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军各个阶段的运输保障能力反映我军整体军事实力,有的经验可以总结发扬,有的教训必须避免,防止运输保障能力成为制约军事行动的因素,特别是面对新时代新情况,军队运输保障力建设时不我待,我们必须从历史的长河中去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加快发展,确保打得赢。
【关键词】 运输补给 经验教训 建设构想
我军运输保障能力建设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发展过程艰辛,发展速度有目共睹,但面对新时代新情况,军队运输保障力建设时不我待,我们必须从历史的长河中去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加快发展,努力把我军锻造成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世界一流精兵劲旅。
一、几个经典战例运输保障的经验教训
(一)解放战争中运输保障的经验。解放战争时期,与国民党的军事斗争逐步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大规模的战争需要,唤醒了我军后勤保障意识,各军区先后成立了后勤保障机构,但不断扩大的解放区人民群众和地方武装仍是我军后勤保障的主要力量,特别是运输保障能力,在淮海战役中后勤物资的补给和运输,主要靠山东人民,运输工具主力是小推车,战后陈毅司令总结道,“淮海战役是山东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淮海战役运输保障可圈可点,在机械化运输方式占比较小的情况下,动员起来的庞大的支前人民群众以及有效的指挥调度是运输保障的有力支撑。
(二)朝鲜战争运输保障的得失。朝鲜战争让我军真正意识到后勤保障对于现代化战争的重要价值和意义。长距离运输困难重重,后勤保障能力不足很快就被敌军发现,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运输线,成为敌军的重点打击目标,但志愿军用鲜血和生命筑起了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3年中,我军后方战场修复铁路路基640公里,修复桥梁2294座次,加宽公路8100多公里,新修公路2510公里,基本上保证了运输需要。
(三)对印反击战运输保障的教训。1961年的对印反击战再次触到了我军运输保障能力的痛点,我军在取得巨大优势的情况下,仍然做出迅速撤退的决定,高原山地条件下,运输保障能力严重不足是主要制约因素。痛定思痛,战后我国加快了进藏路网的建设,70年代,进出西藏的公路大通道已经达到了四条,2006年全线开通了青藏铁路,现在,西藏建成投入使用的机场有5个,公路通车里程超过7.8万公里。
(四)海湾战争运输保障的警示。海湾战争中美军强大的运输保障能力不得不引起我军的重视和警醒。美军1个月的运输量就超过当年朝鲜战争一年的运输量,据美军称,此次行动头3周的运输量就等于把美国的密支安州首府杰斐逊市的一切生活设施搬到阿拉伯沙漠。战争期间,美国一共运输了54.5万吨货物,50余万人员,数据震撼人心,正所谓“外行谈战略,内行看后勤”。不得不承认,二十多年前我军没有这种运输保障能力,现在也不敢妄言我们有,短板主要是缺乏大运力飞机和数量足够的舰船。
二、对我军运输保障能力建设的构想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传统的军事运输保障能力建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的项目已领先于世界,但军事在不断变革,军事理论在不断创新,进入新时代,信息化正在取代机械化成为现代战争的主导,对运输保障能力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信息化作为新资源,无疑也是保障能力建设新的主导,必须借助信息化活力,紧跟信息化战争的需要,与时俱进,加强我军运输保障能力的建设。
(一)运输保障模式要联勤化。美前参谋会主席提出:“现代战争的特点要求我们以联合作战的形式战斗。这点在过去是重要的,在今天是必要的,在未来更为重要”。那么未来的后勤必须是“反应快速的、灵活的、精确的”“使未来联合部队更加机动、多能,且能从世界任何地方进行投送”。联合作战必然要求联合后勤支援,联合运输保障当然是重头戏。2016年,我军成立了联勤保障部队,组建了联勤保障基地和后勤保障中心。这是实现联勤保障和战略战役资源保障的主体力量,是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军队后勤体系的最高层次,包括全国全军的后勤和军兵种后勤,是战役后勤的依托,是保障作战固定的基地,为了实现联勤部队的战略目标,各军种应通过真诚地联合,共同制定联合支援计划来贯彻联合作战的思想,各军兵种平常应按共同训练和工作的方式组织起来,训练条令必须提出联合支援的要求,作战计划也必须包括联合支援。
(二)运输保障系统要集成化。要实现运输保障能力系统的集成,必须实现保障模式多元化,防卫措施多维化,指挥平台全能化。一是保障模式多元化。運输保障构成多元,不仅包括海陆空军兵种运输保障,也包括军队与地方和企业、其它组织机构和友好国家,战事需要,立即能协同一致,整体联动,同时作战平台与联勤保障平台协同一致,运输保障指挥平台与联勤保障平台协同一致,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随时多点、多组合自动调配。二是防卫措施多维化,运输保障联合但也独立,自身防卫能力很重要,一个运输单元配备的人员和武器、以及其它防护措施能完全能满足生存需求;要有信息控制权,能抗电磁干扰,能防系统入侵;信息交互要强,能满足战时需要,自我修复和新的指令生成要迅速及时。
(三)运输装备技术要前沿化。运输保障装备是系统的终端,系统所有的自动化指令都将落实到每个终端来实现和完成。美军后勤保障能力之所以强大,其运输装备的强大是核心部分。应对未来战争,我们装备研究在信息化的同时要努力实现科技前沿化,。走向蓝海,必须加快研制隐身舰艇、新型核潜艇、新型核动力航母以及配套的大型综合补给舰船、医疗船、淡水船等装备,形成海上机动补给和独立保障需要的运输力量。守护天空必须尽快突破大载重量运输机、直升机以及远程隐形轰炸机的关键技术,打造运力强大的空运平台。这些有前沿技术的装备必须嵌入前沿数字化技术,提升全军信息化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农清华 郭德勇 刘虎辰 《我军后勤保障能力建设的历史经验和启示》
[2] 陶建新 王俊芳,杨滔 张然 《着眼信息化战争,实现军交运输保障系统集成》
作者简介:黄主言(1998年08月—)男,汉族,籍贯:四川仪陇,现陆军军事交通学院学生,研究方向:军事运输后勤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