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大数据审计

2019-11-27 11:44熊瑛
智富时代 2019年9期
关键词:风险评估

熊瑛

【摘 要】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突破式发展,使得原有的审计模式与复杂、多变的财务管理需求之间出现了矛盾,以数据深入挖掘为核心的财务控制形式成为企业应对市场风险的重要选擇。财务审计工作的内部审核与外部审核都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财务信息共享数据服务平台的应用范围、管理业务逐步扩张。在此基础上,本文从财务共享信息服务模式对审计工作带来的影响出发,对大数据审计的目标确立、风险评估、计划制定、流程选择、数据分析、审计疑点查找、得出结果、形成报告的全过程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确立目标;风险评估;审计疑点

以财务共享为基础的大数据审计实质上是指利用云平台处理企业的财务、业务、非财务、外部等数据信息,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不同项目信息进行审核,通过审计疑点获取审计证据,结合审计结论对财务风险进行动态控制,确保审计流程规范性的工作模式。

一、审计目标与计划的制定

1、确立审计目标

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审计工作,对于审计目标的确立有着一定的辅助作用,但在实际的选择工作中,需要由审计人员结合单位审计要求、财务状况、审计相关政策等具体情况进行确认。从审计执行层面来看,以共享服务为核心的财务审计可以利用大数据进行内部审计,同时也能用作外部人员对单位财务报告进行外部审计。从审计对象的层面出发,大数据技术可以作用于业务审计,也可以对云平台存储、利用的会计信息开展审计工作。如果作用于业务审计,大数据技术更注重业务操作流程与资金控制方面。如果对云平台信息进行系统审计,大数据处理的重点在于对云平台的财务保护、经济资源配置与程序维护等工作进行信息验证。审计人员应该结合大数据内审的应用项目,科学确立审计目标。

2、全面评估审计风险

审计工作作为财务控制、会计管理的重要内容,会产生一定的安全风险,既包括重要性对审计的风险负向影响,大数据进行预处理的程序与结果也会对审计风险产生影响。如果预处理流程与规定不符或者结果存在偏差,也会对审计风险状况造成影响。除此之外,审计风险与云平台的可靠性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平台的可信程度低于标准,不仅会提高审计工作的风险,对审计结论、报告也会造成相关影响。审计人员应该具备一定的风险辨别能力,通过大数据预处理整体流程的动态监管,对风险可能发生的时间与环节进行评估。与此同时,为了降低云系统对风险控制工作的影响,可以通过第三方单位对系统可靠性、内控程度等进行综合评估。审计小组还需要对单位重要性进行分析,参考多方评估结果,对审计风险进行全面控制。

3、制定审计实行的具体计划

大数据审计的实行计划涉及的范围广泛,包括审计管理范围、时间规划、审计人力与物力支持等,还涵盖大数据预处理的工作环节与相关结果。以大数据审计为核心,开展设计、非财务管理数据与外部数据。因此,计划方案的制定应该参考不同的数据范围,提升业务处理的针对性,从而确保审计计划的可执行性。

二、审计实施程序的科学选择

以财务共享服务为中心的大数据审计工作,审计实施程序的科学、高效选择主要包括三个流程,即审计数据的综合分析、设置中间表和以审计疑点为基础获取审计证据。

1、审计数据的综合分析

审计疑点作为审计工作风险评估、内部控制的关键内容,主要通过对审计全过程的数据分析来确定的。疑点形成是审计证据的前提,因此,在审计数据审核、分析的过程中需要在确保云平台、ERP、SCM业务衔接流程性的基础上。对云平台中的稽核、结算、凭证确认、档案管理等工作进行全面监控,提升数据分析的质量与效率,常见的数据分析技术包括:

(1)大数据挖掘算法

大数据挖掘算法的对象是数据库中的大数据,利用技术支持对大数据中不确定的、未知的问题进行审核,以此发现疑点。在财务共享中心的服务平台上,大数据挖掘作为主要的信息分析技术,具体的功能表现为:利用大数据技术查询、确定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业务数据与外部数据中的异常部分,并在此基础上,关联云平台、业务系统中的相关数据,在财务数据、业务数据之间构建起勾稽关系,为后期审计疑点的发现、形成奠定基础,及时确定审计数据异常问题。

(2)多维分析技术

多维分析技术是数据分析的另一种常见方法,审计人员提取业务数据、财务数据存储单位中的多维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对数据进行汇总、聚类、分类、关联、处理等分析工作。与大数据挖掘算法相比,多维分析技术能更简单、快捷的查找潜在异常数据,快速得出疑点,对多维数据进行系统审核,最后得出审计证据,为审计结论提供数据支持。

(3)SQL查询技术

除了大数据挖掘与多维分析技术外,较为常用的数据分析还包括SQL查询技术,通过SQL语句访问、分析,进行交叉查询、模糊查询等数据搜寻工作,对潜在、隐藏的异常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疑点。

2、设立中间表

数据分析方法的选择与使用目的都在于帮助审计人员更快速、准确的获取财务数据、业务数据中的异常数据,准确得出审计疑点。在疑点形成后,按照审计方案,进一步执行审计规划,找出与疑点对应的审计证据,形成科学的审计结论,最后制定审计报告。在这一过程中,中间表是审计疑点的表格形式,设计人员利用分析模型对异常数据进行处理后,制定中间表对疑点形成的步骤进行记录。

3、以审计疑点为基础获取审计证据

所谓审计疑点,是经过上述大数据分析及中间表对比后查找到各种潜在问题的信息汇总。审计人员对于审计疑点形成后做的主要工作就是进一步获取各种审计证据,以验证审计疑点是否真的是由于各种错误或舞弊导致的错报,根据验证结果得出最后审计结论。

三、审计程序的具体执行与报告形成

1、程序的具体执行

按照审计计划拟实施的审计程序展开执行工作,在执行过程中需要全面、全过程地监督各种审计大数据的收集、整理以及存储。审计人员在根据第三方专家对云平台系统及各业务系统的可靠性专业综合测评的基础上,综合利用云平台系统及业务系统形成的审计疑点去获取尽可能的审计证据,以便最终得到审计结果。对在大数据审计过程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向企业管理层反馈,同时还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复核和评估。

2、审计报告的形成

在根据审计计划形成审计疑点的基础上获取了各种审计证据,基于此得到审计项目组的审计结果,在考虑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同时需要结合此前制定的审计目标得出审计意见。对于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错报问题需要及时与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沟通,必要的时候给管理层及治理层提出各种意见,最终在取得管理层相关回复或建议的基础上出具审计报告。

结语

大数据技术在财务管理领域的深入应用,信息技术对审计管理的支持,使得大数据审计形式成为审计管理的重要选择。以财务共享数据为平台,进行共享服务的大数据审计模式既是单位财务控制的发展需求,同时也是提升审计效率,推行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途径。为此,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审计工作应该立足于云平台系统,利用大数据分析、挖掘、处理技术,优化审计流程,合理开发财务信息价值,科学利用共享中心对审计疑点进行分析,参考审计报告有计划的应对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1]程平,王健俊.基于RPA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应付账款流程优化研究[J].会计之友,2018,595(19);

[2]于雯,邱卫林.“大智移云”背景下的财务云问题探析[J].财务与金融,2018,No.173(03);

[3]杨文璇.人工智能在移动互联网行业财务共享服务中的应用探析[J].当代会计,2018,56(08);

[4]曾惠芬.“互联网+”时代财务共享服务趋势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思考[J].黑河学院学报,2018.

猜你喜欢
风险评估
H银行企业信贷项目风险评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