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策略研究

2019-11-28 03:14:38郑建福
名师在线 2019年20期
关键词:学科知识法治意识

郑建福

(福建省南靖第一中学,福建漳州 363600)

引 言

“核心素养”是当下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价值追求。2016年 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出台,该体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2017年底,新课标正式将学科核心素养纳入政治学科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是指经历了特定学习方式后形成的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它们在内涵上相互交融,在逻辑上相互依存,构成一个有机整体[1]。

一、在思想政治课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在价值观多元化和社会实践日趋复杂化的今天,在思想政治学科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帮助学生做出理性的、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是培养学生树立政治认同的需要

学生的发展方向是由政治认可所决定的,可见政治认同的重要性,因此,要增强高中生的政治认同感,引导高中生逐步坚定政治立场,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道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荣辱观,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二)是提升学生科学精神的需要

科学精神素养的培养教会学生可以灵活应对和处理较为复杂的问题,帮助学生科学解释、正确判断社会现象,理性对待我国社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一切问题,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拥有强大的责任感并付诸实践。

(三)是增强学生法治意识的需要

现在高中生的法治素质高与否,直接影响着我国依法治国能否顺利实施。所以,要加强高中生的法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法治素养。让学生学会依照法律行使自己的合法权利,履行好自己的义务,避免因法治意识淡薄,走上邪路。

(四)是彰显学生责任意识,增强公共参与的需要

公共参与素养反映了公民参与社会生活的态度和能力,人类不能离开社会而孤立生存,因此,高中阶段要强化和提升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和水平,使他们主动关心国计民生,愿意为中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加强学生的公共参与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责任担当意识,让学生成为对个人、社会和国家有良好责任感的合格公民。

(五)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的能力

通过引导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力,科学规划人生,有效管理自己的日常学习及生活,促使自己成为目标明确、生活品位高的人。

二、在思想政治课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路径

(一)整合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应整合现行教材内容,提炼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知识,坚持素养导向,将核心素养理念贯穿始终。必修课程有四个模块,每个模块为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针对性的内容。例如,在现行的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法律常识比较零散、笼统和抽象,需要深入开发政治必修和选修教材资源,整合教学资源,拓展教学内容[2]。如补充一些实际的案例和有关法律条文,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

同时,思想政治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时代性,要及时更新事例材料,将课程相关知识和实际问题整合起来。例如,及时融入十九大精神,充实教材内容。此外,还要积极开发和编制特色的校本课程,如通过开设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发掘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珍贵文化资源和教育资源,唤醒学生内心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文化传承意识,加强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

(二)重视学科知识教学,以跨学科知识为延伸点

学生学科素养是随着学科知识不断深化而逐步达到的,学科知识内容掌握越牢靠,越容易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此外,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还需要以跨学科知识为延伸点,打破学科知识的边界,将政治与其他学科知识联系起来,从多学科角度综合培养学生素养[3]。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在长期的教育和生活体验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因此,只有学科知识是不够的,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不仅需要通过传统的课堂教学,还必须将学科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悟,从而内化和提升学生的能力与素养。

(四)改进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培养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应采取灵活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参与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和学习能力。

1.生活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对于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中思想政治课部分内容过于抽象,这就要求教师化抽象为具体。首先,要适当结合教学需要,精选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释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增强学科教学的实用性。其次,教学内容要紧跟时代的变化,教师要尽可能搜集最新的时事热点,在时政评论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2.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通过对具体案例的思考,鼓励学生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探究型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尽量采用真实的生活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例如,在讲授 “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时,可以适当补充“职业病”等案例,在分析案例中培育学生的法治意识,从而让学生能在真实的案例体验中增强法律意识和用法能力,规范自身行为[4]。

3.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复杂和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感受中理解知识。可以依靠多媒体营造真实、可感的情境。例如,在教学《社会主义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这一课时,可用图片或视频回顾中国近代历史的艰难复兴之路,展示中国近 40年迅速崛起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只有让学生真实感受中国的巨变,才能在情感上认同社会主义制度。

4.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首先,在“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倡导课堂自主学习。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学习个体,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真正主体参与者。自主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为增强终身学习的能力打好基础。其次,要以综合性的学习内容为载体,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5]。

结 语

高中阶段是形成健全的政治素养的关键时期,核心素养体现了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价值追求的应然性,要深刻把握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培养科学精神、法治意识,为他们有序地参与社会活动奠定良好的素养和能力。

猜你喜欢
学科知识法治意识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研究
参花(上)(2023年2期)2023-03-06 03:54:09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品读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 03:11:01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人大建设(2018年2期)2018-04-18 12:16:53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中国德育(2017年17期)2017-09-15 22:00:23
意识不会死
奥秘(2017年11期)2017-07-05 02:13:08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人大建设(2017年9期)2017-02-03 02:53:39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