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潇锋
“春潮奔涌车声隆,百万民工闯广东。肩担手提行色急,城乡阻隔路始通。”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的一座专属于农民工的博物馆,在门口显眼处有着这样一首小诗。诗虽短,意却长,从这首小诗中我们能看到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工为生活外出务工的那段沉甸甸的厚重历史。
2011 年 11 月,这座中国农民工博物馆在四川成都市金堂县正式开馆,博物馆由1 个主馆与5 个分馆组成,在这1000 余平方米的博物馆内,藏着大大小小400 多件实物与1000 余张记录中国农民工的珍贵照片,有一枚枚火车票、一张张工作证、暂住证、粮票,有一件件农民工生产时磨破的衣服,有锈迹斑驳的角磨机……这些静静躺在博物馆中的物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工生产生活的时代缩影。
斗转星移,光阴荏苒。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 周年,也是改革开放的第41 个年头,站在新的历史时期,让我们一同来回望这段拼搏的岁月。
金堂县是我国最早的劳动力输出大县,1999 年在外务工人员便达到了 18 万人之多,很长一段时间内,劳务经济成为全县支柱经济之一。东莞市厚街镇因为聚集了高达3万的金堂籍民工,还被外界称为“小金堂”。
1988 年初春,在油菜花开始绽放的时节,50 名竹篙镇姑娘告别亲人,奔赴广东开启寻梦之旅。自此,她们把金堂县竹篙镇与东莞市厚街镇紧紧联系在一起。16 岁的青春少女王红琼便是其中一员。
此次前往广东,她们的目的地是东莞厚街镇的厚兴皮具厂。带上妈妈弹的新棉絮,揣上爸爸塞给自己的70 元钱,王红琼心里既忐忑又满是激动,感觉“光荣得就像是要去参军一样”。竹篙镇与厚街镇相距1600 公里,从客车换到绿皮火车,离开家乡的第四天,一行人终于抵达了厚街镇。
远离家乡的金堂姑娘们,在新的环境中发挥着不怕苦的精神与毅力。在皮具厂内,车间从早上7 点半到夜里11点一直灯火通明,被分配到做包车间的王红琼是同行姐妹中最拼的一个,不仅手脚快,每天做的时间也长,第一个月她便领到了50 元,在当时收入可观。“这次外出打工的浪潮,最重要的是改变了观念,让我们有了积极上进的努力方向。”王红琼回忆说。
第一批踏上前往广东务工的人,他们既是勇敢的,也是坚强的。当年带队的竹篙中心校校长吴宛平至今保留着1988 年时任金堂县劳动局局长高从永写来的一封信:“请你转告50 名金堂姑娘,你们是金堂第一批到广东工作的,也是我县迄今为止第一批走得最远的,称得上是勇敢者。既然勇敢者的路迈出了第一步,就要坚持地走下去。”
1984 年,“农民工”一词第一次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并被广泛运用,王红琼便是“民工潮”中的一朵浪花,她与其他农民工一样,将自己的收入源源不断地汇往家乡,推动着家乡的发展。数据显示,到1998 年,竹篙镇外出务工人数达到3.8 万人,接近全镇总人口的八成,通过邮局汇回的资金总额高达1 亿元。
经受时代的洗礼,不断地突破自我,农民工们挥洒着汗水与泪水,用双手丈量着城市的高度与宽度,撑起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真实地参与到中国飞速发展腾飞的奇迹中来。既然出来了,不闯出个名堂绝不能回去!这是当时所有踏上出川大路农民工的决心与雄心。
吃苦耐劳,坚韧不拔,这是中国农民工的本色,在那段拼搏的岁月中,一批又一批的农民工外出务工,他们努力绽放着属于自己的芳华,用奋斗书写着青春。
时光在“咂咂”的机械声中慢慢流淌,进入了新时期,敢于走出去的那些农民工经历了岁月的打磨,渐渐开阔了视野,累积了技术与资金。家乡,成了他们午夜梦回时一直牵挂的地方,博物馆中一张张泛黄褪色的车票,是思念最好的见证。
|中国农民工博物馆(金堂)外景|
孔雀东南飞,多年终回还。怀揣着对家乡的思念与帮助家乡发展的决心,踏着新兴的返乡创业潮,当初走出去的农民工带着资金与技术,像归雁一样向着家乡的方向飞回。陈长文便是这归雁群中的一只。
金堂县三溪镇长林村的陈长文,怀揣“城市梦”的他,从农村到城市,从务工到经商,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成为家乡人人羡慕的“老板”。后来,在一次返乡探亲中,望着还很落后的家乡,思及家乡与经济发达地的差别,他毅然决然决定返乡创业,为家乡的发展尽一份自己的心力。
多方思量后,陈长文最终将项目定在了葡萄种植上,在家乡建起了一座葡萄产业园。除了产业园,为了带动更多人一起致富,他还成立了金堂县睿宇果蔬专业合作社,大力推行 “项目、土地、资金、劳力形式入股,收益保底、利润分红”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参与项目、基地建设,通过土地租金、就业增收、利润分红等实现群众增收,直接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 300 人以上,人均年增收 2 万余元。“看到家乡富了起来,比自己在外面赚再多钱都开心。”
家有梧桐树,自有凤凰栖息。创业维艰,没有哪个创业项目是一帆风顺的,返乡创业也是如此。为了给返乡创业的人打造一片兴业的乐土,解决创业者的实际难题,近年来,金堂县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的同时,出台《金堂县“双创”小镇建设专项扶持 政策(试行)》《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新创业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放宽准入条件,简化审批程序,明确优惠办法,引导农民工回乡兴办实体,发展产业。设立专项扶持基金,实施 租金补贴、减免,发放创业补贴、奖励,鼓励返乡创业企业积极吸纳农村劳动力尤其是贫困家庭劳动力就近就业、增收脱贫。
每一张老照片都有它自己的故事,每一张沾满泪痕的书信都是思念的寄托……在这座博物馆中,每一个展品都在悄声诉说着过往的故事。在博物馆中有一面农民工的笑脸墙,每个路过的人总会看着这幅笑脸短暂停留,这幅笑脸由数千张笑脸组成,体现着博物馆的主题——“尊重劳动,尊重劳动的价值”。
农民工,既平凡又不平凡。在新的时代,他们拼搏的历史仍然在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