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研究与大量阅读

2019-11-27 04:18苏利
江西教育B 2019年10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素养语文

苏利

语文课程的教学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方面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科内容,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的学习,使学生把握重点的知识内容。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来让课堂更有效,甚至达到高效,是每位语文教师一直在探索的。“语文主题学习”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我校于2015年9月才引入实施。因为我校是芦溪县第一批“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学校,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只能是瞎子过河——摸索着来。后来,各地“语文主题学习”的先行者和专家不断来学校指导教学和亲自授课,我们才一点点摸索出方法,四年过去了,我们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越来越觉得“语文主题学习”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别是阅读能力方面,确实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初中时期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初中学生在学习不同课程知识的同时,也要不断强化自身的综合素养,尤其是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学习重点就是要扎实地掌握基础性的课程知识。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老师采用围绕主题教学的方式,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构建一个相对完善的主题框架,并在这个框架中,围绕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学习需求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分析,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思路。主题教学是让学生以职业人身份进入学习状态,引领学生动态分析课程内容,提高语文探究能力和综合素养。初中语文老师对学生进行主题教学,要对相关主题进行正确的确立,对教学研究的阶段进行构想,将主题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创意设计,最终在展示交流中解决实际问题。语文课程实践中通过主题教学可以显著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对于主题教学的基本流程仍旧要合理规划,根据教材内容引出课程话题,对话题内容进行梳理后就可以确定主题,通过老师的引导性教学,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不断交流、探讨,并将探讨结果反馈给老师,由老师带领学生赏读全文和领悟文章主旨部分。

一、设立目标广选材,拓展学习的深度

初中语文教学需要学生掌握多种不同的课程内容,在不同的内容讲解中,老师要让学生重点对其中的语文文学核心部分进行有效掌握。古诗词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教学部分,对于各类诗词的讲解,需要老师构建诗词主题,由景入情,让学生对诗词内容有正确把握,然后才能够对诗词的主题思想和基本内涵有所了解。例如对于初中语文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龟虽寿》的教学,这首诗着重表达了作者曹操的积极进取心态,表现了他宽阔的胸襟和想完成国家统一大业的雄心壮志。尤其是诗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两句,更是充分表达作者浓烈而真挚的情感。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伟人的胸怀,可结合八年级上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第三册“读山品水”卷中毛泽东的两首词来赏析。 第一首《菩萨蛮·黄鹤楼》,重点分析“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和“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这两句即可。前一句既是对大地烟雨迷茫的真实写照,也是作者面对大革命失败前夕危机形势的深切忧虑。后一句是词人感情激动,心潮澎湃,要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第二首《水调歌头·游泳》写于新中国成立后的1956年。面对积贫积弱的新中国,毛主席在横渡长江时发出了“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呼唤。而今,三峡大坝工程已竣工10年了,毛主席的愿望早已实现。曹操、毛泽东都是心系天下的伟人,我们这一代中学生应该为祖国做点什么呢?同学们激动不已,议论纷纷,既完成了诗词诵读任务,也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洗涤。可见,“语文主题学习”目标的设立和材料的选择能拓展学习的深度。

二、不同学科的融合,拓展教学的广度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文章是教材的很好的补充,让师生节省了大量挑选读本的时间,但也不应完全拘泥于此。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精选一些适合自己的材料来作为补充。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又是人文素养的一部分。为了从各方面提升学生的素养,我认为可以把语文教材中合适的范文和其他学科进行融合,来拓展主题学习的广度。下面是我在教学中做的一些尝试。

在教学《曹刿论战》时,我让学生列举出历史课上学到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学生很快列举出了巨鹿之战、淝水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让学生对以上战例简单说一说大致经过,找出它们以少胜多的原因,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也整合了学生的历史知识。

在学习《蝉》《绿色蝈蝈》时,让学生把生物学中了解的有关昆虫的习性和读本联系起来解读,让学生既能诗意地品读文章,又能理性地看待。

同样,在教学《三峡》《与朱元思书》时,可以和地理中有关江河、高山的知识联系起来,从中国地形特点上了解为什么三峡可以兴建大型水利设施,富春江的哪些特点让人们喜欢……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被压扁的沙子》可以和化学联系,《山水画的意境》可以和美术融合,《无言之美》又能和哲学切磋……这样做使语文主题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对学生实施跨学科教学,拓展了教学的广度。

三、与生活实际联系,提升思维高度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类型不同,在不同的课文教学中,老师除了要让学生掌握文字、文学知识等基础知识之外,还要让学生體会文中的人物情感,运用人文化的方式启迪学生的情感思考。例如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较多关于情感和人际关系方面的文章,老师在课堂实践中可以以“亲情”“友情”等为主题,让学生在阅读和学习文章之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自己的感想。如对于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一课的教学,虽然写的只是车站送别的一件小事,但是以小见大,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沉的爱。为了深入理解父爱,可结合“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第四册的“读懂父爱”主题中的苏童《父亲》、贾平凹《父亲的半瓶酒》,读后学生对父爱有了较深的理解,我趁热打铁,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父亲的看法,聊一些父亲和自己在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小事,借此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加具有实效,也提升了学生思维的高度。

初中生学习语文知识,需要对基础性的课题内容进行总结和积累,并在课程应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和文学水平,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体验,因此老师要通过主题教学组织并设计多种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注重学生的学习思维培养。初中语文主题教学实践中,老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根本的教学理念,根据教学主题,为学生甄选教学补充材料,对教学方案不断进行调整,丰富教学内容、补充课题要点,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以一种高覆盖面的教学形式帮助初中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由于初中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的载体是语文教学内容,因而老师在课堂实践中还要引导学生对课程核心思想不断予以拓展,使语文教学延伸更加具有开放式特点,符合素质教育理念,促进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

每一位语文教师,应更多地思考如何把课本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有机融合,借这次教改东风,早日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轻轻松松学语文”。

(作者单位:江西省芦溪县濂溪中学)

责任编辑 王 慧

E-mail:729628267@qq.com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素养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