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家陪你读书
民国有位留日归来的才子,精通多国语言,学贯中西文化。就在他满怀激情地参加外交官考试时,却出人意料地落了榜。一问方知,那些榜上有名之人事先都打点好了关系。才子很气愤,但还是抱着期待参加了随后的文官考试。考场上,他文思泉涌,妙笔生花,兴致勃勃,成竹在胸。命运却又跟他开了个玩笑,上榜名额又一次内定给了那些有财有势的考生。才子怒不可遏,一甩袖子,转身走了。
这一转身,官员队伍里失去了一个好官,文学历史上却迎来了一位巨人。他就是郁达夫。
一
1896年12月,郁达夫出生于浙江富阳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是土生土长的江南才子,故居就坐落在富阳市区的一所公园内。故居的墙壁上张贴着一幅画像,多年过去,画面上的人依旧清瘦儒雅,遗世独立。郁达夫这位“文学巨人”的一生,就从这里走来。
郁达夫的童年并不幸福,他三岁丧父,家境窘迫。迫于生计,兄弟三人中的大哥在家务农,二哥外出打工,只有他在文学上显示出了巨大的天才,七岁入私塾,九岁便能赋诗。郁达夫是被母亲和养姐带大的,家中无男主人,妻儿饱受欺凌。但幸运的是,郁达夫的母亲极有远见,资助他从私塾到县城的高等小学堂再到留学日本,在读书方面,母亲从来没有亏待过他。
因为家庭贫困,郁达夫身体营养跟不上,从来都是班里最瘦小的那个,总被同学欺负。但他从不肯服输,命运给了他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他偏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开创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因为成绩优异,郁达夫备受赏识,在堂长和知县的提携下,连跳两级,震惊乡野。
郁达夫留学日本时,还同郭沫若、成仿吾等人一起成立了创造社,发表了代表作《沉沦》——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文中写道:“祖国呀祖国!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痛彻心扉的呐喊,表达了一位爱国青年的愤懑与激情,因此一经出版便引起了轰动,自此奠定了郁达夫在新文学运动及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纵而观之,郁达夫的一生是不幸的,童年不幸、婚姻不幸、仕途不幸、死后甚至连骸骨都找不到,就连郭沫若都说:“在友人中像达夫这样的遭遇是很罕见的。”苦难造就了郁达夫敏感自卑的性格,但即使众多灾难加身,他也一直在审视,一直在寻找活路。
他剥开一层层颓废的表象去审视真正的内心,因而创作出了一部部打动人心的作品。沈从文说:“郁达夫的名字,成为几乎所有年轻人最熟悉的名字了。人人都觉得郁达夫是个可怜的人,是个朋友,因为人人都可以从他的作品中,发现自己的模样。”郁达夫曾说自己是“一出生结构并不很好而尚未完的悲剧”,但知识、不服输的气节和亲人的疼爱,偏让这出悲剧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走出了波澜壮阔的一生。
他用亲身经历告诉人们,你所承受的苦难都将化作你成长路上的勋章,昂首阔步,身披万丈霞光。
二
郁达夫结过三次婚,三位夫人分别是孙荃、王映霞、何丽有。
第一段婚姻是父母之命,在郁达夫留日期间,母亲相中了一位“门当户对”的儿媳,当地极负盛名的才女孙荃。
郁达夫不愿意,便给孙荃写了一首诗表明心迹。诗中写道:“此身未许缘亲老,请守清宫再五年。”意思是他不能马上结婚,希望孙荃能在闺阁中为他再守五年。孙荃却没有被吓倒,当即回复:“风动珠帘夜月明,阶前衰草可怜生。幽兰不共群芳去,识我深闺万里情。”这首诗仅28个字,却惊艳了郁达夫,他连连赞她的诗“文字清简,已能压倒前清老秀才矣”。
然而,文字的共鸣并不能满足情感的需求,尽管二人草草成了婚,但没有爱情的婚姻,注定无法长久。
他的第二段婚姻可谓轰动一时,大文豪柳亚子还赠诗盛赞他和第二任妻子王映霞是“富春江上神仙侣”。
初次见到王映霞,郁达一夫便深深沉沦在这位“杭州第一美人”彩霞倒影、碧泽生辉的美貌中。郁達夫对王映霞一见倾心,遂求再见、三见,一改之前被动接受的态度,他主动出击,炽烈如火。他给王映霞写信说:“为了你,我情愿把家庭、名誉、地位,甚而生命,也可以丢弃,我的爱,总算是切而且挚了。”
就这样,二人成婚了。郁达夫的一封草信,断送了发妻所有的希冀,孙荃虽伤心,却也无可奈何。郁达夫就像个任性的孩子,抱着喜欢的玩具不肯撒手,更何况王映霞是他认定的一生所爱。
婚后,二人因性格不同,矛盾频生。郁达夫爱王映霞,却并不了解她,数次争吵,很快将婚前的炽热激情燃烧殆尽了。最终,这段感情以王映霞决绝地离家出走画上了句号。自此,郁达夫便似是死了心,之后的感情也多是死水微澜,风波不起。郁达夫曾写过一副对联:“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他的儿子郁飞也说:“我的父亲是一位有明显优点,也有明显缺点的人,他很爱国家,对朋友也很热心,但做人处世过于冲动,以致家庭与生活都搞得很不愉快。他不是什么圣人,只是一名文人,不要刻意美化他,也不要把他丑化。”
通过数段感情的累积,可以发现郁达夫也只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平凡人:面对父母之命,他无可奈何;面对心中挚爱,他拼命追逐;面对感情破裂,他心灰意冷……他或许对感情不够专一,却是当之无愧的性情中人。
“细行不检,大节无亏”,大概就是对郁达夫最好的解说了吧。
三
中国前文联主席夏衍说:“郁达夫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爱国是他毕生的精神支柱。”
郁达夫的爱国情怀由来已久,在早期名作《苏州烟雨记》中,他就表现出对崇洋媚外思想的高度鄙弃。文章讲述了他在行船途中所见:几位女学生故意用英文交谈,想出风头。文中写道:“我们的这几位女同胞,不用《西厢》《牡丹亭》上的说白来表现她们的思想,不用《红楼梦》上言文一致的文字来代替她们的说话,偏偏选了商人用的这种有金钱臭味的英语来卖弄风情,是多么煞风景的事情啊!”
抗日时期,妻子王映霞红杏出墙,与郁达夫旧日同学有染,郁达夫虽然痛苦,但还是以国家大事为重:“国难当前,这些个人小事,也只能暂时搁起,要紧的,还是为我们的民族复仇!”
在国内,他是立场坚定的抗日作家,在新加坡,他是身先士卒的抗日先锋,即使被迫逃亡苏门答腊,也一直身体力行,多次掩护救助华侨与当地居民。他告诉自己,即使做不成文天祥、陆秀夫,也要做伯夷、叔齐,并赋诗曰:“松树梅花各耐寒,心坚如石此盟磐。首阳薇蕨钟山菽,不信人间一饱难!”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郁达夫非常高兴,特意召集当地华侨组织了一个欢迎联军凯旋筹备委员会。不幸的是,在日本投降后的两周,他却迎来了生命的终结。那晚八点左右,郁达夫在家中与几位朋友商谈要事,忽然有一个土著青年要把他叫出去讲几句话。郁达夫随即回到客厅,与朋友打个招呼就出门了,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近一个月后,中国官方报社才报道说:“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被日本宪兵杀害之事,已从日本学者铃木正夫收集的第一手资料得到证实。”要知道,郁达夫曾被迫替日本宪兵分队当通译,目睹了日本宪兵的暴行,加上他又是以暴露文学闻名的作家,因而被杀人灭口并不奇怪。遗憾的是,他的尸骸至今下落不明。
在郁达夫故居的陈列窗里,先后摆放着两张由新中国颁发的烈士证书。政务活动家胡愈之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的名字,在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纪念碑上,也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烈士的名字。”此心匪石,不可转也,爱国赤忱,当可敬也。
郁达夫就像一块坚硬的匪石,一生都闪耀着忠贞的色彩!有位作家在其书中说道:“富阳是个默默无名的地名,但其下有两张赫赫有名的面孔,一是富春江,二是郁达夫。”
富春江因为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留下的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而闻名遐迩(这幅画作现今一半在大陆,一半在中国台湾),郁达夫是现代文学史上的大家名士。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他是最好的郁达夫,一名多情的江南才子,一位赤诚的爱国文人。
他饱经磨难,却用行动告诉世人“我命由我不由天”;他热情浪漫,多愁善感却又顶天立地;他忠贞爱国,用热血染就新中国的丰碑!
编辑/羽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