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明
浙江蟠龙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浙江景宁 323500
在施工过程中,道路桥梁建设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要求要非常严格,因为混凝土是路桥建设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如果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没有保证,那么整个路桥工程的质量也就无从谈起,所以其重要性也就显而易见。混凝土裂缝作为路桥建设中常见的隐患,对施工的质量以及安全造成极大的影响,要解决此问题,要从主要的两方后面入手:一是对施工的措施加以改善使裂缝问题得到有效控制;二是对施工设计仔细研究,让其与实际的作业吻合。而且基于混凝土的结构特性,将其形成的原因认识透彻,进而运用合理的方式是裂缝问题进行预防与处理。
混凝土由根据组分的特定比例各种材料组成的混合材料。而在道路和桥梁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裂缝的出现:一是与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息息相关,而混凝土的材料质量高低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二是在混凝土混拌过程中,如果对其比例使用不当或者将搅拌时间控制不到位,导致混凝土的性能大打折扣,就会产生裂缝;三是水泥作为有保温作用的混凝土材料的主要成分,其水化时产生的水化热,假如不能及时有效地排出,混凝土内部将会出现温度梯度,进而产生混凝土裂缝。
混凝土收缩主要是塑性收缩和干缩。塑性收缩是发生在混凝土硬化前,混凝土发生失水而收缩的时候,混凝土内部的抗拉应力大于了拉应力,从而导致混凝土的外观及内部布满横向或纵向的非均匀的裂缝;干缩是因为混凝土的水灰比没有达到设计要求,出现失水现象,导致裂缝的出现,是在混凝土浇筑和硬化时发生。
温度裂缝,简而言之,就是温度发生大的差异导致混凝土内部应产生差异,抗拉性能降低,进而产生的裂缝。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的原因是受热膨胀,例如,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低于内部温度,内外温度产生差异,导致混凝土抗拉应力小于拉应力,产生裂缝。
沉降裂缝是指的是混凝土的一种非结构性裂缝。沉降裂缝的产生主要包括结构地基土质不匀、松软,或回填土不实或浸水而造成不均匀沉降所致;或者因为模板刚度不足,模板支撑间距过大或支撑底部松动等导致,影响施工的整体质量
根据具体工程条件和气候条件,在设计阶段的总体规划和路桥承载力上,工程技术人员应科学规划和预算施工设备和材料负荷,使设计荷载符合且保证实际混凝土荷载,防止人为因素导致混凝土裂缝。另外,钢筋的质量有必要认真检查,合理的对钢筋进行布置,及时修复混凝土的裂缝,防止因钢筋腐蚀混凝土而产生裂缝出现的负载荷情况[1]。
为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料的质量。要对原材料的骨料、水泥的质量以及整体的抗拉强度严格按施工标准选择,对此的严格把关才能保证混凝土承载能力,排除了施工的后顾之忧。还有就是对混凝土的配比和混拌操作,要依照实际标准进行操作,从而使混凝土整体抗裂能力大大提高。
混凝土在搅拌时,为了使其温度迅速降低,必须及时加水,尤其是在夏季作业时,有必要对混凝土的温度和浇筑的厚度合理的掌控,在浇筑的过程中降低混凝土的温度。而且还可以在施工情况,在混凝土内部加设加温管道,改善混凝土的温度。最后在建筑完毕之后,对建筑进行行之有效控温措施,避免混凝土裂缝的形成。
为了避免在道路和桥梁上出现开裂,施工完成后要进行相应的维护工作,使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得以,这是由于施工道路的末端经常会有裂缝出现。道路和桥梁完工后的维修保养目的,是为了施工后的道路桥梁不因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开裂。仔细观察和调查钢筋混凝土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并研究控制的有效性,这可以确保后期路桥的有效维护,从而实现路桥的质量。因此,根据实际工程条件,选择更为合适的桥梁维修和保养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道路和桥梁施工完工后进行维护时,必须对混凝土维修与养护加以关注,应控制好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以避免温度和湿度变化引起的裂缝。混凝土结构最主要的是稳定性与牢固性,稳定性就是膨胀与收缩,其不会形成直观的裂缝。牢固性就是它的承载力是否达标,会不会对混凝土结构有影响[2]。而且提高耐久性,稳定性也有助于提高耐久性。以下是提高混凝土体积稳定性与牢固性的有效措施:(1)对非碱性活性或者弱碱性活性骨料加以选取。(2)通过选区弱碱水泥,降低水泥在配比中的含量,加入缓蚀剂,来控制水化产生的温差。(3)抑制和防止碱性骨料反应。碱性骨料反应是水泥中碱性氧化物与反应性附聚物之间的化学反应,由于硬化混凝土的膨胀而造成损害,严重影响混凝土使用有效期。
因此,社会经济发展推进了路桥建设的发展。道路和桥梁建设项目数量都有了很大的增加,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混凝土施工作为路桥施工中的重点工程,裂缝问题成了混凝土结构控制的难点。而对于混凝土裂缝的错综复杂原因,施工部门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分析,并制定完善的措施,有效的解决混凝土裂缝问题,提高整体路桥施工技术水平,确保路桥运营的安全可靠。从长远来看,有效的解决裂缝问题可以充分实现道路桥梁建设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交通工程建设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