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南 王莲 刘莲 杜丹 蒋献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科,成都 610041
患者男,38岁,头皮多发性丘疹,伴刺痛、瘙痒3年。患者3 年前无明显诱因头部出现粟粒至绿豆大小红色丘疹、结节,无自觉症状,后皮损逐渐增大、增多,最大皮损约黄豆大小,自觉瘙痒,触之有刺痛感,搔抓后易出血,无红肿、破溃。3个月前于我院就诊,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予以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皮损内注射,每月1次,共2次,皮损无消退,且瘙痒、刺痛等症状反复。患者既往体健,无类似家族史。
皮肤科检查:头顶及枕部十余枚米粒至黄豆大小不等的红色丘疹,表面光滑,孤立不融合,触之质韧,轻微压痛(图1A)。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棘层稍增厚,真皮小血管增生、扩张,血管周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部分血管内皮细胞似上皮样,呈柱状或立方状,突向血管腔(图2A)。真皮内大量血管增生,血管内皮增生、肥大,部分内皮细胞突入管腔,血管周围密集淋巴细胞、散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图2B)。
结合临床和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angiolymphoid hyperplasia with eosinophilia,ALHE)。
治疗与转归:皮损基底部注射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使用Nd:YAG 激光(四川航天世都制导有限公司),能量160 mJ,频率40 Hz,光纤垂直接触皮损表面进行连续扫描照射,皮损表面凝固、炭化,去除表面炭化层后再次扫描照射,照射次数根据皮损大小及深浅程度而定,直至皮损完全消失。1次治疗后皮损全部清除,疼痛轻微,术后无出血、渗液。5个月的随访过程中,刺痛、瘙痒、出血症状缓解,皮损无复发(图1B)。目前患者已失访。
讨论:ALHE 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血管增生性疾病,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红色的丘疹或结节。该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ALHE治疗方法报道较多,但复发率均较高。系统性回顾分析[1]显示,手术切除为最常见且疗效最佳的方式。手术切除治愈率虽高,但不适用于多发皮损。
图1 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者治疗前后临床图片 1A:治疗前,头顶及枕部十余枚米粒至黄豆大小不等的红色丘疹,表面光滑,孤立不融合,触之质韧,轻微压痛;1B:治疗后随访5 个月,原有红色丘疹全部清除,可见少许肉色丘疹,考虑为瘢痕形成图2 皮损组织病理检查 2A:表皮角化过度,棘层稍增厚,真皮小血管增生、扩张,血管周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HE×40);2B: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并突入管腔,周围大量淋巴细胞、散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HE×200)
对于数量较多且较小的皮损,激光治疗是较好的选择。CO2激光和氩激光基于非选择性的热作用,瘢痕和色素沉着的风险较大。Nd:YAG 激光除了被组织表面吸收外,还能穿透到组织内部,其波长为1 064 nm,作用深度较深,可达5 ~6 mm,较CO2激光、脉冲染料激光穿透力强,适用于ALHE这种血管病变较深的疾病[2]。Kadurina等[3]使用长脉宽1 064 nm Nd:YAG激光治疗ALHE 1例,治疗5次,每次间隔30 d,皮损完全消退,随访1年未复发。但长脉宽1 064 nm Nd:YAG 激光价格昂贵,所需治疗次数较多。而光纤引导的Nd:YAG 激光既具有CO2激光使组织凝固、炭化、气化的作用,又具有高选择性和强穿透力的优点,较CO2激光的热损伤范围小,且凝固、止血效果好,能量高度集中,可使组织瞬间升温,皮损表面经光纤照射后去除浅表凝固、炭化层,多次照射直至皮损完全消失。疼痛轻微,无须缝合,无出血、渗液,可控性好,瘢痕发生率小。
本例患者头部散在多发皮损,不宜采用手术治疗,且患者拒绝长疗程治疗方式,遂采用Nd:YAG 激光治疗。治疗后,刺痛、瘙痒、出血症状消失,随访5 个月皮损无复发,部分原有皮损处可见肉色丘疹,但无明显自觉症状,考虑为瘢痕形成而非皮损复发,患者对外观改善较满意。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