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家莉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城关第二小学校,贵州 惠水 550600)
前言:数学不仅是小学极端基础科目之一,在整个学习生涯中都居于一个比较主要的地位。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是基础,对今后的中学乃至大学的数学知识的学习都能够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同时小学阶段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对今后的学习也能够产生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面对小学数学教学困境,我们将采用何种教学方式,解决困境,迎来新生,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内容。由此笔者就自己的教学经历,归纳整理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够对未来的数学教学有益处。
首先,从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来讲,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一些发展困境,一些教师依然沿用着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还是比较喜欢采用单纯的“讲说式”的教学方式;他们认为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能够接收到更多的数学知识,没有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有限,很容易出现“贪多嚼不烂”的现象;学生对一些知识一知半解,根本没有真正的体会到知识的内涵与真谛,教师费尽心机的讲解效果却不是非常明显,课堂教学质量差强人意。
另一方面,一些教师认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有限,因此只是简单的针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联系实际生活,也没有进行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无形中影响了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的拓展,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也起不到积极的意义和作用。特别是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对数学知识的需求逐渐增加,因此单纯的教材知识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需要进一步的拓展课堂知识,才能够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生成。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的同时,还要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的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以及思维能力的提升。
如学生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将传统的先教后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善,采用先学后教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的感受数学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培养习惯,拓展思维。
教师:同学们,在开始今天的课程之前,我们先来回想一下,之前都学过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呢?
学生:正方形、长方形……
教师:那谁记得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
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引导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进行猜想和推断。
教师:那么谁能够试着猜想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呢?
学生一:底边乘以邻边……
学生二:底边乘以高……
此时教师不要急于指出学生的猜想结果是对是错,而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分析得出正确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师:那我们接下来验证一下,哪种计算方法是正确的呢?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利用剪刀、彩纸、直尺等工具,以小组为单位对平行四边形模型剪、拼。在剪、拼、算的过程中总结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数学课堂的建立不仅提升了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主动性,而且从小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敢于思考的数学学习习惯,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了基础。
数学教学要注重教材知识的拓展,通过数学与生活、数学与史料等方面知识的结合,拓展学生的知识,使学生通过数学课堂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相关内容和知识时,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寻找生活中的“三角形”。通过身边的一些三角形的工具来探讨和研究三角形的性质特征等,在无形中将数学与生活进行有机的结合,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为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综上所述,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正视数学教学中面临的困境,结合小学生学习的需求以及学生的身心发育特征,探索出适合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数学教学策略,构建新型的、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