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晓卡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永兴第二小学,浙江 温州 325000)
科学家爱因斯坦对于音乐也有着非常强烈的爱好,他认为:“美的想象比知识更加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人类的想象是无限的。美的想象与创造就是知识的源泉。”,新课程改革中曾明确提出教育要培养德、智、体、音、美等学科综合发展的人才,一直以来,笔者也在为此而不懈奋斗。通过将口风琴这种乐器融合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笔者也得到了一些浅显道德体会,现分享于此。
学习音乐知识和音乐表演技能的过程中,音乐识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虽然仅仅只有几个简单的“阿拉伯数字”和一些不常见的音乐修饰符号,但是,对于广大的孩子们来说,却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鸿沟。此外,儿童的年龄小,文字理解能力不足,加之教师教学引导方式不当的问题,将直接造成音乐课堂口风琴教学“高耗低效”的问题。而但抽象的文字性、语言式叙述难以突破教学的重围后,思考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显得甚为迫切,笔者认为,可以尝试结合多媒体视频教学的方法,比如,让儿童观看其他同龄人用口风琴表演歌曲的视频,为学生树立一个模仿的形象,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技术创设出的这种美妙的旋律,令儿童如痴如醉,激发他们深入学习口风琴知识和技能的兴趣。如此,一边看着教材中的曲谱,一边尝试自己利用口风琴演奏,就切实可行了。《白桦林》这首歌曲,曲调轻盈,但略带悲伤,寄托了无限的思念,在切换和弦的过程中又不需要太大的动作,因此,将它作为口风琴教学的“入门”课程,可以有效发挥出儿童的音乐感知和创造力,进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口风琴的入门课程虽然比较简单,但是想要完整、系统、流畅地吹奏出一首曲子,也并非易事,这其中需要学生以非常扎实的基本功,作为奠基。小学音乐教师也应当在音乐课堂上个,加强对学生的基础演奏训练,从细节入手,让学生每天完成一个小进步,看到一个个小的成果,如此,当他们能够完整地演奏完一首曲目时,我们再实施潜移默化地音乐辅导,如此,当儿童对音乐口风琴课程的学习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之后,我们所执教的小学生就会逐渐的成长起来。
比如,我们还可以从基础歌曲《雪绒花》、《一闪一闪亮晶晶》、《欢乐颂》、《生日歌》等入手,对儿童实施吹奏教学训练,由于这些都是平时儿童经常接触的歌曲,朗朗上口,旋律熟悉,通过实施这些歌曲的吹奏引导,可以让更多的孩子融合在口风琴的学习氛围中,从而逐渐喜欢上口风琴的学习过程中。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对于口风琴的学习,我们一定要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当学生的综合演奏能力提升一个阶层之后,我们再进入有难度的二声部、三声部、多声部的合奏教学训练中,让小学阶段的儿童在不断的克服困难,提升技能的过程中实现对音乐的深层理解,以及精神品质的荡涤。
儿童的表演欲望是很强烈的,他们希望别人能够关注到自己。而在我们教师实施课堂引导的过程中,一阵突然传出的口风琴声,显然是不太符合课堂教学秩序的,那么儿童又需要这样的一个展示自我学习成果的平台,我们教师怎样去安排呢?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在每节课的课尾部分,单独拿出两分钟或者三分钟的时间,鼓励儿童展示一下自己一节课的学习成果,让他们自己去用口风琴记录最真实的自我;其次,教师还可以在一个学期末的时候,举办一个以年级为单位的小学生口风琴演奏比赛,参与比赛的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小组,参赛的曲目不限,但一定要表现积极向上的生活和学习主题。比如《钟表店》、《雪绒花》以及《北京喜讯传边塞》等,让学生在吹奏口风琴的过程中,更可以锻炼手指的灵活性,大脑的活跃性以及团队合作的意识,加深对歌曲的理解,成为一个对生活,对学习富有乐趣和乐观向上态度的人,健康生活每一天。
综上所述,口风琴作为一种非常小巧且实用的音乐乐器,应用到小学音乐的课堂中,是非常合理且必要的。对此,基于口风琴教学的若干优势,笔者从不同的教学引导方向,简要分析了几点口风琴教学的拙见,不足之处尚有很多,但希望可以得到同仁的斧正,最后希望我们的“综合育人”教育明天早些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