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敏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田野幼儿园,浙江 杭州 311256)
引言:学前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开始阶段。作为接受教育的第一步,这一阶段能够有效促进幼儿性格的良好发展。因此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需要采用科学和合理的对策,营造积极的班级氛围,最终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教师操作指定比较方便,对于幼儿来说,也很容易理解和实施。通过发出指令来规范幼儿的基本行为,有助于幼儿的接受。尤其是刚开学的时候,幼儿可能出现一些不规范的行为。此时,教师可以运用一些行为习惯相关的指令:手放平,脚摆正;回答问题先举手,老师叫再张口;小眼睛,看老师;小椅子,靠桌子……
这些指令具有较强的节奏感,也很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为了进一步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在使用指令的时候,可以配上一些规范的动作。还可以选取一些做得比较好的小朋友,展示给大家看。有利于激发幼儿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反复的使用指令,有利于幼儿加深印象,真正的从每一个基本行为来规范自己。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情况,及时进行表扬和批评。
小孩子是在玩耍中慢慢成长的。所以游戏是培养幼儿能力和思想情感的有效途径之一。他们能够在游戏中学习不同的知识和生活本领。由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园中的体育馆、室内活动场馆和户外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发展良好的品质。教师可以在组织游戏的时候,将一些规则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例如玩小皮球的时候,需要有秩序,不能够插队;玩跷跷板的时候,需要学会合作;让幼儿接触拼接游戏,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在游戏中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良好品质。
在一个班集体活动,良好的教师评价方式能够促进良好班级风气。因此,作为班主任,进行高效的开展班级管理需要有一套有效的评价模式。例如,将班级的评价名称定为“我最棒”。评价的内容包括:上课我最棒、睡觉我最棒、吃饭我最棒、喝水我最棒、排队我最棒、做操我最棒、问好我最棒、整理我最棒、劳动我最棒和助人为乐我最棒。
实际上,这些评价内容就包括了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幼儿学校表现的每一项评价,如果取得“ 我最棒”,就可以获取一枚小动物的贴纸。每个月进行总结,并向家长发放评价表。同时,让家长也按照这种方式,在家中进行评价。通过实现家校合作和沟通,共同评价和鼓励学生,逐渐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幼儿的性格特征为活泼,喜欢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对周围的事物比较敏感,有时也能够自娱自乐。如何让幼儿快速的融入到新集体中,并且逐渐学会礼貌礼仪和良好的品质?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坚持“五勤”——勤于指导、勤于监督、勤于检查、勤于纠正、勤于鼓励和勤于关爱。
勤于指导需要教师耐心教导和示范。包括需要保持走廊安静,吃饭安静,排队安静,课间说话小声,发言声音洪亮。教师在告诉他们这些规则的时候,需要告诉他们原因。例如,保持走廊安静是因为在公共场所喧哗和跑跳,容易和其他学生相撞,最终造成受伤;保持吃饭安静,才能够避免食物误入气管。
勤于督促、检查和纠正。当幼儿明确知道做什么之后,教师还需要付出更多耐心去督促他们、检查和纠正他们。这个过程是漫长和反复的。
此外,养成良好的习惯不是一天就能够完成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纠正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进行灵活应对。对于一些自制力较差的幼儿,教师应该多多给予他们机会,避免他们失去信心,并鼓励他们在上一个台阶。只有当教师请于鼓励幼儿,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时刻关注他们的进步,并且言而有信,孩子才能够和教师更加真诚的相处,班级才能够更加和谐。
首先,教师需要重视家长所交代的事。幼儿园的工作是反锁的,教师可以将家长的话记在一个本子上,这样白天才能够提醒自己去关注。因为家长所在意的,便是教师是否有保证孩子的安全和是否关爱孩子的成长。
其次,教师应该主动和家长进行沟通。及时向家长反映孩子在班级活动中的表现,这对班级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一些幼儿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老人更加关注孩子是否健康成长。因此,只有加强和家长的沟通和合作,才能够更顺利地开展班级管理。
结束语:幼儿园班级管理对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班级是我们播种希望的沃土,只有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管理水平,掌握教育的新动向、新理念和新观点,才能收获最美的风景。希望通过本文对于班级管理技巧的总结,能够有效提升班级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