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亮
摘 要:如今,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火热,居民的健身意识不断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种各样的健身俱乐部、健身会所发展迅速,健身教练作为一个新兴职业受到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追捧,这就导致了健身教练需求与健身部俱乐部的发展比例失衡。因此,培养高素质的健身教练员人才成为了各体育院校和体育专业教师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对体育院校健身人才培养的问题、“校企合作”背景下健身教练培养的优势以及“校企合作”背景下健身教练培养优化策略进行了简单研究。
关键词:校企结合 健身教练 培养模式 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9(c)-0059-02
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我国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生活水平也越来越好,对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强健的体魄有了更多的需求,同时国家倡导的全民健身理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健身行业市场对健身教练人才的需求增加,加之目前院校的体育教育教学模式也在发生着改变,社会各界对体育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培养路径普遍比较关注,但從实际来看,各院校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健身教练的培养模式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缺乏相对统一的规范、培养方向与社会需求不适应等,所以这就需要对“校企合作”背景下健身教练的培养模式多加关注和探究。
1 体育院校健身人才培养的存在的问题
目前,体育院校健身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理论落地性差
理论转化为实践需要一个过程。在目前高校的体育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对于体育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形成了一个系统的学习过程,并且院校教学体系相对也比较成熟和完善,但主要问题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不对称,体育专业的理论知识无法运用到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去,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在培养形式上,高校的教授环境与社会上的运营体系不相适应,无法形成一个很好的结合,不同的氛围也就对健身教练人才的培养产生了不同的培养形式;二是在课程安排和实际辅导过程中,受众群体具有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也就对学习过程产生的影响,使专业的技术或者理论无法满足实际的教学和运用。
1.2 缺少社会实践
在健身教练的培养过程中,对理论知识、技术动作、实战经验等等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实践性强是健身教练职业的一个突出的特点,但是不同高校的经济条件和硬件资源具有差异性,在完备的专业器械设施的提供上很难做到专业性,这就导致学生在某些项目中课堂训练的机会比较少,加之健身教练培养需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而体育院校为学生实际提供的实习机会少之又少,这就使得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无法有效地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教学训练也就无法得到实践的检验,必然也就存在一定的缺陷[1]。
1.3 缺乏职业素养的培养
好的职业素养是健身教练职业发展的需要,但是职业素养无法在学校中得到培养和锻炼,只有学生亲自走上工作岗位或者通过社会实践才可以磨砺和培养。高校培养只注重教育目标的达成,这种培养比较广泛,不具备针对性,所以很难培养出学生敬业乐业的工作态度,使学生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良好的社会平台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合作培养,共同寻找培养学生的有效方式,帮助学生不断自我提升。
2 “校企结合”背景下健身教练培养的优势和必要性
2.1 “校企结合”背景下健身教练培养的优势
通过研究发现,在我国多数院校的职业教学规划中,“校企结合”的模式已经开始涉及,根据实际效果和具体反馈,这种模式有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即学校和企业可以互助互利,实现共赢。在院校的教练员培养过程中,这种模式可以为学生创设实践环境的基础条件,提升学生的素质水平,实现有效的资源共享。其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企业方提供教学场地,不仅为院校节省了资金投入,同时也就相当于为院校提供了最为真实的教学工具。在企业方提供的教学场地中,可以将教学内容划分的更加详细,提高课程的有效性[2]。另一方面,院校的实习学生或在校兼职学生进入企业,企业通过岗位的提供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同时学生可以零距离接触教练员工作,培养教练员工作的经验,目前,对于初级、中级、高级健身教练员的从业课时在教练员资格认证中都有具体要求。学生通过实习,不仅为学生奠定了从业基础,而且也为学生提供了补充教学内容的机遇。
2.2 “校企结合”背景下健身教练培养的必要性
2.2.1 社会机构的实际需求
如今,综合能力强的授课教练是非常受健身行业机构欢迎的。在全民健身理念的影响下,健身人群的数量越来越多,但是健身机构在健身教练的提供上,明显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除此之外,院校培养出来的缺少实践经验的毕业生难以满足客户深层次需求,面对健身群体中的高端客群的增多现实,社会机构愿意做“订单化”的人员培养方案,通过投入精力和成本,提升教练员的实际能力和水平。
2.2.2 院校的潜在追求
如今,院校体育专业的教学改革进程不断深入,一些教学目标在教师授课过程中无法实现,这就需要社会平台和社会力量提供帮助,而社会平台和社会力量提供的帮助主要包括实战经验的指导、提升实际功效等。
3 “校企结合”背景下健身教练培养优化策略
3.1 加强前期顶层设计
作为两类完全不同的实体组织,为了实现更好的发展,院校和私人企业彼此之间有共同的出发点,但分歧也是存在的。在健身教练“校企结合”培养模式中,顶层的设计内容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这个过程包含丰富的内容,主要有合作基本规则的制定、合作的项目内容以及合作的风险预防。
3.2 促进中期过程管理
在校园实习实践中,高校应该对实习实践的的风险性和方向性有所关注,在过程管理中,高校要保证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3.3 后期及时灵活处置
在校企合作中,以推进各自变革为目的、以盈利为目的以及各取所需的联盟合作都是校企合作的一些基本案例,同时也是可以借鉴的。校企合作过程中,外部突发事件应急应对机制需要随时保持启动状态,因为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会涉及到外部大环境变化,要根据环境变化随时做出针对性的调整。
4 结语
无法适应市场需求、教学资源匹配度较低等问题是院校在培养健身教练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问题。在这样的状况下,通过有效的“校企结合”方式,不仅能够为学生创设较为良好的教学环境,而且能够降低校方自身运营的资金匮乏问题,促进实际教学效果的提升。在“校企结合”模式应用过程中,为了实现促进健身人才的有效培养,要以企业方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促进教学方案、教学内容针对性的提升,使院校健身教练的培养优势不断提升,从而培养出优秀的健身教练人才,推进健身市场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荣.健身教练“校企结合”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资讯,2017,15(10):219-220.
[2] 李健.“校企结合”背景下健身教练培养模式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12):57-58.
[3] 陈荣,肖婷,阳国诚,等.高校体育院系服务大众科学健身多元模式的构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7,51(7):9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