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新判断新表述,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实现,必将起到现实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要矛盾;矛盾转变;主要矛盾内涵
十九大最鲜明的主题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回答了党从哪里来、党的出发点;牢记使命,是回答了党到哪里去、党的目标点;知道了从那来,到哪去,关键还要知道现在在哪里,党的十九大的一个重大的政治判断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之新首先在于面对新的社会主要矛盾。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矛盾论告诉我们,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和主导作用,因此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和把握,是确定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前提。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一新判断新表述,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实现,必将起到现实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一、为什么会做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判断
过去,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表述是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也成为之后36年的一贯表述。今天,为什么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从社会生产看:今天中国的社会生产状况早已不再是“落后的社会生产”。 4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从站起来走向了富起来,从富起来走向了强起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大幅度提升,经济总量己稳居世界第二位,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中国已经告别了短缺经济,告别了供给不足的时代。今天的社会,超级市场随时可以把家堆满,快递小哥随时可以把美食送到家门口,手指轻轻一动,就可以买遍世界,即使偏远山区,农村淘宝也会服务到家。
从人民需求看看:改革开放40年,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人民已经基本结束节衣缩食的年代。就拿恩格尔系数来说,2018年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是28.4%。这意味着绝大多数家庭消费水平已迈向了富裕状态,随之而来的就是人民需求层次的提升,范围的扩展。过去是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现在是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从影响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看: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就整个社会生产力来讲,我们既有领先世界的新四大发明,也有“靠天吃饭”、二牛耕地的传统落后生产方式,从收入分配来看,虽然我国温饱问题已经,但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农村有几千万人口等待脱贫,城市仍群众生活困难。由于创新能力不足,致使我们很多产品依然处在产业链的低端,大量的工人依然依靠廉价的劳动力生存者,这就使得我国实现全面发展的短板仍然是突出的。
二、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内涵的理解
转化前后的两种主要矛盾,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都是供给和需求的矛盾。矛盾内容的转化其实质就是矛盾的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内涵发生了质的变化,实现了新的升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要求必须及时全面分析、深刻理解矛盾的需求侧即人民需要的多样化、多变性、多层次,针对需求侧的变化,进行供给侧结构的改革,提供有效 的供给,全面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首先,从需求侧看,已经从“物质文化需要”转化为“美好生活需要”。什么是美好生活?根据马斯洛的人口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有五个大的层次,简单地说,这五个层次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吃饱的需求,二是吃饱之后的需求。我们就把吃饱之后的需求就叫做美好生活的需要。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7·26”讲话中提出的“八个更”,即“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简单讲就是期望每天能有尊严、有品位、有快乐的生活,内心能够幸福的活着。所以过去是从无到有的需求,现在是从有到好的需求,过去是物质文化的硬需求,现在是获得感,幸福感的软需求需要。
其次从供给侧看:“落后的社会生产”问题已经解决,今天的发展是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存在。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区域发展的不平衡,领域发展的不平衡,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人们收入差距依然较大。就区域发展不平衡来讲,最直观的就是,在北上广工新阶层一辈子挣不来一套房子,就是因为那些地方代表着中国最高端的发展,在哪里看病不愁找不到顶级专家,上学不愁找不到最好的学校,不愁没有就业的机会,人往高处走,水往底处流,大量的人都往哪里走,自然导致房价居高不下,而偏远的山区公共资源、自然资源落后,吸引不来人才,更留不住人才。不充分主要表现在创新不足。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新时代,我国科技整体水平显著提高,不再是单纯追求量的增长,而是向质的提升转变的关键期,一些重要领域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但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国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个头的‘阿喀琉斯之踵”。
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要意义
要抓住新时代发展的关键和牛鼻子就是要抓住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内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关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明确,这一明确深刻明确了新时代制约我国发展的症结所在,当代中国发展根本着力点就在于对这个症结问题的解决,这一明确传递的信号就是,未来中国,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是不会是经济总量的单枪独马往前跑,而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统筹发展。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还是坚持发展,但未来的发展,一定是更有质量,更有效率,更讲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首先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是党的宗旨的体现,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体现,紧随时代的发展,顺应人民的期盼。“得民心者得天下”, 最大的政治就是知道民心所向,时刻铭记在心的就是人民的利益,人民的需求,人民的向往,一切工作的原则就是把人民至上,一切大政方针的基线和出发点就是人民的向往。党心民心,信息心相映,面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一方面,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科技创新战略等,同时大力推进教育、住房、医疗改革,努力使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共享发展的理念。
其次,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为新时代确立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提供了基本依据。但必须认识到,变中有不变,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没有改变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依然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所以发展依然是第一要务,发展依然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根本,只是由数量之强迈向质量之强的发展,由经济之强迈向生态之强的发展,由物质之强迈向精神之强的发展,由国内之强迈向国际之强的发展。因此,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深入人心、植入党心,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都要用新发展理念去引领,既要补短板,更要强弱项,既要全力做大“蛋糕”;更要全心分好“蛋糕”,着力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让改革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 王永灿.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判断的哲学解读[J].甘肃理论学刊,2018(01).
[2] 李晓林,许传新.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探析[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8(05).
[3] 郎明朗.全面准确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8(02).
作者简介:王芳(1979-),女,甘肃庆阳人,中共会宁县委党校讲师,本科,研究方向:党的理论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