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颖
【摘 要】 近年来,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内部控制已成为提高单位管理水平,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的重要手段。但在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问题仍然层出不穷,问题的存在,阻碍了单位的事业发展规划,降低了单位的工作效率。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当前内部控制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强化和规范内部控制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 内部控制 预算管理 会计基础
相较企业内部控制,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起步较晚。财政部于2012年11月公布施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施行)》要求全国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提高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以保证经济业务合法合规、促进资产安全有效使用、保障财务信息真实完整、防止徇私舞弊行为发生。随着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业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经济活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但是仍有部分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停滞不前,资产人员管理混乱,带来极大的廉政风险,严重阻碍单位事业发展。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规章制度不健全。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对相关财政制度没有理解透彻,制定的财务管理办法或出台的配套政策与现有制度不匹配、不契合。相关条款或原封不动、照抄照搬,没有结合单位实际情况,或不能与时俱进,根据外部管理环境变化而不断完善,导致业务流程设置不合理,审批权限规定不清晰,岗位职责制定不明确。财务规章制度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应有的制约和监督作用,内部控制目标无法实现。
(二)内部控制意义认识不到位。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健全制度规范、完善业务流程、夯实财务基础、建立相互监督、相互制衡的内部环境,减少管理风险、保障事业健康平稳发展。但现实中,单位负责人对内部控制认识不到位,缺乏对内部控制现实意义的理解。有的单位负责人局限于自身的专业和管理权限,对内部控制持可有可无的态度;有的单位负责人简单地将内部控制等同于财务管理,认为实施内部控制是财务部门的职责,没有认识到,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不仅需要财务部门,还需要业务部门,审计监督等所有部门的通力配合,发挥全单位职工的主观能动性;甚至有的单位负责人,完全忽略相关内部控制制度规范,拒绝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三)预算管理不完善。完整的预算管理体系应包括预算组织、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绩效考核等,各个环节缺一不可。没有预算制度做支撑,前期预算组织缺少对项目的可行性研判与必要性论证,单纯依靠财务人员无法调动各部门参与的积极性,导致预算编制简单粗糙,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可操作性。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批复不合理的现象也较为普遍,单位内部对财政预算没有进行分解和细化,导致预算执行过程中实际支出与预算指标不匹配。同时由于预算项目或基本建设工程前期规划不到位,盲目申请财政资金,导致资金到位项目却不能正常开展,资金闲置情况时有发生。另一方面,由于预算绩效考核指标不明确,考核结果与职工绩效不挂钩,项目执行完毕后,项目预期目标是否实现,项目资金使用是否正确,资金使用效益如何缺乏合理评价,对下一次预算编制与执行也没有指导与参考意义。
(四)资产管理不规范。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设置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或者资产管理机构不独立,岗位职责设置不兼容。资产管理粗放,资产配置与单位承担的职责职能、业务规模不匹配,资产使用效率低下,资源浪费。在资产管理的过程中,也不重视资产清查,没有按期盘点资产,大量待报废、毁损资产“趴在”财务账面上,导致固定资产价值虚高,财务信息失真。
(五)会计基础工作不牢靠。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较为薄弱,未根据财务管理规定合理设置财务人员岗位职责,没有落实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现实中由于编制有限、人手紧张,存在财务會计既负责账务处理又经手货币资金支出,或者出纳兼职保管财务档案,甚至由一人保管所有财务印鉴的情况,加大了财务舞弊发生的概率。另外,一些财务人员专业水平不高,业务竞争意识较差,不能及时学习与更新财务新知识、新制度,不能正确使用会计科目,准确核算财务数据,使得财务信息无法得到真实、完整的呈现,从而影响单位管理层决策。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对策
(一)牢固树立内部控制观念,加强宣传教育培训,使单位负责人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促使单位各部门积极参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合理制定各部门的职责与分工,确保内部控制各经济管理活动有章可循,各业务流程协调通畅,形成相互配合、相互监督、彼此关联的内部控制机制。
(二)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强化预算管理政策保障和引导作用,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和针对性,提升预算资金执行的效益。强化预算约束,及时关注各项资金使用情况,注重资金使用效果,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分配不合理的问题,及时更正、及时处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完善预算管理的各项配套制度,重点加强项目评审、绩效考评、预算执行、财务稽察等相关制度建设,从制度上规范和约束预算管理。
(三)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和完整,合理配置并有效利用国有资产,规范国有资产占有与使用,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杜绝违规出租、出借以及处置国有资产。
(四)建设财务信息系统,实现财务数据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管控。同时设置信息系统动态监控,对交易或金额异常、超账龄往来、项目执行缓慢等事项进行提示和预警工作。为适应日益严峻的信息安全形势,应保护信息系统运行安全和数据安全,明确管理权责和运行规范,
(五)积极开展财务队伍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养。前期单位可对财务人员总体情况进行摸底,了解财务人员的学历、专业、岗位和经验等信息,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定期开展专业培训,加强单位间业务交流,增强财务人员的责任感,努力打造精通业务、善于管理、高素质、复合型的财务骨干,以适应甚至引领单位的平稳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田祥宇、王鹏、唐大鹏.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特征研究[J].会计研究.2013(9).
[2] 余华.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讨[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