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向军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多处提到学生语文思维的问题,比如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些足以说明语文学习中学生思维训练的重要性。
语言与思维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融合。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而思维活动的成果又是凭借语言表达出来的。有效的语文课堂不仅仅要落实语文知识教学,还应努力做到让学生的思维与语言共生,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
“语文主题学习”强调语文课围绕主题进行整合教学。如果积极围绕学生的思维训练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学生的思维品质一定会得到有效提升,学习质量也会走向新的高度。作为教师,建立有效的思维场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多联想,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强调学生结合自己的主观认识和情感因素,在感受形象信息的基础上,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和想象等认知加工,对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进行科学判断的思维。在主题教学中,教师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语文实践,可有效训练其形象思维。
教學《姥姥的剪纸》,教师可带领学生拓展阅读《爷爷的烟斗》《爸爸的自行车》《外婆家的梧桐树》等文章,使学生在学习中紧扣关键词语,从字里行间感受“浓浓的亲情”。同时,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更加明白“姥姥”与“剪纸”、“爷爷”与“烟斗”、“爸爸”与“自行车”其实是有很大联系的。一个物件就是一个人物的代表,一个物件就是孩子的一段回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联想自己的生活,谈谈生活中的人与物,学生可能会想到“妈妈”与“保温杯”、“老师”与“灯光”、“奶奶”与“橘子树”等。通过有效的联想,学生再次感受到人与物之间的联系,对“借物喻人”的写法也会有更深的认识。
再如,教学《山谷中的谜底》,教师可先让学生明白“借物喻理”类文章的写作特色,在此基础上拓展阅读《悬崖上的酸枣树》《向阳花》等文章。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进一步巩固了所学课文内容,还通过拓展文章引发了联想:通过文字仿佛看到图画,又通过提供的图画联想到相关的哲理。这时,与学生交流图片含有的哲理就显得容易多了。这样的学习让学生在比较中思考,在思考中产生联想,在联想中训练形象思维。
由此可见,充分利用整合的素材引导学生阅读文字、理解文字,并且通过组合文字进行有效的联想或想象,既能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规律,又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二、巧归类,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是思维的高级形式,主要是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基本方法的协调应用,更好地了解事物的本质。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有效的资料,让学生学会归类,进行有效推论、正确判断或者类比推理等,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石灰吟》,教师可立足文本的特点,引导学生组文学习《墨梅》《竹石》等文章,让学生寻找它们的共同点,并据此得出自己的结论。学生在阅读中比较,在比较中分析,逐步了解“托物言志”类文章的基本规律。课堂上的这种建构,不仅会让学生习得言语的密码,也会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其实这样的做法不仅在高年级段适用,在低年级段同样可行。比如,识字教学中学习“肢”“脚”等字时,让学生观察学过的“肚”“胳”“膊”等字,同时提供相关的图示,引导学生去发现月字旁的字的造字规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认识、理解了汉字,并且在以后的学习中还能有效地进行归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
三、常质疑,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
在思维发展中,批判性思维是学生思维发展的综合阶段。批判性思维不是纯粹的否定,而是通过—定的标准进而改善思维,是合理的、反思的思维。在“语文主题学习”的背景下,教师要积极利用组文的优势,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孩子“站着”阅读,保持高贵的阅读姿态。
如教学《孔子游春》一文,学生读到“水乃真君子”一段,教师出示关于洪水泛滥的一组材料,引发学生产生疑问:既然水有不好的一面,而且给人类带来过毁灭性的灾难,为什么孔子还说它是“真君子”呢?接着教师让学生结合材料,将文章片段改写为“水乃真小人也”,让学生在质疑中思辨,在思辨中丰富对水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补充资料,出示“诸子论水”的段落,引导学生明白人与水的渊源。通过一系列的阅读,学生会逐步消除疑惑,在质疑中批判,在批判中完善自我。
四、勤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想象对于学生的成长必不可少,善于想象的学生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组文,依据材料的丰富性,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时,结合最后一句“三十年后,我照样请你喝茶……”,教师拓展有关“天游峰”“天游峰老人”“常健身人”等相关资料,引发学生自主想象,努力构建出作者与百岁老人相遇的场景。再如教学《海洋-21世纪的希望》,根据课文引导学生阅读《可怕的沙尘暴》《生产花卉的工厂》《寻找水源》等文章,放飞想象,围绕“未来的沙漠”写文章,尝试解决“土地沙漠化”的问题。看似天马行空的想象,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五、善归一,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
组文阅读为学生的聚合思维构建了很好的训练平台。蒋军晶老师曾有一个经典的案例,让学生带着思考阅读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文章。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看似不一样的爱情故事却有着相似的地方。比如男女主人公都是门不当户不对,然而他们为了爱情敢于冲破世俗的阻挠,最终走到了一起。这样的“归一”,学生对中国古代爱情故事就有了自己的认识和判断。
在主题学习中紧扣组文的共同点,让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寻找到共性,进行聚合思维,能让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更有深度、高度、广度。
总之,思维训练不是向学生灌输思维理论知识,而是应用思维学理论和思维教学的理念,在教学中建立有效的思维训练场,给学生更好的思维训练机会,努力增强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