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岗
在1978年,“可怕的姑娘”曾经是国外消费者对中国百货商店女销售员的比喻。
国营商店时代,国家实行“统购统销、计划供应”,百货商场扮演着商品分配者的角色,很多紧俏商品供不应求,凭票证购买,否则有钱也买不到。买东西时,如果营业员说一声“没有”,顾客就不敢再去多问,再问可能面临白眼,甚至加上一句“说没有就没有,烦不烦啊”的呵斥。
然而,改革开放之后,在全国也有不少国营商场紧跟改革大潮,推陈出新,零售业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1982年秋,佛山商业局筹建了一座新的商场,这间商场响应邓小平“振兴中华”的号召,取名为“兴华商场”。设计师和商场管理团队,经过国外的多方求证,最终将商场的英文名字定为“Xing Hua Shopping Mall”。与同期间的商场相比,这家显得有点特别。
在装修方面,兴华商场采用了当时非常少见的中央空调、铝合金、茶式玻璃和玻璃马赛克吊顶等进口装饰材料。这在当时还是吊扇白墙水泥地,毫无装修可言的大多数商场中,显得别具一格。
在经营业态方面,五层的营业场地,分为13个商品部门,此外还有中西餐厅、游乐园、音乐厅、舞厅、天台花园、美容护肤中心、化妆艺术摄影部,从购物到吃喝玩乐以及观赏、装扮等一应俱全。俨然与今天常见的购物中心相似,而彼时,中国商业只有国营商业与供销合作社商业两个系统,以及百货店、副食店和粮店三种形态。
脸色 自己想买什么直接拿,不用看售货员的脸色了。
在管理方面,与1970年代的多层级批销的百货不同,兴华商场没有对口的上级管理公司(站),也没有专门的商品购销基地,由管理团队直接与工厂联系货源,后来兴华商场又在20多个省建立了150多个购销网点,实行批零倒挂,成为佛山市商品流通的主要渠道之一。
既然能将“Shopping Mall”一词引入中国百货业,就说明兴华商场的运营策略欲与西方接轨,其开业日期就选在了1982年12月25日,也就是西方圣诞节这天。开业当天,据当时工作人员柳玉梅回忆,早上8点,一串串红彤彤的爆竹就从兴华商场的楼顶垂落到地面,用竹竿架起十几米长,一直拖到现在玫瑰商场的地方,成为当时佛山一景。整条祖庙路上人山人海,远远看去黑压压一片望不到尽头,连对面的梅园酒家都聚满了围观的人群。当天,商场一楼大厅的化妆柜全部被压烂,大厅售货员都吓呆了,跑到楼梯下躲起来。开张后三小时,人潮开始减退,商场地面四处散落着鞋、手表、手袋,“我们最后收鞋子都收了4箩筐,手袋有两箩筐,”柳玉梅说。
当时国内尚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代,市面上货品还不是很多,买东西都要靠票,当时盛传兴华商场有一批不用票的自行车,还有其他大量商品,所以大家都挤着来买。
兴华商场还在通道上设置了供顾客休息的椅子,再吹着商场的中央空调,更让人倍感舒适。夏天,每到傍晚六七点钟,人们吃完晚饭,就会来兴华商场散步,领领行情、蹭蹭空调。
彼时,国营商场的服务一直饱受诟病,而兴华商场却走在了其他商场的前面。商场一开业,就采用站立式服务,员工不仅个个精神抖擞,还主动询问顾客需要什么,帮助顾客答疑,与传统的商场营业员对顾客不冷不热、摆架子坐柜台的态度截然不同。
国营商店时代,国家实行“统购统销、计划供应”,百货商场扮演着商品分配者的角色,很多紧俏商品供不应求,凭票证购买。
除了优雅的环境和周到的服务,最吸引人的还是商品品种齐全。在其他百货公司基本就卖一些日常用品的时候,兴华商场内就有进口货,例如进口手表以及落地大钟。另外,其他商场所销售的家用电器类型极少的年代,兴华就开设家用电器专柜,销售各种家电,工艺品、金银首饰,装饰品等。
当然,除购物本身,兴华商场的兴华大酒楼也是热闹非凡,不仅菜式多样,价格也很亲民,大众化消费,颇受人们的欢迎。
“我还清楚记得,那是1985年,兴华商场内首家超级市场开业,当时挂的广告牌写着‘用人民币结算,米面制品不收粮票。以前去买些东西,总觉得是求人的。现在倒好了,自己想买什么直接拿,不用看售货员的脸色了。”如今已年过半百的陈清南回忆,在兴华买东西让他得以直接跟商品亲密接触。
以前公社化时代买东西,都是站在三尺柜台外,让售货员拿自己想买的东西,有的时候叫几次售货员都叫不动,压抑了顾客的选购心理。实行大面积开架销售后,兴华商场经营的4.5万种商品中,除了金銀首饰、手表、化妆品等仍按传统方法设柜销售外,其余商品均开架销售后,商场1~3楼的商品部就增加了5000多个花式品种,每天的平均销售额至少增加了两成多。
不过,开架销售后也出现了不少问题,由于牙膏、洗发水等日用品都是小体积之物,随手可以放入口袋,这样容易造成失窃现象。此外,散装的洗发用品如何开架也成为一大难题。其余例如糖果、饼干等食品也一样可以随手偷窃,该如何看管,失窃后又由谁负责成为需要着手解决的问题。“商场把日化部和食品部这两个部门合并为超市了,附带一个小包装车间,把零散商品包装上架,”柳玉梅说。售货员变成了理货员,按岗位定岗,实行货架看管责任制,每位理货员配置一张小方凳,人多时站在小方凳上,居高临下,看管商品。
商场敞开销售后,出现三个变化:一是商品销售由滞变畅。如针织T恤衫,过去销售平平,开架销售后,顾客人头攒动,仅一个季度就销售5.4万件,比上年同期增长两倍多。妇女用品敞开销售后,销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78%。连一向滞销的陶瓷玻璃制品,日销售额也由5000元增至9000多元。
兴华商场的开架销售方式,后来被全国大多数商场效仿,这一现象被全国媒体纷纷报道,连日本的《读卖新闻》也报道了这一消息。开架销售更被当时的商业部部长胡平称为“国内零售方式上的一场革命”。
1980年代初,大多数百货商场才刚刚挣脱票证时代,兴华商场则引入开架销售和多业态经营。尽管1990年代后期,购物中心和超市才大量出现,但兴华商场的敢为人先的风采,值得载入中国零售发展的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