季度列示季度总额即可。在第一季度结束后,按照同样的方法对第二季度按月细分,以此类推。注意在每月结束前五天要对当月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分析结果开展滚动预算工作。随着预算执行不断推进,预算计划也在不断调整和补充,逐步向后滚动,保证预算周期始终在一个固定的期间。滚动预算不仅有利于预算管理人员及时对预算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对不合理预算进行调整,还能最大程度上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四)强化预算执行内控,加强过程监督审计。预算事前的控制依托于预算编制,而事中的控制则更多依赖于预算的授权审批,事后的控制则主要靠预算的分析与调整。授权审批是预算执行的前提。审批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财务审批。财务审批是对企业各部门财务指标数据进行审批,审批内容包括管理及销售过程中的费用发票、采购、销售等项目合同。二是业务审批。业务审批一般分为预算内以及预算外审批,预算内项目根据企业既定的审批程序执行即可,而预算外审批需要先进入预算调整程序,并制定专门的预算外支出管理办法,防止不法分子利用職务之便侵占企业权益。同时,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加强过程监督审计,在充分授权的基础上加强经济责任审计,以日常审计和专项审计为主导方式,加强对各个预算管理流程的监管。
(五)完善预算考评体系,强化预算反馈效果。预算绩效考评体系的完善具体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基于平衡计分卡,对静态考评的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考评指标包括关键业绩指标(KPI)、修正以及否决指标。以关键业绩指标为例,从财务维度出发,包括社会效益、盈利能力、发展能力以及运营能力;从内部管理维度,包括业务产品合格率、再版率以及研发支出投入率等;从学习成长维度,包括培训完成率、劳动生产率等内容。其次,基于标杆管理,增加动态的考评内容,结合柔性管理思想,引入标杆管理模式,寻找标杆差距,不断完善考评体系。最后,建立多维度的绩效评价方式,结合各业务部门的预算特点将各个维度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权重配比,最终的评价结果由企业业绩、部门成绩以及个人工作效果综合得到,并将结果直接同绩效奖励挂钩,达到提升员工预算管理积极性的目的。
(六)加快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升管理效率。企业可对现有的REP系统、用友NC软件中的预算管理模块功能进行改进和完善,基于云会计搭建企业的财务共享平台,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系统、预算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系统的数据对接,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处理预算信息数据,更加合理地进行出版物成本计算、销售量预测、价格预测以及制定间接费用计划。同时还能借助信息系统实时进行预算的执行过程监控,精细化预算管理流程,强化预算的系统审批程序控制,全面提升企业的预算管理效率,提升综合管理水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建立战略导向下的预算管理体系、结合柔性管理思想强化预算编制、执行以及反馈环节的管控作用、加快企业预算信息化建设水平等,对出版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应用能够提出具体的策略指导。各出版企业一定要抓住当前出版传媒行业的转型机遇,积极拓展业务发展内容,增强核心竞争优势,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 陈洁.浅析全面预算管理在出版企业的重要性[J].现代国企研究,2018,(02).
[2] 钟佐彬.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出版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