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王小兰
随着新型技术的快速发展、生产效率的不断提升,纺织行业为我国解决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但如今为什么几百万的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想去工厂?制造业为何遇到“招人荒”?为何有技术含量的制造业技工“输给”技术含量并不高的快递员?如何让行业技能型人才更有奔头?这些话题引起了纺织从业者的认同和深思。今年两会上不少行业代表、委员就纺织制造业技术人员流失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和看法,针对纺织企业出现“招人荒”的现状给出了实实在在的建议。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端小平在会议中谈道,要全方位加强高质量发展,共创纺织行业更加辉煌的明天。我国纺织行业已开始迈向高质量发展,如何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目前大部分企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对全新的设备、全新的工艺以及全新的操作方法,企业需要更多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这一类的复合型人才,来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范冬云是兰州三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纺纱厂的一名一线纺织女工,日常工作就是将细纱机上的“断头线”接好,28年来兢兢业业的她以一线纺织工人的身份光荣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谈及纺织行业的发展,范冬云说:“纺织工业是我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纺织品服装的整体质量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方面。只有加强建设人才体系,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纺织强国目标。”她还提出,要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就要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充分依托国家和行业重大科研及工程项目,加强培养行业科技领军人才。优化人才管理体系,与第三方人才招聘机构建立纺织服装高质量发展人才储备库。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她建议进一步完善行业性公共服务平台的人才服务功能。制定工匠评定标准,完善培养及配套激励机制,优化行业劳动和技能竞赛体系。
江苏阳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丽芬也持相同看法,她谈道,要鼓励行业协会、企业和院校根据行业发展现状、今后的发展趋势以及技能人才的结构特征,结合企业或行业的生产服务实际,建立多元化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对相关高校的扶持政策,大力支持校企合作,帮助企业提升工人的技术水平,助力企业更好发展。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我们要以现代职业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可见大量培养和吸收适合的人才,正是符合李克强总理关于多管齐下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报告精神要求。
范冬云对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表明了自己的看法:一定要加强纺织行业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有机衔接,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发展,建立区域、领域广泛覆盖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对于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安徽华茂动力分厂弱电班长吴友胜说道:“今年报告中提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让我有很深感触。对制造业来说,现在各行业都存在技能型人才缺乏的情况,加大职教的发展既能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能够满足企业在转型升级中对人才的迫切需求,这对制造业的升级会有实实在在的帮助。”
常州老三集团缝纫操作工李承霞说:“今年报告中提出要加大力度发展职业教育,我作为一线工人,进一步增强了从业自信。纺织业要发展需要有很强的技术支撑,希望越来越多的纺织工人能看到个人在产业发展中的前景和提升的空间,增强对行业发展的信心。”
陈丽芬讲道,阳光集团将继续坚守主业,坚守实体经济,把主业做大做强。去年公司已经完全退出金融、房地产行业,这主要是因为公司的人才和特长就是做毛纺服装,而在其他行业并不专业。
陈丽芬补充道,要加大弘扬“工匠精神”的宣传力度,大力表彰先进工匠人才,对工匠人才设置长效的奖励机制,提倡全社会认可工匠的价值。在制造业企业中设立国家工匠型企业,并制定《工匠型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行业协会建设一批功能齐全、设施一流的技能大赛实训基地。对获得技能大赛金牌的选手,可晋升为高级技师并破格认定为当年度首席技师,享受相应待遇,对获得技能大赛优异成绩的选手,以及为获奖选手提供指导和帮助的技术指导专家、教练,按照国家奖励标准分别给予奖励,对选送企业、院校,给予相应奖励。
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咸阳集团一分厂“赵梦桃小组”组长何菲,她表示,要解决近几年纺织行业招工难、留人难的问题,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社会地位的缺失,首要做的就是加强工人职业的获得感、幸福感,让技术工人成为受社会尊重的群体。工厂要改变把工人当“机器”看的理念。相比于任劳任怨、埋头工作的父辈,年轻人除了工作,还想要丰富的业余生活。他们成长在互联网时代,接触的信息也远超父辈,除了追求基本的温饱与物质满足,他们还有更多精神层面的需求,个性也更加鲜明。而在很多工厂里,除了干活还是干活,整天就是工厂、食堂、宿舍三点之间的单调重复。何菲认为工会应该要在这方面应发挥“大家庭”的作用,积板丰富工人的业余生活,让他们在工作之余,也能有符合年轻人需求的社交、文娱等活动,让职工群众都能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感受到充分被尊重。
何菲语气坚定地说:“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让‘劳动光荣,工人伟大’焕发出生命力,让它不再那么遥不可及,更不是一句空话。”
如何培养和留住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复合型人才?范冬云认为,首先就是要提高工人待遇,在稳定技术工人队伍方面,提高技术型人才的收入,完善科研人员收入分配政策,推行科技成果处置收益和股权期权激励制度。改善员工工作环境和基本生活条件,提高人力资源队伍稳定性。鼓励有条件的纺织产业建设专业人才公寓,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提供更为良好的生活环境保障。
如何让“劳动光荣,工人伟大”焕发出生命力。何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道,自己在细纱工序运转班工作14年,对高温、高湿、高噪音的工作环境深有体会。近几年纺织行业招工难、留人难问题尤为突出,老员工流失导致经验、技术流失严重。因为一线的工作环境艰苦,很多年轻人已经不愿意进厂当工人。这种情况不仅存在于大型纺织企业,在中小企业也十分突出。她认为提高工人待遇刻不容缓,特别是技术工人,在网络上时不时会见到工厂万元月薪依然招工难的报道,但往往噱头成分居多。要达到“定薪”,需要超长工作时间以及周末节假日的加班加点。不仅强度大,平均算下来的时薪也就是一般水平,而且往往在“五险一金”方面缺乏保障。
企业要想真正赢得年轻人的青睐,何菲认为,首先必须改变待遇低、强度高、保障少的现状,另一方面企业还要尽可能地满足职工在住宿、餐饮、交通以及其他方面上的补贴。让工人有足够的获得感,愿意把目前的工作当成事业,而非暂时谋生的手段。要在全社会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宣传力度,积极为技术工人提供成长、成才、实现价值的发展空间,让技术人才感觉自己“有奔头”,使他们更好地立足本职、钻研技术、多做贡献,为技能型人才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