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赞其位于中亚腹地新疆西天山北坡的伊犁,以“塞外江南”著称,是伊犁主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文化内涵深厚。也是我国数百年民族大融合的见证者。
喀赞其虽然仅22.9平方公里,但其是有47个不同民族的3个乡村构成,维吾尔族占主要部分,为人口的77%。其间中式、民族风、欧式、俄式等中西结合的建筑彰显着47个民族睦邻友好的生活画面。自2007年政府对喀赞其等地进行保护性开发改造,在保持原有风貌格局的基础上,对特色民居、古建筑、道路、厕所修缮,在政府和各族居民的共同努力下,喀赞其已成为“AAAA”级景点和中国第一批历史文化街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后,乡村旅游业及特色小镇的建设成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助力杠杆。作为众多少数民族的聚居地的喀赞其更应把握其人文环境资源优势,为实现乡村振兴及惠民发展而更进一步。
1.规划规范化、资源整合合理化
喀赞其拥有自清代乾隆年间以来不同时期古代建筑300余幢,同时还有具有浓郁伊犁地方民族特色的居民庭院2万余户,面对数量如此众多的各类建筑,对其进行宏观层面的整体规划显得更为必要。因地制宜的整体规划,有利于政府对其资源进行充分整合,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使发展成果惠及当地居民。喀赞其的整体规划是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传承保护的关键所在。管理者在遵循其原有的独特少数民族风貌基础上,对少数民族村寨进行改造,完善基础设施,修缮老旧建筑,最大程度保护少数民族民俗民宿原有风貌。
2.关注当地生活价值,进行民俗文化建设
喀赞其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在此得以保留,其关键在于各少数民族长期聚居的背景环境未曾改变。地域文化同民族文化的良好结合,为喀赞其进行少数民族村寨建设、发展民俗旅游带来珍贵的生活价值和比较优势。这种生活价值亦是当地独一无二、其它地区不可复制的宝藏资源。同时,发展少数民族村寨振兴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巨大推动力。
喀赞其若能继续保留当地村寨及居民生活的原始特征,定能吸引全国乃至世界的的关注,并带动当地产业的发展。喀赞其关注生活价值的同时,还应进行民俗文化建设,如:推动少数民族歌舞、音乐创作,提高表演力和传播力;培养民族手工艺者,传承并振兴民族手工业。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丰富生活价值的内涵,还可提高居民同旅客的互动率,增强旅客体验感。
3.注重本地人才培养,外地人才引进及管理
地区的长期稳定发展离不开人才,对于少数民族村寨建设更是如此。新疆由于地理位置、信息不对称性、经济落后性等原因使得人才引进难度更大。因而,面对人才不足的情况,当地人才战略应以发掘培养本土人才为主,外来人才引进为辅。当地民族成分的复杂性使得本土人才更易适应当地工作环境,更深了解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更长久的在此工作生活。从当地长远发展看,这将更利于人才的长期培训和管理。而对外地人才引进策略则可实现不同地区的人才交流,信息互换、共促成长,还能使当地管理者学习到其它地区发展的先进之处,为实现喀赞其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振兴发展,提供最新、最优的参考借鉴模板。
4.发展特色产业,促进产业融合
喀赞其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业。
首先,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业,可吸引大批量的游客前往喀赞其进行消费,为当地民俗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带来获取机会。据政府公开数据显示,随着喀赞其民俗旅游业的发展,喀赞其已通过对少数民族传统民居的改造,建成民俗家访点58户、少数民族特色农家乐及各类餐饮服务业30余家,旅游商品生产企业53个,旅游商品门店和手工艺品门店近百家,哈迪克(特色观光马车)经营户25人。以上特色产业的融合,为当地居民实现增收致富提供了有效途径。
其次,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业有助于转变当地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调整经济产业结构,且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更具获利空间和发展前景。
最后,喀赞其少数民族特色产业的融合,可增加就业岗位,有效解决因文化水平低或年老体弱产生的就业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好的惠及于民,有助于精准扶贫的开展。
5.提高宣传推广力度
旅游业的兴旺发展离不开大众媒体的宣传推广。喀赞其距中部及东部省份空间距离遥远,不易被了解,喀赞其除了借助传统的传媒方式进行宣传,还应借助近年在国内兴起的自媒体及短视频平台进行宣传,如:抖音、微视、微博等平台。还可邀请从伊犁走出的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明星、作家(如:佟丽娅、段奕宏、毕淑敏、多雷等)协助宣传,增强影响力,加强“推A”力度。
1.金融创新与乡村振兴结合
金融能否创新,关乎乡村振兴可否顺利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支撑,当地金融机构应围绕喀赞其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业及相关产业进行金融创新,丰富贷款抵押品种,扩大放贷范围,提升放贷额度,降低贷款利率。金融机构还需创新贷款产品种类,建立保险机制,使金融产品及服务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发展。
2.财税优惠政策扶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伊宁市政府为升化原住民思想出台了《喀赞其民俗旅游区优惠政策》,帮助其调整思路,提高从业水平。政府还应设立喀赞其旅游产业发展扶持基金,用以对喀赞其内少数民族特色风格明显的庭院和对从业积极性高的困难群众进行资金扶持。对喀赞其内刚起步的沙粒画、皮具、马具等传统民族手工艺品等个体经营者进行财税优惠及减免,鼓励当地居民充分利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大环境,通过自己的劳动实现脱贫致富。当地政府还应在财政允许的条件下,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缓解主街区因游客数目增多而产生的交通道路压力,提升访客体验和满意度,使居民受益。
3.建立以大数据为背景的互联网征信系统,设立信用双向评估,健全信贷体系
由于当地居民收入不高,喀赞其少数特色村寨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参与其中的居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使住户共享喀赞其发展红利。然而,当地近50%的少数民族居民为低保户,其家庭自有资金匮乏,阻碍了从事民宿经营、民族手工艺品经营或民族餐饮娱乐经营的道路。为了使乡村振兴成果普惠于民,政府应建立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互联网征信系统,对此类居民进行信用评估,发展信贷业务。推进“互联网+精准扶贫”“互联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精准扶贫”等精准扶贫模式的构建。
同时,喀赞其管理者还可借助征信系统对从业者及经营者进行信用评估,制定奖惩规章制度,对信用良好的个体进行奖励,如:在游客中心接待游客时,将信用良好的民宿及经营商户优先推荐等。互联网征信系统的建立还可使金融机构增加对居民放贷的信心,为金融机构的发展提供保障。
4.加快互联网金融与民俗旅游跨界融合
喀赞其应发展“互联网+旅游观光产业”的模式,实现对融资成本的降低,融资效率的提高。合理使用众筹等措施,集中资金优势,促进当地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
5.便捷资金流转通道(第三方支付)
受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喀赞其支付方式多以现金结算,存在资金流通效率不高,资金安全保障性差等问题。随着当下互联网金融和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应在当地进行网上支付、手机支付、手机银行等宣传,扩大第三方支付的普及度,提高资金流通速度,缩小城乡金融服务之间的差距。政府及喀赞其管理规划部门还应持续推进金融网络平台建设,打造可实现线上交易的电子商务平台,拓宽当地旅游特色项目及少数民族特色手工艺品的销售渠道,增大经营者获利空间,方便游客自主购物。
综上所述,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当地政府应在对喀赞进行宏观规划、产业融合的基础上,发掘少数民族的文化价值;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提高少数民族特色资源宣传力度;高效利用财税政策及互联网技术,进行金融创新,使得喀赞其能够突破因资金不足产生的发展束缚,实现对喀赞其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促成当地精准扶贫的实现,改善民生,切实为少数民族村寨居民带去发展红利,推动当地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