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坛:复旦开放的名片

2019-11-28 10:34罗倩赵敏
国际人才交流 2019年1期
关键词:复旦智库上海

文/罗倩 赵敏

复旦大学自2005年创立上海论坛,始终将勇担国家战略任务、行使大学社会责任为使命,通过13年的运营和积累,不仅将论坛逐步打造成一张复旦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金色名片,同时也是一个向国际智库传递中国智慧、中国声音的舞台。

作为目前在上海举办的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论坛之一,上海论坛始终以“关注亚洲、聚焦热点、荟萃精英、推进互动、增强合作、谋求共识”为宗旨。上海论坛,始终紧密围绕世界、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趋势来创新发展。从创始之初,将论坛主题定为“经济全球化与亚洲的选择”,以呼应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随着国际力量对比和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正成为当务之急,从2018年开始,论坛将主题变更为“全球治理与亚洲”。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上海论坛在组织机制上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并逐渐探索出一条切实有效的发展路径。开放办会、将论坛与智库建设结合,是上海论坛的重大创新与实践。

开放办会,提升论坛国际化水平

从2015年开始,上海论坛尝试创新办会机制,逐步向校外以及全球开放圆桌/子论坛申办,论坛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合作机构数从2015年的33个增加到2018年的46个,其中国外机构比例从2015年的18%增加到2018年的37%,翻了一番。国外嘉宾比例从2015年的44%增加到2018年的57%,国外嘉宾人数首次超过了国内嘉宾人数。嘉宾国别也更加多元化,国别数从2015年的37个增加到2018年的61个,除欧美亚大国外,还覆盖了“一带一路”沿线、中东欧、拉丁美洲和非洲。可以说上海论坛是中国高校乃至非官方论坛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论坛之一。

广邀合作,构建庞大国际学术交流网络

2015年实行开放办会制度以来,已有100多家国内外智库、高校、企业、媒体等机构申请承办分论坛,其中国外机构近60%。包括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波兰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东西方中心、东京大学、匈牙利中央银行、美国高通公司、韩国SK集团、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国际知名智库、高校和企业深度参与了论坛的组织和讨论。

这些机构为上海论坛带来一大批高端嘉宾和优质资源,其中部分机构还在论坛平台上与复旦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推动了学校的国际智库网络建设。

聚才凝智,服务中外人文外交的高端智库建设

上海论坛不仅是思想的传播平台、人才的聚合平台,也是智库机构互相了解和建立合作的平台。通过参与上海论坛,一些国际知名高校、智库机构加深了对复旦的了解,寻找到了合适的合作方向。

近五年来,通过上海论坛,复旦大学与57个国家的131家国际智库机构建立了联系。2017年,论坛邀请了阿根廷等6个拉美国家12所大学校长参会。在会议期间,成立了复旦—拉美大学智库联盟,将复旦的智库网络拓展到了拉丁美洲。复旦大学国际智库中心也于同年在上海论坛期间成立。2018年上海论坛期间,复旦大学与来自乌兹别克斯坦、日本、拉脱维亚等国家的十余名智库代表,就新发展模式与观念、区域安全与合作、“一带一路”等相关议题进行了探讨,并在机构合作、学术交流及智库国际化拓展等方面达成了多项共识。

上海论坛通过助力构建国际智库网络,协助复旦大学逐步创设各国各领域间的人文对话机制,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智库合作平台。

搭建平台,助力复旦国际合作与国际组织人才培养

作为复旦大学规模最大的国际学术论坛,上海论坛主动承担起推动复旦与国外高校、研究机构学术合作及人才发展的责任。近几年,半数以上的圆桌论坛和分论坛主席来自复旦校外,上海论坛正是通过品牌影响力,为圆桌论坛和子论坛邀请到了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机构和学者,为这些机构和学者与复旦的广泛合作架设桥梁。

为了配合学校拓展国际组织交流和人才培养工作的需要,2018年上海论坛特别为复旦国际组织高端圆桌提供平台并服务会务,会后还牵线介绍联合国亚太经社委员会等机构给复旦校内学者,努力促成相关国际组织合作协议的洽谈及签署。

扩展国际顾问团,持续引进国外智力

国际顾问团是上海论坛的核心组织之一。论坛邀请政、商、学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代表加入国际顾问团,包括土耳其前总统阿卜杜拉·居尔、意大利前总理恩里克·莱塔、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理捷米尔·萨里耶夫、北欧部长理事会秘书长达格芬·赫布劳腾、世界银行前行长罗伯特·佐利克、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等。一方面,论坛邀请国际顾问们为论坛的主题策划、议题设置出谋划策。另一方面,论坛也会就中国与亚洲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向国际顾问们咨询,将引进国外智力与服务国家大局、维护中国利益完美结合。

聚焦热点问题,多元聚集,跨界融合

上海论坛是一个国际性的综合论坛,它不仅关注亚洲,也关注全球问题。在议题设置方面,上海论坛始终聚焦国家和世界发展的重大议题和热点,打破学科界限,从多元视角讨论问题、建言献策。

上海论坛是全社会的论坛,是学界、政界、商界卓越人士共同参加的论坛。论坛鼓励跨界融合,在嘉宾构成上,论坛聚集了来自学界、政界和商界的权威人士共同参与,增加讨论的深度与广度,在论坛的平台上放眼多元世界,传递中国声音,并在不同领域的对话和交流中,为后续的深入合作打开了空间。

2018年上海论坛除了全球治理、生态治理、公共安全、社会治理等领域外,首次引入了科技元素,将科技话题与人文背景结合,探讨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给社会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加强论坛设计策划,重视思想成果的产出与交流

嘉宾的思想成果是论坛的魅力所在,也是论坛的影响力来源之一。论坛通过前期、会中和会后三个阶段助推论坛思想成果的产出。在前期,论坛通过加强与圆桌/子论坛的沟通与引导、收集并印刷发放论文及演讲摘要集等方式,保证论坛期间讨论主题的聚焦和深入。在论坛期间,组织专门团队梳理提炼当日论坛的讨论内容,制作《上海论坛简报》,并形成观点集萃。这些资料都在论坛期间发布,供嘉宾即时交流,供媒体及时传播。会后,论坛以政策建议为导向对会议内容进行二度开发,形成各圆桌/子论坛政策建议报告。论坛还组织学生采访团,对嘉宾就热点问题采访报道,整理集结成《上海论坛嘉宾访谈录》印刷出版,将论坛上的嘉宾观点和思想成果进行深入挖掘和再次传播。

自2015年起,上海论坛开始着手在海外举办预热圆桌。从2015年至今,论坛连续在美国圣地亚哥、丹麦哥本哈根、匈牙利布达佩斯等地举行了海外会议,就“中国及其区域合作”“社会科学与中国研究”“全球治理与亚洲”等主题展开讨论,获得了海内外热烈反响。通过论坛的全年运营,有效提升了论坛的国际性和品牌影响力,让更多人在论坛的平台上建言发声。

上海论坛丰硕的思想成果为智库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积极推动了智库的咨政工作,而论坛的国际化网络同样推动了复旦发展研究院这一校内二级单位的国际合作与资源拓展。上海论坛充分发挥平台效应,帮助发展研究院实现了聚人聚智的功能,增强了智库的实力和影响力。复旦发展研究院被《光明日报》评选为“2016年度中国十大影响力智库”之一,并在中国社科院、上海社科院等多家机构的智库排行榜上名列前茅,上海论坛本身也在“2017CTTI-BPA智库最佳实践奖”评选中荣获智库最佳活动特等奖。

2018年年初,上海发布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目标是引领上海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建设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上海论坛作为智库型论坛,应集聚全球智慧,为上海城市发展出谋划策,并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品牌价值。

猜你喜欢
复旦智库上海
民居智库
民居智库
今在红楼第几层?——复旦《红楼梦》课程中的文化与人生
中政智库“五朵云”
中政智库“五朵云”
第三届复旦科技创新论坛在上海开幕
欢乐上海迪士尼
复旦、上海交大两校探索人才选拔重要节点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