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堃 叶善杰 孙建美
胶州市市政工程处 山东胶州 266300
(1)设计因素。对于市政道路路基结构而言,以部分城市路基沉陷病害为例,市政道路的交通量类型复杂,交通量大小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导致市政道路路基结构病害成因相对复杂。城市市政道路施工和城市工民建工程项目相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市政道路经常规划在建筑结构分布众多、工程地质条件不良的区域,在市政道路前期的勘察设计过程中,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好城市软土路基或者矿产采空区的勘察和治理,在后期运营过程中极容易引发瞬间沉陷,甚至大规模塌陷事故[1]。在市政道路勘察设计实践中,对于大填挖方路段的路基稳定性及荷载变形方面的验算设计存在缺陷,对相应的施工工法和路基换填料没有进行明确的界定,对后续的施工和运营埋下重大安全隐患。
(2)施工因素。以市政道路工程项目为例,除了设计因素外,施工因素也是导致市政道路路基沉陷病害的主要诱因之一。部分城市的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城市地下暗河分布密集,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经常性出现软弱下卧层结构,部分城市的山区市政道路的填挖方量较大,由于大量填挖方引发的路基土体换填问题,很容易因施工现场质量把控不当引发路基填筑料不满足承载力、压实度、变形及压缩性等指标要求。此外,水毁引发的路基冲刷导致的路基结构破坏也是一大因素,如遇降水量增加,季节性冻融循环及湿度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容易引发路基填筑料中的小粒径碎石流失,造成长期的细微、不均匀沉降病害[2]。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对于填方量较大的路基标段,在不同层路基填筑料填筑过程中,尚未按照规范要求的顺序填筑,导致高填方路基分层结构不明显,各层及总体填筑厚度不满足施工要求;路基填筑后,未按照规范要求开展初压、复压及终压施工,路基各层压实度不达标;部分填挖方交界位置,没有设置路基衔接台阶,导致路基交界位置在路基自重及上部荷载的耦合作用下出现明显的不均匀沉降病害;路基施工过程中没有妥善处理好防排水工作,渗透到路基层内的水分无法顺利排出,滞留水分削弱了路基碎石的相互握裹力[3]。
(1)填方路基开裂。填方路基裂缝是从路基内部发育而成,由于路基结构不同位置的变形存在差异,导致路基结构内的不同位置出现明显的拉伸和压缩区域,在拉伸区域,一旦拉伸应力超过路基填筑料的抗拉强度,将诱导内部产生向外辐射裂缝。(2)对于沥青混凝土路面而言,由于路基结构的不均匀沉陷,导致沥青路面出现横向、纵向及交叉向裂缝,破坏了沥青路面的密封性和整体性,后期容易引发沥青路面唧泥、鼓包、翻浆等各种病害。(3)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而言,路基结构的不均匀沉降将引发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整体脱空、错台,导致水泥混凝土面板丧失支撑点,一旦上部集中荷载超过水泥混凝土面板的抗拉强度值,将诱导混凝土面板出现脆断。(4)市政高填方路段边坡荷载失稳病害,高填方路基边坡失稳破坏是高填方路基不均匀沉陷发展至后期的表现。
在进行市政道路路基施工前,首先应当要做好相关勘测工作,以切实保障施工质量。施工前的勘测主要是为了详细了解工程概况、施工现场条件、周边影响因素等,从而提前发现可能会引起道路路基沉陷的因素,提前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整治。同时,加强施工前的勘测还有助于制订更加完善和优化的施工方案,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各种施工质量隐患,延长市政道路的使用寿命。
有时候,偶尔出现了市政道路路基沉陷问题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及时发现这些问题,相应的也没有及时进行处理,从而使问题逐渐恶化,最终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所以,为了在当发生路基沉陷问题后第一时间发现和处理问题,应当要加强路基沉陷观测。一般情况下,市政道路路基沉陷观测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先进行地面沉陷观测,再根据观测结果分析路基沉陷情况;二是分层沉陷观测;三是深层沉陷观测。在实际进行路基沉陷观测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具体的观测方法,或是综合运用多种观测方法,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
首先在施工准备阶段,应当详细调查市政道路工程的基本概况,了解工程资料,细分工程总体质量目标,设置完善的施工质量监管机构,制订合理的施工质量管理标准规范,以及明确施工人员的质量责任,制订合理的奖惩机制。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应当要严格把关好材料质量,严禁不合格的材料出现在施工现场,并提前做好相关技术交底,严格落实标准程序,以及加强对每道工序的施工质量监管,确保上道工序质量过关后再开展下道工序的施工。而在竣工验收阶段,则应当依照国家关于市政道路工程的相关质量标准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验收,一旦发现有不合格的地方,应当及时下令返工修复。
综上所述,材料原因、人为原因及管理原因等均是市政道路路基沉陷的主要成因,为了尽可能地避免市政道路路基沉陷问题的发生,以提高市政道路的使用安全性及延长道路寿命,应当要加强施工前的勘测、路基沉陷观测及施工质量管理,切实保障施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