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茹花(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2011年12月之前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作文采用“英语要求+汉语提纲+英语题目”的命题形式,既不能很好地考查出考生综合运用语言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无法检测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且还无形中造成了在过去二十多年里的大学英语教师的教与大学生的学都把应试作为最终的目的,教师平时的教学重点和学生的学习重点都放在了语言形式的训练上,大多都是简单的模仿和机械的套用所谓的“万能模板”,而忽视篇章结构知识的传授和语篇意识以及人文素养的培养,学生因此也形成了不良的写作学习动机和“套用模板”的写作习惯,不能真正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和对事物的客观认识,也没有形成真正务实的写作本领,最终导致了学生在就业后的实际工作中“高分低能”的状况层出不穷。
2011年12月开始,大学英语四、六级作文命题形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出现了一题多卷的命题形式,避免单一的命题话题,再到2012年取消了以往的汉语提纲,答题纸上也不再提供英语的作文题目,同时还出现了看图作文等形式,这就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2012年至2018年这七年时间里,四、六级作文命题形式有看图式作文、名人名言、各种应用文以及一题多卷等多种命题形式,克服了以往“伪立意、伪文体、伪公平”的“英语要求+汉语提纲+英语题目”的命题形式,避免了“雷同化和模式化”的缺陷,命题形式逐步呈现出了“题目的开放性;文体的囊括性;表现的兼容性;含义的内隐性;现实的观照性;题面的简明性”等新特点,而且在同一年内的两次考试作文的命题形式也具有很明显的“多元化和反押题”的趋势,从而有效地杜绝了学生套用“模板”而写出文不对题的“阴阳脸式”的“伪作文”,开启了以“阅读为导向,理解为核心,交际为目标”的新趋势。这一改变,正是逐渐地让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回归到帮助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和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素养的初心上来。
这次史无前例的命题变化尝试,必将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促进其迈向一个新的台阶。可是现实中的大学英语写作的实际教学状况却令人担忧。
第一,学生深受以“翻译促写作”理念的影响,写作依然停留在过去以“应试为目的”的生搬硬套的模仿,习惯性地套用模板,导致“阴阳脸”的“伪写作”现象依然存在。师生在教学中为了一味追求获得高分,以应试为教学目的,在写作教学中长期运用以“翻译促写作”的“提纲式”的陈旧方法进行练习,而忽略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第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一个规模庞大的标准化考试,其写作命题本身具有机械性、可预测性和可模拟性的特点。受利益的驱使,一些社会培训机构会在破解命题形式和主题方面狠下功夫,迎合了学生以“考试为目的”的功利性学习动机,降低了培养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和人文素质培养目标在学生当中的影响力。
第三,大学英语教师相对于专业课教师来说工作量大,课堂时间有限,往往会顾此失彼。每个大学英语公共课教师平均所带的平行班级都是四到五个(班级学生数目三十到六十不等),周平均课时量在12-15学时。大学英语教师工作量大、教材更换频繁,以及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基础不同和专业差异等诸多的因素,导致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专门用于写作教学的时间十分有限,繁重的教学工作量也导致教师对开展第二课堂大都有心无力,无法积极主动地为学生开展多元化写作教学。
第四,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在写作教学和批改作文中,仍然使用陈旧的方法和手段:“模仿”和“面批”。陈旧的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也难对每位学生的每个错误进行详细的纠正与讲解,很难做到有针对性地缩小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语言基本功方面存在的差距,庞大的班额也很难真正提高所有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另外,按照教学大纲计划,一个单元布置一次写作任务,整个学期共计写作练习5-6次,练习的频次和批阅反馈的频次都很低,很难在写作方面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帮助。
第五,学生整体上缺乏题目意识、语篇意识,人文素养基础薄弱。笔者在多次大学英语考试监考过程中发现,自从采用了“多元化和反押题”的命题形式以后,考生有将近一半以上是不写作文题目的,或是写了题目却无法正确表达语法和语义,或是写的题目和文章内容不相一致。这一普遍现象在平时批阅学生作文的时候也很常见,这说明学生在写作中忽略了题目的“内隐性”和现实的“观照性”,阅读理解能力和语篇整体意识普遍很淡薄,真话意识、读者意识、个性意识和文值意识等人文素养基础薄弱。
为了适应大学英语四、六级作文命题形式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为了在更大范围、更高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水平,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大学英语教师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可以尝试一些多元化的方法。
第一,大学英语教师在不断更新完善自身多元化写作教学理念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写作观、积极的学习动机,以及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大学英语教师应该首先克服自身在陈旧命题形式影响下业已形成的“为考试而教”的教学理念和学生形成的“为考试而学”的不正确写作观。教师有责任与义务向学生阐明作文命题形式的变化是实现由“翻译促写作”到“阅读为导向,理解为核心,交际为目的”的一个质的飞越,而不只是形式上的简单变化。这种变化就是为了真正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即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第二,大学英语教师应弱化标准化考试的机械性、可预测性和可模拟性,加强平时写作练习的趣味性和人文化,增强学生写作练习的兴趣。作为一个大规模的标准化考试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大学英语写作命题形式难免会有其机械性、可预测性和可模拟性。但是,考试毕竟只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途径而已,而不是唯一途径。因此,教师在日常的写作练习中,可以下意识地避免“模板”训练,有意识地加入更加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和更能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话题,增加学生写作练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同时也可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力度和强度。
第三,大学英语教师应该积极克服困难,充分调动自身主观能动性,高效地开展好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和创建多元化的教学写作形式和方法。在标准化考试的总体格局不变,大学英语教师教学任务重且用于写作教学的课时量少的情况下,教师只能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充分调动自身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提供和创建更多的写作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大力开展第二课堂,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充分借助多媒体教室、移动设备和各种适合用于大班授课的具有可行性的新兴APP,例如句酷批改网、新东方批改网和知课批改网等,来辅助多元化的写作教学。
第四,大学英语教师需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开展多元化的批阅方式。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借助新媒体的辅助,形成全方位、多渠道的课内课外和线上线下(online-fuse-offline)写作教学和批阅模式,加强课外和线上写作教学指导实践与批阅反馈,增加学生写作批改的途径和方式以及评判标准,可以是课间面批、课后通过微信或者QQ在线批阅、同学之间在线互批和平行班级对调互批、不同专业学生互传批阅等多种方式,增加写作和批阅的频次来弥补传统课堂时间有限的缺陷与不足。
第五,大学英语教师既要关注学生英文写作的实用性需要,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了给学生日后走入社会对实用性写作的工作需求打下良好的写作基础,大学英语教师需要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不断地开拓学生的写作视野,创造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和整体意识,灵活地启发学生形成题目意识,积极地引导学生树立求活意识和务本意识、经常鼓励学生养成真话意识和读者意识,有意识地反复强化学生的动力意识、个性意识和文值意识,这就需要大学英语教师写作教学的视野逐渐跨越课本,跳出标准化考试命题形式的窠臼和热门话题预测的桎梏等,着眼于学生自身的专业差异、未来职业发展规划等,为学生创造多元化的不限制题材和体裁的写作材料和思路,给学生更多的职前职业发展写作训练。
总之,师生通过采用多元化写作方法的教学训练,使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更为个性化、人性化、专业化、人文化,逐步实现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为检验方式,以真正提高学生综合使用语言的能力和有效交际能力为最终目的,为学生进入社会就业、创业,满足工作中实用性写作需求而打好应有的英语写作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