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彝族传统文化的法律保护

2019-11-27 09:21沈伍呷
大经贸 2019年9期
关键词:法律保护时代背景

【摘 要】 彝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的一种体现。而火把节作为彝族最有代表性和最具特色的节日之一,是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在“全球一体化”与“文化多样性”矛盾的背景下,应该如何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彝族火把节,明确彝族火把节法律保护的原则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彝族火把节 时代背景 法律保护

一、彝族火把节法律保护的背景与意义

1. 彝族火把节法律保护的时代背景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与深化,世界范围内的各种文化越来越处于一种开放的状态,各种文化在不断渗透与融合。世界文化呈现一体化发展趋势。而彝族火把节也不例外,在旅游业的发展与外来人口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与冲击下,彝族火把节有被新颖的一代渐渐淡忘的危险。人们过火把节的热情在不断降低,彝族火把节也在不断的失去自己的民族特色,在往着舞台化和官场化发展,失去了原本的朴素。从长远来看,这是不利于火把节的生存和发展的,照这样下去,火把节将被遗忘甚至消逝,彝族文化的发展也将会受到阻碍。

2.彝族火把节法律保护的意义

彝族火把节是最完整、最丰富的一个,它保留了彝族群体文化演变的历史轨迹。它的

主题一直是对人类生命再生产的颂扬和对群体生命理想的寄望。因此火把节也逐渐成为了研究彝族民族文化和思想的一个重要角度。火把节作为盛大的传统的彝族佳节,表达着一种朴素的民俗精神,也传达着简单素朴的生命观和生活态度。彝族地区被称为“火之乡”,彝族人民不仅可以唱歌跳舞,还传承着祖先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音乐舞蹈和口头艺术,在火把节习俗形成的曲调、以及火把节中的史诗表演等传说也是“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遗产。

二、彝族火把节法律保护现状分析

(一) 传统火把节的立法保障

1.加强了国内立法保护。我国在《宪法》《刑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不同法律上都明确规定了保护民族传统文化以及如何对民族传统文化开发利用的原则,对严重破坏民族传统文化的行为也规定了刑法上的处罚与制裁。这些法律的规定促进了对彝族传统文化的保护,火把节也受益其中。

2.广泛开展了“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近年来国家更加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彝族火把节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已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凉山彝族火把节作为中国十大民俗节日和四川十大名节,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审批项目”。

(二),火把节保护中存在的立法缺陷

1.立法保护不够全面。国家对火把节的保护力度虽在增强,但是在立法保护上不够全面,多半是一些抽象性的保护,缺少具体实施细则,具体的保护条例以及具体保护措施有待完善。需要不断完善立法来保障火把节的传承与发扬。

2.司法实践操作困难。关于彝族传统文化以及火把节的立法规定没有详细的实施细则,因此在司法实践中难以引用,可操作性不强。

3. 实施机关责任不明确,没有把责任落到实处,难以避免互相推诿和重复工作,导致工作效率低,立法价值没有得到更好的实现。因此在立法活动中需明确责任主体,责任内容。让各部门各司其职,提高工作效率。

三、完善彝族火把节法律保护的对策建议

1. 从政府方面来说要做到积极引导,引导民间火把节观念及习俗的发展与创新,丰富节日文化内涵。调动彝族人和其他当地居民参与彝族火把节的积极性,加大对彝族火把节的宣传力度,引导彝族人民认同彝族文化,自发保护彝族文化。创新传承方式,促进继承的途径从传统走向现代化,便捷有效的传承发扬彝族火把节。加强立法工作,建立健全彝族火把节文化的普查登记、教育培训、管理保障等机制;发挥立法保障,制度扶持、资金扶助、宣传引导等的作用;形成政府、学者、彝族居民、社会公众等多主体协调互动。对火把节传承方式、传承内容,传承主体的立法保护,保证彝族火把节的有序开发和保护。

2. 完善火把节法律保护体系。强化政府对民间传统文化保护的行政管理职能,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传统文化保护工作。重视民间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不惜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为追究法律责任,来限制对传统文化过度开发利用。保持民族传统文化包括火把节的朴素与民族特色。

3.在制度保障的同时,加大对火把节保护的财政支持。除了中央政府的补助以外,政府应该设立彝族火把节保护传承和发扬的财政预算,扶持鼓励彝族火把节的发展。

4.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让文化产业带动民族文化的发展,发挥文化产业的保护作用。

5. 最后,加强火把节的宣传教育力度,尤其针对彝族居民,让他们认识到彝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激發他们对火把节的认同,自觉学习了解保护彝族传统文化,参与彝族传统文化活动。

总之,彝族火把节保护的法律问题不容忽视,应合理开发并有序保护,不能一味地开发利用,完善有关火把节的立法工作以及火把节的法律保护,将会最大程度的保护与传承彝族火把节。

【参考文献】

[1] 《彝族火把节》.李瑶.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2] 《凉山彝族火把节整体性保护路径研究》李锦   2016.12.19

[3] 《浅析彝族火把节的“传统”和“创新”》余莎莎.秦惠琴等

[4] 《彝族火把节》朱文旭  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9

[5] 《断裂与整合—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 韩晓东.广西党史,2006年2期.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型科研资助项目“论彝族传统文化的法律保护–以火把节为例”;项目编号:CX2019SP76

作者简介:沈伍呷(1993),女,彝族,四川,硕士,西南民族大学,法学理论。

猜你喜欢
法律保护时代背景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关于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美术教育的思考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健美操创新路径的探索
新时代背景下棊江区政协建设
浅析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探索新时代背景下的交通运输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