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见之欢,不如久处不厌

2021-06-23 06:11张晚晚
海峡姐妹 2021年6期
关键词:郁达夫

文/张晚晚

民国“杭州第一美女”王映霞一生有过两段婚姻,第一段让她体会到什么叫爱之深,恨之切;第二段予她半生温暖,让她懂得何为细水长流。

01

王映霞,1908年出生于浙江杭州,本姓金,小名金锁。她自幼在外公王二南膝下长大,后改名王旭,号映霞。

王二南先生学识渊博,满腹经纶。春雨润物,王映霞从小就受到良好的传统文化熏陶。

长大后的王映霞出落成了一个标致的美人,坊间流传“天下女子数苏杭,苏杭女子数映霞”。

1927年的一天,在世伯孙百刚家,19岁的王映霞偶然邂逅了才子郁达夫。

眼前这个男人,身材并不高大,小眼睛,高颧骨,脸颊格外清瘦。他貌不出众,但才华横溢,乍看很有些名士风度。

郁达夫眼中的王映霞美得令人惊艳,她一颦一笑,皆是风情。当日回到家中,郁达夫激动地在日记中写道:“我的心被映霞搅乱了,南风大,天气却温和,月明风暖,我真想煞了她……”。

少女的美好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短短两个月,郁达夫就写了100多封缠绵悱恻的情书。

女人都是感性的,面对炙热的情话,王映霞心动了。可是,郁达夫是有妻子的,这让王映霞既矛盾又痛苦。

对于这段不伦之恋,友人们都不赞成。为了阻止他们恋爱,孙百刚甚至为王映霞介绍认识了家境优渥、一表人才的章克标。

但是,他严重低估了郁达夫对爱情的疯狂。郁达夫直接请章克标去喝酒,并且开门见山地坦白:“我对映霞已入了迷,着了魔,勾了魂,摄了魄。”章克标原本就对王映霞无意,当即表示退出。

郁达夫一鼓作气,穷追不舍,终于如愿以偿,抱得美人归。

不久后,俩人在上海订婚。彼时,郁达夫的发妻孙荃正在北平一间简陋的产房里经历分娩之痛,生产与郁达夫的第三个孩子。

1928年2月的一天,在杭州西子湖畔,郁达夫和王映霞喜结连理。这场盛大的婚礼轰动了全城,著名诗人柳亚子以“富春江上神仙侣”来形容俩人的般配。

那一年,她20岁,他32岁,所有人都以为他们会幸福一生。

那时的王映霞并不明白,太热烈的爱情大多盲目,迅速迸发的激情,也一定会因为现实的无情而迅速冷却。

02

婚后,王映霞如仙子坠入凡间。曾经的她不食人间烟火,如今,她买菜,做饭,把两个人的小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

郁达夫的工资和稿费收入加起来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小两口的日子过得十分宽裕。王映霞曾在自传中透露:“每月开支为银洋200元,折合白米20多石,可说是中等以上家庭了……我家比鲁迅家吃得好。”

那是一段甜蜜时光,在爱情的滋润下,两人三年之内,连得两子。

然而,婚姻和恋爱有着本质的区别。它绝不能只靠短暂的激情维系,而是两个成年人愿意为对方做出让步,甘愿承担平凡日子中的柴米油盐和一地鸡毛。

婚后没几年,两人的性格差异初现端倪。郁达夫生性喜静,王映霞热衷交际,二人的爱巢“风雨茅庐”建成后,客人络绎不绝,王映霞俨然成为杭州社交界闪闪发光的明星。

对于王映霞丰富的社交生活,郁达夫心生不满。他曾说:“王映霞奉行名媛做派,布衣暖菜根香,并非是她的理想人生。”

王映霞对郁达夫的不满也在不断滋长,因为郁达夫嗜酒如命,喝醉曾被关进过看守所。

他骨子里那股文人的多愁善感,使得他情绪多变,稍有不如意就离家出走。一次,因为王映霞的一句话郁达夫不开心了,他便离家而去。在王映霞担忧不已时,他发来电文:钱和手表被窃,速送一百元去宁波。

王映霞赶紧当掉首饰,把孩子托付给母亲,独自坐船到宁波。她心急如焚,但到达旅馆后,看到的却是丈夫正在和几个朋友喝酒谈笑。顿时,她觉得很委屈。

最让王映霞难以释怀的,是郁达夫和原配夫人的藕断丝连。婚前,郁达夫曾信誓旦旦地承诺会和孙荃离婚,可婚后他不但没有兑现诺言,反而担负着对方的生活开销。

外人看来小两口的生活波澜不惊,但这其中的暗潮涌动只有他们彼此心知肚明。

03

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王映霞带着孩子到浙江丽水避难,郁达夫被调往福州工作,异地分居将两颗心的距离拉得越来越远。

在丽水逃难期间,王映霞和浙江省教育厅长许绍棣是邻居。许绍棣的妻子病逝不久,他独自带着孩子生活,俩家走动得比较频繁。

一个是丧妻的官员,一个是独居的美女,流言蜚语顿时像长了脚般地四处流窜。

很快,这些闲话传进了郁达夫的耳朵里。紧接着,郁达夫在家中发现了几封许绍棣写给王映霞的“情书”,他认定妻子出轨了。盛怒之下,他把这几封信刊印出来,分散给好友。

王映霞觉得被冤枉了,气得离家出走,搬到朋友家去住。郁达夫却没有就此罢休,反而在大公报上刊登“寻人启事”。这场闹剧最终以郁达夫的公开道歉、王映霞的大度原谅宣告结束。

但信任就像是一张纸,一旦皱了,即使抚平也无法恢复原样。

1938年12月,郁达夫携妻子远赴新加坡,担任《星洲日报》文艺副刊主编,原以为此次远行能将之前的不快冲淡。

不曾想,郁达夫旧事重提,二人在异国他乡反目成仇。曾经的恩爱夫妻斩断情丝,互泼脏水,上演了一出你死我活的口水大战。1940年,二人以离婚收场。

时隔多年,92岁的王映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想要的是一个安安定定的家,而郁达夫只能跟他做朋友,不能做夫妻。”

当缘分已尽,好聚好散,体面地告别,是对彼此最好的尊重。

1937年,郁达夫与王映霞在福州。

04

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后,王映霞带着一身伤痛回了国。

她依然相信爱情,只是择偶观变了:“既不要名士,也不要达官。只希望一个老老实实,没有家室,身体健康,能以正式原配夫人之礼待我的男子。”

老天待她不薄,没过多久,她就遇见华中航运局经理钟贤道。

1942年4月,王映霞再次披上嫁衣,风光嫁人。那一天,重庆百龄餐厅人潮涌动,热闹非凡,胡蝶、金山等当时的大明星都前去赴宴。

婚前,钟贤道许诺:“我懂得怎样把你已经失去的年华找回来,我们会有一个圆满的未来的,请相信我。”寥寥数语,质朴无华。

没有感天动地的山盟海誓,他用一生的宠爱兑现自己的诺言。

他们的女儿钟嘉利回忆,父亲一生对母亲倍加呵护,事事都让着母亲,给她写信时称她为“小心肝”,称母亲为“老心肝”。

他恨不得把一切能给的都给王映霞,他在王映霞身上用钱慷慨,自己却十分节俭,既不抽烟也不喝酒,穿的衣服是家里最旧的。

上世纪70年代,家里好不容易弄来了维生素E,他对女儿说:“这些都让你妈妈吃吧,我反正吃中药,中药对身体好。”

文革期间,郁达夫被打成“黄色作家”,王映霞也被拉出来批斗审问。钟贤道心疼不已,不断央求人家说:“你们不要打她”。

婚后,王映霞甘愿辞去工作,“洗手做羹汤”。她很会持家,烧得一手好菜。女儿回忆说,在困难时期,能吃到一碗母亲烧的青菜面疙瘩,让她幸福无比。

钟贤道陪伴了王映霞38年,他给了王映霞许多温暖和幸福,王映霞称赞他是一位好丈夫、好父亲,好祖父,好外公。

王映霞晚年回忆说:“如果没有前一个他(郁达夫),也许没有人知道我的名字,没有人会对我的生活感兴趣。如果没有后一个他(钟贤道),我的后半生也许仍漂泊不定。”

曾经她爱得轰轰烈烈,得到的却是满身伤痕。后来她明白了,好的爱情并不是惊涛骇浪,而是深情陪伴,用心相守。

乍见之欢,不如久处不厌。一段婚姻光靠短暂的激情注定无法长久,只有两个人相互欣赏,相互成全,才能携手余生。

猜你喜欢
郁达夫
杭州市富阳区郁达夫中学 培“新五常”美德 育“新三好”学子
话语的态度
贵人不可贱用
贵人
贵人不可贱用
助人何必曾相识
从《故都的秋》看郁达夫与北京的关系
《郁达夫手稿:〈她是一个弱女子〉》
郁达夫的棉衣去哪儿了
郁达夫的棉衣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