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斌勇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永和中学,广东广州 511356)
高中课本中古诗词教学在我国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古诗词本身是很感性的,如社会人文之美、自然之美、道德之美、生活之美、韵律之美、艺术之美。这些艺术化的美感体现在大多数中国古代名家作品中,他们的作品均呈现出不同维度的“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感受。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在情境教学中,去感受真情,感受善良与美丽,在古诗词学习中把握情感的源泉,了解作者字里行间的情感脉搏。这样一来,呈现给学生的不再是一个抽象和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一种有血有肉的古代诗词文化的灵魂。因此,“情境教育”是古代诗词教学的重要载体[1]。
诗词鉴赏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项复杂的任务,如果教师能把丰富的教学资源融入教学活动中,可以大大提高诗词鉴赏教学的质量。教师应创设教学情境,科学地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诗词鉴赏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对诗词进行现代翻译,这是一个把难以理解的文段翻译成容易理解的文段的过程,它可以使诗词教学活动变得更加有趣。此外,教师还要对诗词的含义进行分析,对诗词的语境和深刻内涵进行必要的掌握,以便拓宽诗词鉴赏的意境。教师所设计的教学程序必须科学、合理,避免教学活动对学生的想象力和理解力造成影响。良好的教学方案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教师首先需要对教学方案的基础性内容进行科学的设计,严格按照新课程改革的有关要求,对诗词鉴赏的内容进行科学的选取,并将与其相关的其他信息资源进行整合运用,以便学生能够利用丰富的参考材料更好地理解古代诗词深层次的内涵[2]。
以兴趣为动力,促使学生喜爱学习古诗词是重要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情境,适当改变传统的诗词鉴赏教学模式。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不能简单根据已制订的教学目标进行学习内容的安排,以便课程的安排既能充满技巧性因素又具备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关注。情境教学就是要使学生在多元的教学模式中,获得鉴赏技巧的提升,以便学生对诗词鉴赏产生的高度热情也在有趣的教学模式中得到提升。另外,教师在课程时间设计方面不必过多地关注高考,古代诗词的教学活动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兴趣进行推进。教师在选择教学体系过程中,要渗透高考诗词鉴赏的考查形式,使学生对诗词鉴赏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切实提升学生的高考语文成绩。在进行高中古代诗词鉴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按照新课程改革有关政策的要求,对学生的指导机制进行调整。教师需要更好地将学生的兴趣同教师的指导机制进行融合,并将正确的教育观念融入古代诗词鉴赏教学活动中。
教学古诗,教师应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多读、能读、自由读、合作读、团体诵读等,通过阅读来感受诗词的魅力。在朗读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让他们在朗读时要全情投入;第二,要读出诗词的节奏,教师可讲解诗词节奏的知识;第三,融入感情,读出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优秀的古诗词不仅提供了大量的认知信息,还含有丰富的情感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分为审美情感、道德情感和理性的情绪。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应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人性化的平台。学校针对学生行为习惯方面的缺失,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和“仁(爱)”入手,结合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要求,确立“礼爱”特色教育:从“礼”的教育入手,培养学生礼貌、礼节、礼仪方面的知识,进而将“礼”的教育上升为“爱(爱自己、爱他人、爱学习、爱环境、爱自然、爱家乡)”的自觉行动,做到“课堂教学行为讲规范,课堂交往讲礼仪,课堂活动讲文明”,把学生培养成懂礼有爱的高中生[3]。为了大力践行学校的校训,笔者把“礼、爱、责”教育渗透到诗词鉴赏课堂教学中,把“礼、爱、责”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诗词鉴赏教学相结合,经过努力探索,学生的面貌焕然一新,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在鉴赏古代诗词时,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巧妙地接受古代语言文字的学习,接受古人高尚道德教育的熏陶,教师以此来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心理素质。此时,“礼”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外在形式,而是已经成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与“礼、爱、责”的融合。例如,在《鹧鸪天·桂花》的欣赏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女词人李清照非常感兴趣,他们收集了大量的作家简介,并用散文的笔法汇总成一段优美的文字,当他们声情并茂地朗诵出来时,获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激发了他们鉴赏古诗词的热情。
知人论世,要深入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当讲到《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创作风格,这对学生理解这首词有很大的帮助。辛弃疾的语言往往是气势恢宏、大气磅礴、生动传神的,同时也有细腻柔媚之处。他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传统,创造性地运用比兴的方法,采用大量的典故,形式多样。辛弃疾的词形成了“稼轩体”的独特风格,并把词的表达能力和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同时,要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词的创作背景。辛弃疾六十六岁时才情大发,创作了这首词。了解作者创作风格,分析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明确诗人创作方法与风格特点。例如,读到李白和杜甫的诗词,就应该想到他们都经历过大唐的全盛时期,同样也都经历过让人痛苦不堪的安史之乱,那么他们在不同时期所创作的作品风格特点是有很大区别的。李白诗词的特点是清新飘逸,诗词在描摹写景之时会给人以灵动之感。杜甫的诗词特点则是沉郁顿挫,读到伤心处时会让人不禁潸然泪下[4]。
对诗词的欣赏,不要忽视它的创作背景。这里讨论的背景包括很多方面,如诗词作者生活的时代、生活遭遇和思想观点等。随着情境创设的帮助,学生就能比较准确地把握思想情感。易安居士李清照笔下的作品大多词清调苦,流露的感情婉曲真挚,多有今昔盛衰之感,个人身世之悲,她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综上所述,教师要充分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分析高中古诗词鉴赏学习存在的问题,研究这一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这样可以大大提高高中古代诗词鉴赏课程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