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直过民族”扶贫攻坚效果及其问题分析

2019-11-27 09:21左冰
大经贸 2019年9期
关键词:扶贫攻坚傈僳族云南

【摘 要】 2016年,省委、省政府实施《云南省全面打赢“直过民族”脱贫攻坚战行动计划(2016-2020年)》,要求通过实施6大工程25个项目,确保“直过民族”聚居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6-2018年,腾冲市傈僳族扶贫攻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素质型贫困突出,“等”“靠”“要”思想严重,产业发展难度比较大。据此,提出推进腾冲市傈僳族扶贫攻坚工作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云南“直过民族” 傈僳族 扶贫攻坚

“直过民族”特指新中国成立后,未经民主改革,直接由原始社会跨越几种社会形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云南省实行“直接过渡”的主要是景颇、傈僳、独龙、怒、佤、布朗、基诺、德昂8个民族,及部分拉祜、苗、瑶、布依、纳西、阿昌、哈尼、彝、傣族、白、藏等共20个民族及尚未确定族属的“克木人”共66万人,是直接从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简称“直过民族”),他们所居区域被划定为“民族直过区”。“直过民族”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是当前扶贫攻坚的难点之一,为促进腾冲市傈僳族的脱贫攻坚工作,腾冲市先后出台了《腾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腾冲市“直过民族”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腾政办发〔2016〕113号)文件、《腾冲县深入实施兴边富民工程改善治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年行动计划》、《腾冲市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方案》等,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腾冲市傈僳族扶贫攻坚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本文以腾冲市傈僳族为研究对象,在对2016年以来实施扶贫攻坚的情况与效果分析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扶贫攻坚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存在的新问题提出了针对性对策,为今后的傈僳族扶贫攻坚提供参考。

一、腾冲市傈僳族扶贫攻坚的成效

(一)调查点概述

騰冲市隶属于保山市,属于云南省25个边境地区之一,全市有18个乡镇,221个村委会,其中,有24种少数民族,傈僳族、傣族、回族、白族、佤族、阿昌族为世居住少数民族,傈僳族、佤族为直过民族。本文只讨论傈僳族,据统计,腾冲市傈僳族16718人,占全市人口的2.47%,占少数民族人口的29.60%,它属于地方六个世居少数民族之一,于清朝时从怒江迁入腾冲胆扎,以后从这两处逐步四方迁移到猴桥、明光、中和、芒棒等9个乡镇,形成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二)扶贫攻坚的成效

2016年,腾冲市印发了《腾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腾冲市“直过民族”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腾政办发〔2016〕113号)文件,概算总投资49352.42万元,从素质能力工程、组织劳务输出、安居房建设,培育扶贫产业、改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六大工程对直过民族脱贫攻坚进行帮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第一,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各产业结构得到调整,边境贸易不断提高。通过走访腾冲市明光镇,近年来,结合明光镇傈僳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和气候特征,开始发展台湾高山软枝乌龙茶,目前,明光镇傈僳地区已经种植鸟龙茶10000余亩,2016年共采摘乌龙茶658.3吨,收入987余万元; 2017年,仅第一季乌龙茶就采摘了366吨,收入549余万元。同时,明光镇毗邻的边境具有丰富的木材和矿产资源,且储量大,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云南政府"富民兴边攻坚计划"中具有重要优势。在自治傈僳族社区集镇的基础上,不断进行集镇建设,增加对外贸易,带动了周边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今,恒益、天宝、德钢等有实力的发展企业纷纷进驻明光镇,进口贸易逐年增加,口岸优势进一步得到实现。

第二,民族文化繁荣发展。根据调查,目前,腾冲市共有少数民族非遗项目16项,傈僳族就占9项,共有民族传承人78人,其中傈僳族26人。为促进其发展,市政府投入达20万元扶持滇滩翠绿傈僳族服饰和明光自治小黑河等传统手工艺制品企业,并大力支持傈僳族举办传统民族傈僳族刀杆节等传统节日,民宗部门、文化部门也不断加大对傈僳族非遗项目及非遗传承人的申报力度,高度重视傈僳文化的传承保护工作。

第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根据调查,市政府针对傈僳族的居住环境和人口特点,结合省市相关政策,印发了《腾冲县深入实施兴边富民工程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年行动计划》,其中,共覆盖103个自然村、5531户、22256人, 通过3年努力,实现“五通”“八有”“三达到”。截至目前,各部门计投入沿边行政村各类项目资金22733.14万元,占规划18900万元的120.28% ,沿边地区基本达到“五通”“八有”“三达到"的目标。水、电、路通达率达100%,教育、卫生、 文化、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第四,民生得到改善和保障。根据调查走访,目前腾冲市边境傈便族聚居村均设立了村卫生所,新农合参保率达99%,少数民族群众教育医疗卫生水平等民生保障大幅度提高,其中,共6个边境傈僳族聚居行政村建成了活动场所,建起了“农家书屋"。同时,为培养更多的少数民族人才,2014年制定了《腾冲县高中阶段学生录取照顾办法》,对完成义务教育学习的少数民族学生升入本市九所完中实行照顾加分。

二、腾冲市傈僳族扶贫攻坚存在的主要问题

腾冲市傈僳族扶贫攻坚取得巨大的经济效应、政治效应及社会效应的同时,也还存在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具体来说,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贫困程度深,素质型贫困突出。

通过走访腾冲市明光镇,2017年底明光镇建档立卡贫困对象规模1034户4076人,其中已脱贫698户2971人,未脱贫336户1105人。全镇傈僳族贫困人口: 1054人。其中:未脱贫130人,脱贫924人。可见,此次走访普遍反映傈僳族的贫困程度深,素质型贫困突出。

(二)“等”“靠”“要”思想严重

腾冲市傈僳族是国家“救济式”扶贫政策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后进民族之一。通过实践,“救济式扶贫模式”已在我国农村扶贫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此种模式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在扶贫地区的经济不断改善的同时,各种问题和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如“国家调拨给贫困地区的救济物品和财政补贴,并没有转化为当地实现自主发展的能力,反而助长了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等、靠、要依赖心理和行为”。通过调查访谈发现,这种问题和弊端也出现在腾冲市傈僳族的村寨中,傈僳族人很多时候已将政府的补贴作为了生活的全部来源,文化低,没有技术,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最终大家靠山吃山。可见,这些访谈普遍反映多数傈僳族的文化素质及发展意识低,“等”“靠”“要”思想严重。

(三)产业发展难度比较大

通过走访腾冲市明光镇了解到,明光镇辖9个行政村,傈僳族人口达2827人,占總全镇人口的7%,因地理位置位于腾冲市北部边陲,东邻界头镇,南邻固东镇,西邻滇滩镇,北面与缅甸毗邻,是腾冲市的三个口岸镇之一,其产业发展各异。傈僳族多居住在高山地区,高寒的气候制约着产业的发展,发展产业结构单一,规模化程度较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同时缺乏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高素质的指导人才,致使傈僳族致富道路窄,群众增收难。可见,此次走访普遍反映傈僳族的产业发展难度大。

三、破解傈僳族扶贫攻坚工作“瓶颈”的对策建议

以傈僳族社会总体发展落后的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结合扶贫攻坚取得的成效及存在问题,提出下一阶段傈僳族扶贫攻坚工作中应开展的措施与政策调整。

(一)推进傈僳族素质型贫困模式的转型升级和人力资源开发

为了促进傈僳族小康社会的建成,首要的是进行傈僳族的人力资源开发。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第一,加强对学校的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软、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办学条件,结合实际开设相关理论和技能课程,让傈僳族学生通过教育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第二,发挥傈僳族特有的民族文化精神,在政府的资金支持下,通过学校教育培养优秀的人才。第三,加强对傈僳族的打盲教育,通过开设相关兴趣班级,根据傈僳族人的年龄和发展意向,针对性地进行相关培训,不断提高傈僳族的文化水平和集体素质。第四,支持推动傈僳族走向外面的世界,在增加他们经济收入的同时,也能促进傈僳族人对外面世界的认识。第五,不断增强傈僳族的主人翁意识和自我发展意识,例如可以通过相关指导人员到村寨开设讲座或是播放相关励志、发展和科技的影视电影,从而提高傈僳族的积极性。

(二)结合实际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直过名族”有发展后劲不足,转型“输血式”扶贫模式单一化等一系列问题,追根到底发展产业是唯一的解决措施。近年来针对傈僳族的扶贫攻坚措施使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中的复杂性使产业发展仍举步维艰。因此,必须坚持保护促发展的方针政策,不断推动傈僳族地区的特色优质化产业发展。第一,依据傈僳族生活地区的地理位置条件,把傈僳族的劳动力转移到发展当地特色产业上来,同时,在保证粮食稳定生产的前提下做好退耕还林的工作。第二,结合傈僳族各村寨的位置、气候、水源等客观条件,立足市场行情,发展相关产业,例如靠山地区可种植烤烟、茶叶、中草药等,土地贫瘠地区可进行养殖。第三,创新产业的发展机制,开创新型产业模式,着力扶持和培育有潜力的民族企业,例如不断推进家庭农场和农业庄园的新型经营主体。

(三)加强傈僳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近年来的扶贫攻坚工作的开展,傈僳族在生产生活、交通出行、居住环境自己科教文卫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仍存在社会发展程度低,发展缓慢等许多问题,所以在扶贫攻坚中仍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继续加大开发水、电、路、住房等基础设施的开发,对各未开工项目或是没有竣工的项目要不断监管和与村民进行沟通交流,使包括傈僳族在内的“直过民族”享有国家“政策红利”的平等机会。第三,努力发展社会公共事业民族科教文卫事业的投入力度,不断消除失学率高、上学难、就业难、就医难等民生问题。第三,根据扶贫攻坚的各资源优势,实现精准扶贫,使成效最大化。

(四)促进傈僳族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傈僳族的文化建设是比较薄弱的,虽然扶贫攻坚中有文化建设项目,但项目多基于整村推进而实施的。据材料显示,目前,腾冲市大力扶持了滇滩翠绿傈僳族服饰专业合作社、明光自治小黑河等传统手工艺制品企业,同时,民宗部门、文化部门也高度重视其傈僳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工作及非遗项目的申报力度,但与基础设施建设比起来是不足的,现在的很多傈僳族村寨中民族的本土文化或文化符号不断消失,很多傈僳族人针对傈僳族语言只会说不会写,所以,应不断加强对傈僳族文化的重视与保护:对傈僳族文化古迹进行整理归纳,培养傈僳族本民族工作者,各民宗局、文化局等部门应不断对傈僳族的古迹、古书、生产工具等进行搜集并保藏,使傈僳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程玄.陈一之,晓根,黄欣.云南“直过民族”社会发展与现代化〔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2] 王元辅.云南民族“直过区”经济社会发展调查〔J〕.云南社会科学,2007.

[3] 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云南“直过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资料汇编[G].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

[4] 那金华.云南“直过民族”地区教育状况及对策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

作者简介:姓名:左冰(1998年2月27日) 性别:女 籍贯:云南腾冲 学历:在读本科 单位:玉溪师范学院 单位邮编:653100  研究方向:“直过民族”扶贫攻坚

猜你喜欢
扶贫攻坚傈僳族云南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樱花浪漫迎阔时,刀山火海任尔闯 怒江傈僳族阔时节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浅淡如何发挥交通基础作用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
浅谈武定傈僳族“哒谱”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咱们村来了傈僳族宣讲员”
一个傈僳族汉子的独龙江帮扶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