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冰
2019年10月25日,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以下简称汾酒集团)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签约仪式在京举行。汾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秋喜在接受《中国名牌》采访时表示,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对民族品牌建设起到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汾酒作为名副其实的“中华老字号”,希望可以借助新华社的优质资源,传播汾酒厚重的历史文化,提升汾酒的质量和水平,为汾酒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杏花村里酒如泉,汾酒集团就坐落在这环境秀美的山西杏花村之中。
汾酒集團拥有“汾”“竹叶青”“杏花村”三大中国驰名商标。三个商标形成三个酒品,三个酒品催生三个愿景。“把汾酒打造成世界第一历史文化名酒,竹叶青酒打造成世界第一养生名酒,杏花村酒打造成老百姓喝得起的第一个‘民酒,这是汾酒集团三大品牌未来发展的愿景。”李秋喜说。
如何实现这三个愿景?李秋喜认为,将汾酒打造成世界文化名酒,要进一步梳理和提升汾酒的文化,真正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汾酒文化体系,这绝不仅仅是一种营销手段,而是引领品牌健康向上的责任;将竹叶青酒打造成世界养生名酒,要以人民健康为出发点,实现保健品和药酒的双重定位,并且通过竹叶青酒品牌的打造,使人们树立起健康第一、健康从我做起的生活理念;将杏花村酒打造成老百姓喝得起的“民”酒,要立足于产品品质,充分发挥创新优势,生产满足老百姓需求、符合老百姓消费水平的产品。
李秋喜表示,汾酒作为中国清香型白酒的杰出代表,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悠久的酿造历史和卓越的清香品质,被誉为中国白酒产业的奠基者、传承中国白酒文化的火炬手、中国白酒酿造技艺的教科书、见证中国白酒发展历史的活化石,是“国酒之源、清香之祖、文化之根”,是当之无愧的“中国酒魂”。
汾酒所在地山西杏花村一带,拥有六千余年的酿造史,可追溯至仰韶文化时期。汾酒的成名史也有1500余年,南北朝时期,北齐武成帝将汾酒作为宫廷御酒并极力推荐,后被载入《二十四史·北齐书》,汾酒一举成名。如何讲好汾酒故事,让绵延千年的酒文化生动起来、丰富起来,被大众了解和认知,这是历代汾酒人孜孜以求的方向。目前,汾酒深厚的文化故事、动人的清香品格正在一点一点被发掘、被书写、被传播。
编写《汾酒通志》、建设汾酒博物馆、举办“行走的汾酒”大型文化传播活动……汾酒人在努力建设一条高品质、高定位、高水平的汾酒文化历史长廊。汾酒博物馆收集绘画、书法、诗词,收藏琳琅满目的酒器文物,以此充分展示杏花村汾酒文化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将汾酒的历史性和文化性通过这些实物展示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吸引人们去挖掘更多的汾酒文化,将为汾酒下一步的创新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李秋喜说。
近三年,汾酒集团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内部改革。在这三年里,汾酒集团紧紧围绕混合所有制改革和整体上市这两个目标,进行内部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市场规模化和管理标准化建设。“三年来汾酒集团的改革,应该说已经取得了一份令人可喜的成绩。”李秋喜脸上露出了微微笑意。
在营销上,创新性地提出并实行组阁聘任制和模拟职业经理人制度。三年里,汾酒集团的酒类营销业绩由当时的六十多亿元,到今年即将突破一百亿元,营销改革取得良好效果。
在管理上,建立了从技术、生产、质量、效率一整套的管理体系,并且实施契约化管理、系统化授权、综合化指标、制度化约束、市场化激励等,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汾酒集团以52亿元的价格向华润集团出让11%的股份,有效改善了国有资本“一股独大”的局面。同时,企业引进华润的人才建设平台、企业管理平台,与华润达成市场战略协同。“央企和省属企业的混改,为汾酒集团加速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我相信,混改的效果会越来越明显,会对汾酒进一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供制度和榜样支撑。”李秋喜说。
在内部改革的同时,汾酒集团也在积极外拓市场。近期,李秋喜先后到浙江、江苏、海南等地区调研,这似乎传递出一个比较显著的信号——汾酒集团准备开拓长江以南市场。对此,李秋喜解释说:“以前就划分了汾酒三个发展地带,分别是长江以南、长江和黄河之间、黄河以北。从这几年的发展状况来看,长江和黄河之间、黄河以北这两个地带发展得非常快速,规模在不断扩大,市场发展后劲非常足。但是,长江以南这个地带发展有些缓慢。汾酒集团根据发展计划,未来几年将对长江以南的区域加大市场拓展力度,制定相应的推进政策,真正使汾酒在全国市场都有长足的发展和进步。”