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现代学徒制中“人”的成长

2019-11-27 03:38关晶
职业教育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学徒职业院校技能

关晶

自教育部启动现代学徒制试点以来,全国各地相关实践规模不断扩大,探索逐渐深入。合格乃至优秀的“职业人”是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目标,校企一体化育人则是达成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实践中,许多职业院校主动拉近了与企业的关系,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人才培养贴近生产服务一线需求。这些都是现代学徒制试点带来的可喜进展。然而,在职业院校不断贴近企业需求、突出职业素养培养的同时,也应避免走向另一个极端,将职业院校降格为企业培训部,只见“职业”不见“人”。人的成长始终应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责,而学校是承担这一职责最重要的主体。

从学徒制演变过程来看,学校正是以弥补企业培训褊狭性的角色定位加入到现代学徒制中。这成为了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最大的形式区别。人类历史早期的学徒制只是师徒个人的私人约定,到中世纪,行会对学徒制进行了全方位的规范,铸就了行会学徒制的黄金时代。但16世纪以后,资本主义开始侵蚀和瓦解行会学徒制,资本的逐利性使得学徒被当作廉价劳动力的情况越来越普遍。政府为保持社會稳定,开始出手干预学徒制,方式之一就正是要求雇主送学徒到学校。例如,普鲁士1794年的国家法令中规定:“被雇佣的学徒必须在读、写和宗教方面具备足够的知识,不足就必须把学徒送到学校学习。”这一法令初现了学校教育加入学徒制的苗头。德国学徒制中学校教育的正式加入,可追溯到1869年的《北德意志联邦工商条例》,其明确提出,不足18岁的学徒和工匠,有进入进修学校接受职业补习教育的义务。它标志着学校要素在德国学徒制中的产生。在后来的学徒制发展中,学校的角色不断加强,从文化补习转向为提供更为全面的文化素养与职业素养的综合教育。可以说,帮助“人”的成长是学校这一主体加入到现代学徒制的最初理由,也是学校最不该忘记的主体功能定位。

从当前世界范围现代学徒制的课程教学改革来看,人的可持续发展亦是改革关注的重点。在学校加入到学徒制人才培养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脱节的问题一直存在,为企业所诟病,即使在现代学徒制的典范国家德国,情况也是如此。近年来,德国在职业院校广泛推行了学习领域课程改革。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情境学习为原则,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但如果就此将学习领域课程仅仅理解为工作技能教学,就曲解了学习领域课程的丰富内涵。学习领域课程将职业行动能力分为专业能力、个人能力和社会能力。教会技能只是学习领域课程的一部分,它更关注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工作系统,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在快速变革的职业世界中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注重普通文化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培养,成就可持续发展的人,是当今世界现代学徒制改革的重要价值取向,体现的正是现代学徒制对传统学徒制狭隘技能性藩篱的超越。

回归到教育的本质,教育就是培养人,人的成长永远是教育的核心诉求。现代学徒制是教育,不能将其矮化为技能培训。在向企业需求靠近的路上,学校切莫走得过头。学校里的文化课不仅要开,而且要开得丰富、有趣味。让学生成为爱生活、会休闲的人,这何尝不是学校教育的价值?专业课不仅要教技能,更要教理论、教方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学徒的工作场所学习,不仅是工作技能的训练,更是职业精神、为人做事方法的学习。总之,职业成长与人的成长都是现代学徒制应关注的维度,走向“职业”的同时,勿忘“人”。

(责任编辑:张学英)

猜你喜欢
学徒职业院校技能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今日菜色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拼技能,享丰收
如何处理好干与学的矛盾
芬兰大多数学徒是成人学习者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